•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陶淵明“抱樸含真”的道家精神

      2019-01-10 02:45:40
      關(guān)鍵詞:老莊陶氏名利

      梁 杰

      (重慶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重慶 401331)

      作為易代之際的詩人,陶淵明的思想呈現(xiàn)出一定的復(fù)雜性。古今學(xué)者常為區(qū)分其思想傾向或儒或道而爭執(zhí),然細讀陶氏詩文,便可知其亦儒亦道,甚至還兼雜了佛家、雜家的痕跡。試圖對陶淵明本人作一個整體的傾向歸屬大可不必,能夠挖掘陶氏詩文細微的某一方面思維,便能以此入手了解陶潛其人其詩文的復(fù)雜之處?!氨愫妗边@一思想正是由陶氏本人提出,甚為契合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精神的說法,對于此概念的具體探析,彰顯陶淵明思想的冰山一角。

      一、“抱樸含真”是道家精神的最終歸屬

      “抱樸”一詞,見于《老子》一書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德;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1]45

      究其內(nèi)容,老子是認為聰明智巧、仁義、利益都不足以穩(wěn)定人心,更不足以治理國家,想要獲取自身以及社會的安寧,唯有保持樸素純真的本性,減少私欲和雜念,回歸到最本質(zhì)、最原始的狀態(tài)。陳鼓應(yīng)認為此處“絕仁棄義,民復(fù)孝德”一句,當取湖北郭店戰(zhàn)國楚墓竹簡版《老子》所載:“絕偽棄詐,民復(fù)孝慈”,刪去老子此處對于“仁義”的批評,而以“偽詐”替代。“由于簡本《老子》出土年代比馬王堆《老子》早出一百年,這一當今世界最早的古本《老子》無疑較接近祖本的原貌?!單闹小^偽棄詐’被后人妄改為‘絕仁棄義’尤引人矚目。”[2]40是以當是智巧、偽詐、利益不足以穩(wěn)定社會,而應(yīng)回歸本初之意。無論何種解釋,老子保持樸素純真的本性一義都屬無誤?!兜赖陆?jīng)》一書充滿大量的樸素之道,老子極為重視對真實之性的回歸,他以嬰兒作為沒有受到外界干擾的代表:“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盵1]46眾人熙熙擾擾,受制于利益,以仁義將自己束縛于社會之中,只有真正得道之人,去除巧智、奸詐,安心享受生命,正如嬰兒還未學(xué)會啼哭之時,沒有競爭、沒有意識,亦沒有形體的困擾。所以“見素抱撲”寓意正是這種樸素的回歸之意,忽視形體的制約,注重自身的生命體驗,以精神領(lǐng)域的清靜作為最終的歸屬。

      “見素抱樸”的回歸之意在莊子處演變?yōu)椤胺ㄌ熨F真”,《莊子·漁父》中說道:“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3]1027莊子的“法天貴真”立足于對當時社會秩序的非議之中,戰(zhàn)國后期,諸子百家爭鳴,各執(zhí)己說,試圖通過不同的方法去改善亂象,莊子對此頗為在意,認為以儒墨為首的是非之言對本身就亂象頻生的社會帶來了更大的沖擊,是以他主張從本質(zhì)出發(fā),認為萬物同出于道,所以是非真假之辯不過是不見大道的井底之言,唯有圣人不拘于諸家之言,體悟大道,效仿天道的運行規(guī)則,以無為為宗,崇尚自然化生的萬物規(guī)則,反對矯揉造作的人間條約,回歸到最本真的渾沌之時。事實上,《莊子》通書都以回歸大道為宗,《大宗師》有言:“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3]239告誡人不能與天成為對立關(guān)系,取的是“法天”之意,即要處處以天道的規(guī)則行事,將自身歸屬于天?!短斓馈芬嘌裕骸疤斓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nèi)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盵3]462帝王之道和圣人之道都須效法著天道的運行規(guī)則,以天道指導(dǎo)人的具體行為,才能使人免于陷入旁出的造作之道??芍献蛹扒f子都以天道為宗,而現(xiàn)實社會已經(jīng)使得這層真理遭到掩埋,故想要回歸道最真實的狀態(tài)之中,還必須在時間上提取復(fù)古之意,老莊并非要完全消滅當時之世,只是世間嘈雜,仿佛只有“小國寡民”之世才能成為“抱樸”“貴真”的代表之時,老莊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呈現(xiàn)出復(fù)古的選擇,究其本質(zhì),老莊皆試圖轉(zhuǎn)變當下社會,使之成為人人稟道而行、自然真實的時代。

      二、陶淵明對于“抱樸含真”的繼承

      “抱樸”一義是由道家而來,這點毫無異議。因此,陶淵明于《勸農(nóng)》一詩提出“抱樸含真”本身就是對老莊思想的直接繼承。如前所述,老莊以“抱樸”“貴真”作為人道效法天道的守則,不僅是對個人方向的提示,更是對于社會、政治的期望,如此兼雜著國家與個人的主張到了陶淵明這里,就走向了陶氏對于個人人生的期許,或是詩意語言的局限性所致,抑或是陶淵明本身對于個人生命的看重,其對于道家“真”思想的繼承主要集中在個人的修養(yǎng)之中,通過回歸田園生活、破除現(xiàn)實名利干擾、思考人生形影神的關(guān)系,得出“歸真”的結(jié)論。其具體對老莊“抱樸含真”一義的引用有如表1幾處:

      由表1可知,陶淵明除于《勸農(nóng)》一詩中明確提出“抱樸含真”一詞外,還常采用“真”以及“抱樸”一詞,其寓意皆展示了陶氏本人對于“真”一義的回歸之意,但與老莊在時間上提取復(fù)古之意有所區(qū)分的是,陶淵明是從自身出發(fā),對于自己未來以及完美生活的一種敘述和追求,通過眾人皆知的歸隱田園,到對世間名利的思考,上升到以人為中心的形影神之辯,最終構(gòu)建起陶淵明對于“真”人與世界的設(shè)想。一層一層,陶淵明的思考逐漸深入。

      表1 關(guān)于陶詩文引用老莊“抱樸含真”一義的統(tǒng)計

      (一)抱田園生活之樸

      要談到陶淵明的歸隱,其出仕的原因便不得不說。陶淵明在42歲選擇最終歸隱時說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盵4]40以自述的口吻,解釋到選擇歸隱是因為自己偏愛自然的本性。陶氏自29歲起為江州祭酒,初涉仕途,至于41歲在官僅八十日這段期間,經(jīng)歷了幾仕幾隱的往復(fù)抉擇,最終以回歸田園告終,有學(xué)者就此認為陶淵明的幾次出仕都是由于經(jīng)濟所迫。實際上并非如此簡單,學(xué)術(shù)界對此有幾種看法:

      1.忠晉思想:如龔斌說到陶淵明仕隱的抉擇之因在于對晉室的忠誠:

      元興三年二月,劉裕聚義軍討桓玄。淵明再出為劉裕鎮(zhèn)軍參軍,距去年年末作詩與敬遠稱“棲遲詎為拙”僅數(shù)月。他做出這種“言行不一”的行動,很可能也與匡救晉室的態(tài)度有關(guān)。[5]

      龔斌認為陶淵明成為桓玄幕僚,與桓玄借除司馬道子和孫恩等反賊的旗號有關(guān),這似乎迷惑了一心想要復(fù)興晉室的陶淵明。但在接觸的過程中,陶淵明漸漸意識到桓玄的野心,這就能夠解釋為何后來劉裕討伐桓玄時,陶淵明又成為劉裕的鎮(zhèn)軍參軍。從這個角度來說,陶淵明入仕的動機并未改變,就是為了匡扶晉室。

      2.生計所迫:如袁行霈就認為陶淵明游宦源于謀求生路:

      陶淵明此年開始游宦,以謀生路。沈《傳》:“弱年薄宦,不潔去就之跡?!迸c淵明自述對照,可知系指弱冠游宦謀生而言?!粍t淵明任州祭酒之前嘗為生活所迫出任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6]850

      袁行霈對照陶詩敘述,認為陶淵明自20歲開始,到29歲出任江州祭酒之前的游宦經(jīng)歷,都是由于生計所迫。但若是照此說法,又何以解釋陶淵明最終選擇退隱后的貧苦生活呢?難道說是由于年歲的增長和人生境界的提高,陶淵明對生計方面越發(fā)不在意?所以生計所迫似乎不能完全解釋陶淵明出仕的原因。吳國富是以認為,“所論頗有道理,唯沒有將《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與此事聯(lián)系起來看,又將二十歲系于晉簡文帝咸安元年(371),故而難以進一步探究詳情?!盵7]

      3.經(jīng)世思想:如任重分析到陶淵明年輕時期有強烈的儒家入仕思想:

      從陶淵明29歲第一次辭官歸里算起,陶淵明此前的思想基本上屬于儒家思想。陶淵明早年喪父,青少年時便閑靜少言,愛琴書,好飲酒。雖然當時儒釋道在社會影響力方面幾乎并駕齊驅(qū),處于同等的地位,但陶淵明顯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盵8]

      陶淵明的經(jīng)世思想主要來源于家世傳統(tǒng),因此,從陶詩中確實能看出其年少時對政治的殷切追求,“陶淵明的儒家用世思想和剛烈個性,明顯地帶有以陶侃為代表的祖先的宗族的情結(jié)和氣質(zhì)?!盵9]陶淵明的經(jīng)世思想多源其曾祖父陶侃而來,但此點還不足以解釋為何有如此用世之心的陶淵明最終會選擇隱居,其一生的抉擇軌跡似太過于善變,因此,筆者贊同陶淵明出仕的原因還是為了光復(fù)晉室。而其最初仕于劉裕,后在劉裕篡晉之勢天下皆知后,又選擇了與劉裕背離,這都能夠說明陶氏前后匡復(fù)晉室的目標沒有轉(zhuǎn)變過。

      但最終,陶淵明在幾仕幾隱后選擇了回歸自然,這一方面是由于拯救晉室的目標不能完成,另一方面則是源于陶淵明在這個過程中對“抱樸含真”的愈發(fā)靠近。正如他在《飲酒》篇中寫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盵4]96年少的陶淵明對于儒家學(xué)說十分癡迷,但隨著年歲增長,自己在功名事業(yè)上無所成就,但卻還能懷著窮守的志氣,不變更自己的本心。是以這個階段的守窮之節(jié)更偏向的是儒家的“孔顏樂處”,如“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盵4]89此時的隱居更像是孔子對顏回的贊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10]116居于人群之中,但不為功名利祿而奮斗,只要保持著獨守之心,自然就能遠離紛爭,可以說此時的“真意”是受到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影響,抱的是修養(yǎng)自己的,還不完全具備道家超脫寓意上的“抱樸含真”,其只是在經(jīng)歷匡復(fù)晉室的夢醒后的對田園生活的偏重。

      (二)去俗世名利之真

      在逐漸偏重田園生活的過程中,陶淵明意識到名利對“真意”的束縛,這一點本身在道家守真思想中就存在,如莊子以有用之材說明世人對于自身利益的追求:

      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斬之。[3]183

      有用之木因為自身作用而引來殺身之禍,而人類正是為自身利益行動的加害者。甚至連君王都不能免除,“昔者桀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是好名者也?!盵3]145世間的紛雜正是因為對名利的追求而起,在上者為了建立自身的威信,在下者為了維護自己形體的生存,追名逐利,甚至是不顧他人的存在,這完全蒙蔽了人之初的“真性”,對道家“抱樸含真”的歸屬是一個巨大的阻礙,老莊是以主張去名而追求“實”,去除外物的干涉達到大道的境界。

      陶淵明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上引《辛丑歲契約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一詩便寫道:“投冠旋舊墟,不為好爵縈。養(yǎng)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盵4]75要回歸村舍田園,以保養(yǎng)真性,就必須先忽視高官侯爵的牽掛,去除對名利的欲望,這往往寓意著陶淵明對窮困有著不一樣的認識,在其選擇隱居生活時,他就注意到遠離政治和選擇窮居是相輔相成的:“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盵4]41袁行霈解釋此詩旨在“斷絕塵雜,一心務(wù)農(nóng)”[6]84。在以隱居作為最終的決定時,陶淵明就已經(jīng)將安貧樂道作為自身生存的追求,只是這種窮居陋巷的作風(fēng)與保持人的真性相關(guān),陶氏在詩中多次提到“道喪向千載”[4]46,表明自身以去名利,守窮居來保持大道和真性。其晚年生活拮據(jù),基本生存都難以維持,“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荊?!盵4]48食物都需要向里人討取,這或許是他選擇歸隱之時未曾預(yù)料到的,但在如此情況之后,陶淵明依舊選擇以窮居的生活結(jié)束自己的一生,這正是他在以去除名利的束縛之后,以窮居作為守真的方式存在。

      (三)形影神之辨

      在仕隱過程之中,陶淵明逐漸形成了自己對于形影神的深度思考,他以形影、形神兩組概念為析,解釋人雖是萬物最為靈智,但形體依然會與萬物同化,唯有靠立善來獲取后世的芳名永存,這即是高于形體的影一義;與此同時,“神”則不在乎人生命的長短,只求委運俱化,求得其真而已,這點頗有莊子所謂“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3]134的安時處順之意。因此上引《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一詩才將“真想”與“形跡”聯(lián)系起來:“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盵4]71取得便是去除形跡,求取真神一義。

      事實上,陶淵明利用《形影神》贈答組詩解決了人形體與真識的關(guān)系,《形贈影》說明人生而有形,并且形體會隨著時間的演變而走向滅亡,只有“得酒莫茍辭”,在酒的熏陶下暫得一時風(fēng)光;《影答形》則以影回答形困惑的方式,說明形體雖然困苦,但可以通過立善的方式求得形體以外的東西,延長生命在思維領(lǐng)域的時效,袁行霈是以認為“‘影’主張立善求名以求不朽,代表名教之要求?!盵6]71但這也不足以說明“真”的存在,還只是局限在如何獲取生命長度的階段;《神釋》則能夠上升到“神”的高度,說明“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v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4]37在真神看來,以求善求名的方式換取人生命階段的延長,這亦是以知想傷害生命的體現(xiàn)。超脫出人的感官世界,人形體以及名聲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呢?唯有委運俱化,隨著萬物生死的規(guī)律而行,不強求自身生命的延長,這才是能夠得到真神的方法,陶淵明通過一層一層的敘述,將最終謎底揭示出來,因此有學(xué)者認為,“淵明通過藝術(shù),將屬于生命哲學(xué)的這三個抽象的范疇形象化了,這是一種詩的藝術(shù),也體現(xiàn)了此詩特有的風(fēng)趣性。”[11]通過贈答的方式,形、影、神三個概念以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各自展現(xiàn)了自己,也凸顯了陶氏自身關(guān)于人生的思考。

      不僅在《形影神》組詩中有形、影、神的關(guān)系論說,陶淵明于其他詩文里也多次提到形神的關(guān)系,如《飲酒》其六: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4]90

      學(xué)者多認為此詩源《莊子·齊物論》而來,“行止千萬端”采用“罔兩問景”的寓言:“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3]116成玄英認為莊子討論的是形影的問題:“夫物之形質(zhì),咸稟自然,事似有因,理在無待。而形影非遠,尚有天機,故曰萬類參差無非獨化者也。”[3]117萬物皆由道而生,所以可忽略形質(zhì)而獨化。淵明取得便是此意,他認為世間之人因各自紛擾的行為,以是是非非之辯而忽略了真理,告誡自己要獨守真識,因此這“真意”既不能為形跡所拘,也不是立善為名所能達到的境界,而是在仕隱生活之后,選擇不以功名利祿蒙蔽真心、回歸自然的一種做法,這就是陶淵明做出《形影神》組詩的思想基礎(chǔ)。

      三、總結(jié)

      “抱樸含真”是陶淵明繼承道家“見素抱樸”思想而來,在幾仕幾隱的生活經(jīng)歷后,淵明最終選擇了歸隱田居,在以這種方式回歸“真意”之中的同時,去名利以及深入到形影神的哲學(xué)思想的探討,成為陶淵明對“真意”的一再追求。世人生命與形體的保持緊密相連,但在真神看來,形體的保持和立善求名的過程皆是困于生命體在時間上的延長追求,唯有委運俱化,在生命應(yīng)該走向枯萎的時候順其自然,這才是真正踐行“抱樸含真”的做法。有學(xué)者認為陶淵明是在反對佛教的基礎(chǔ)上建立了形影神的思想,逯欽立就持這種說法,但實際上縱觀陶氏詩文,其對真、形、影、神等概念有著多次的敘述,這并非是反佛說可以言盡的,這說明陶淵明已經(jīng)有完整的哲學(xué)思想的自覺。

      猜你喜歡
      老莊陶氏名利
      大師道
      吹響老莊全面振興的“沖鋒號”
      陶氏公司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與商業(yè)伙伴密切合作
      上海建材(2019年3期)2019-09-18 01:50:52
      閻戈 名利對我沒有吸引力
      海峽姐妹(2019年4期)2019-06-18 10:39:08
      陶氏公司已經(jīng)完成從陶氏杜邦的拆分
      陶氏宣布將在中國推出適用于汽車渦輪增壓管的新型SILASTICTM氟硅橡膠
      上海建材(2018年4期)2018-03-20 12:18:00
      謊言
      陶氏化學(xué)在上海車展展示了智能解決方案
      汽車零部件(2015年4期)2015-12-22 05:09:09
      看破名利愛名利
      小品文選刊(2008年1期)2008-01-25 01:13:24
      看破名利愛名利
      雜文選刊(2007年19期)2007-05-14 13:37:37
      张家界市| 虎林市| 成武县| 东台市| 都昌县| 电白县| 郎溪县| 方城县| 阿图什市| 古丈县| 合阳县| 塔河县| 葫芦岛市| 吉隆县| 中山市| 区。| 梁河县| 射洪县| 临沂市| 烟台市| 凤城市| 无锡市| 成安县| 容城县| 卢龙县| 勐海县| 微博| 泌阳县| 吴堡县| 蕉岭县| 曲阜市| 台东县| 大丰市| 新平| 沁阳市| 呼伦贝尔市| 镇雄县| 琼中| 涿鹿县| 达日县|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