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穎(江蘇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小學部)
低年級小學生由于自身認識、思維發(fā)展還不成熟,對數(shù)學語言的提煉、描述缺失邏輯性,特別是讀不懂題意,更無法準確解答題目。鑒于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讀讀題、說說想法,對題目中的關鍵詞進行圈點、畫線,找準解題方向。
低年級小學生在解數(shù)學題時,過多依賴家長和老師。在課堂上,學生也習慣于教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面對數(shù)學題,也是期望教師多讀幾遍。一旦讓學生獨立審題,則錯誤百出。一方面由于學生讀題意識不強,另一方面是學生對題意的思考、分析不足,往往按照想當然的“習慣”去做題。為此,在提高審題能力方面,首先要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鼓勵學生先看題目,了解題目的要求;再說題目,增進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的思考能力。如對看圖列式題,在學生看圖后,先說出自己的看法,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是一個什么數(shù)學問題?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的解題思路,再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有效思考,挖掘數(shù)學題目中隱藏的數(shù)學信息。讓學生理解題意,弄清題目的緣由。在面對變圖像條件為數(shù)字條件的轉換時,主要考查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轉換,教師要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觀察圖像內容,然后將所看到的說一說,這種看看說說的讀題方法,為后續(xù)獨立審題奠定思維基礎。
低段學生在讀題時,很多時候不得要領,對題目中“關鍵信息”把握不到位,甚至看不到。藉于此,教師在引領學生認識讀題方法時,要著重從眼、心、手三方面來統(tǒng)合。讀題時,一方面要用眼看,用心想,用手圈點,根據(jù)題意,還可以畫出草圖,理解題意。另一方面,教師要給學生進行讀題示范,如何去看圖示,如何去讀字詞,如何去停頓,如何去提煉數(shù)字,等等。這些內容都要進行示范,引領學生感悟讀題方法,增進讀題應用。通常,一道題在初次閱讀時,并不能準確把握題意,需要學生再次閱讀,反復推敲,弄清每個要點,把握題意中的“關鍵信息”。如對題目中的條件,用引號標識;對于關鍵字用圓圈標識等。在讀題指導前期,學生感覺很新奇,教師在讀題時要增強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辨析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時,教師要把握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如學習估算題:兵兵家7月、8月電費、水費、煤氣費共計502元,其中電費396元,問水費和煤氣費大約多少元?該題在數(shù)量關系辨析時,要對題目中的數(shù)字進行標記,月份中的“7”“8”分析后不用考慮,對于三項費用合計為“502”,而電費為“396”;接著,對問題中的“大約”進行強調,提問,“大約”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挑選不同的學生進行說明,然后進行歸納得出“大約”就是“估算”的意思,不需要很精確。這樣一來,學生就從教師的“示范”中了解了“關鍵信息”,為后續(xù)審題做指導。
在數(shù)學審題教學中,多讀、多想、多練,有助于學生掌握讀題方法,提高審題能力?,F(xiàn)結合數(shù)學審題教學實踐,歸納分層、分步讀題,培養(yǎng)良好審題習慣。如題:足球表面黑色皮為五邊形,白色皮為六邊形。白色皮有20塊,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問黑色皮有多少塊?學生第一次閱讀,讀題時不能添字,也不能漏字,整體了解題目內容。接著,進行圈點閱讀,對題目中的條件、問題、關鍵詞進行圈點。學生第二次閱讀發(fā)現(xiàn),黑色皮為五邊形,白色皮為六邊形,這些是“多余的條件”,可以忽略不計;對于“白色皮有20塊”,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這些是重要條件,需要用曲線畫出來。然后再找關鍵字,“比……少……”是關鍵點。學生第三遍閱讀時,要結合條件進行分析,要梳理出誰與誰相比,誰比誰多,兩者的關系是什么等量關系。最后得出“黑色皮×2-4”,與“白色皮20”相等。
總之,在低年級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養(yǎng)成上,要先讓學生讀題,了解題意,再通過兩次閱讀,圈點條件、問題和關鍵信息,三次閱讀把握數(shù)量關系,多角度提煉解題思路,提高數(shù)學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