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樟樹市觀上鎮(zhèn)中心小學,江西宜春 331200)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領域為了能夠讓教育跟上時代的潮流,符合時代的發(fā)展而進行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教育改革,是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與技能所進行的一次改革。在這次改革中,對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們打造一個愉快的課堂,讓學生在這樣一個活躍的氣氛當中提高合作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一個高效率的語文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基礎性的課程必須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適應實際需要的幾個必要的能力: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還有口語交際能力。這幾個方面的能力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是新課程改革下對于語文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努力改變目前重“讀寫”輕“聽說”的這樣一個現(xiàn)狀,探索一些正確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在這幾個方面能夠得到均衡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其一是“聽說”結合。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討論時事熱點新聞,在學生聽完了之后讓學生們來概括主要的事件,開展迅速搶答、辯論競賽等形式的活動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其二是“說讀”結合。比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總結與概括文章的大意,讓學生能夠在讀完以后順暢地說出文章的大意,訓練學生“說讀”方面的能力。其三是“讀”。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一個最基礎的要素。教師推薦比較有閱讀意義的書籍來讓學生大量閱讀,提升學生讀的能力。其四是“讀寫”結合。讀是領悟,寫是表達,二者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多思考,多想象,多創(chuàng)新,將自己看到、讀到、領悟到的東西能夠通過文字表達出來。
情境教學是將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堂上利用一定的教學方法與技巧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有趣的場景,讓學生在這樣真實有趣的場景中進行感悟與體會。新課程改革以來,情境教學法被廣泛應用,其中有音樂渲染情境、表演情境、實物情境,以及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在這樣幾種情境教學法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了出來,學習有了積極性,學習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烈,這是每一個小學生所共有的特征。情境教學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想象力,讓他們在特有的情景中進行充分的發(fā)揮與創(chuàng)造,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景色,體會到其中的愜意,結合圖片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了解釋,再給學生播放了一首《讓我們蕩起雙槳》歌曲,將學生們進一步帶到一種優(yōu)美的情景當中,激發(fā)學生們對文章中的重難點的好奇心,讓學生們?nèi)ンw會一下“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這樣一句話的含義。配合情景音樂展示桂林山水的美麗的圖片,再加上生動的介紹,將學生帶入到了桂林山水的真實情境之中。讓學生們?nèi)ビ懈星榈乩首x課文,此時,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是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的風景,縈繞在耳邊的是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教室中的學生們怎能不為這優(yōu)美的畫面所動呢?怎能不為這迷人的景色所陶醉呢?并且在這樣一個優(yōu)美的情景之中,學生們的想象力也被完全地激發(fā)了出來,進行無限的遐想與創(chuàng)造,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深度,更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真正實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
合作學習是指在群體間為了共同達到一個目標,大家共同進行努力,以共同完成目標的一個活動形式。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利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之下進行高質(zhì)量的學習,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密切的關系,從而達到高質(zhì)量的素質(zhì)教學。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學生們相互之間的影響力比較大,合作探究學習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步。比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過合作討論來更好地對文章進行理解。還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大家進行合作討論學習,比如說可以提問:通過對這篇文章的了解,大家思考為什么魯迅先生會得到大家的愛戴呢?魯迅先生的身上到底有哪些良好的品質(zhì)值得人們敬佩呢?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一些適當?shù)臅r機來提出這些問題讓大家在小組內(nèi)進行合作討論。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要注意分組,分組要考慮“就近原則”,臨近的幾個學生分為一組,方便學生討論問題。同時要考慮組內(nèi)的人數(shù),要注意每一個小組的人數(shù)控制在4—6 人,要保證小組內(nèi)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各司其職。在小組內(nèi)進行合作討論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合作意識,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游戲教學是指在課堂上以游戲的形式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能夠吸引他們的活動。運用游戲來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學得進去,從而達到高效的學習,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對于小學生來說可能本就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但是通過游戲來進行教學的話,就能夠將語文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們更加愉快地接受。如在《狐貍和烏鴉》教學中,為了讓課文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中的深層意思,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們準備了狐貍與烏鴉的面具,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角色扮演,通過這樣一個扮演的形式,去切身感受文章中狐貍與烏鴉的心理變化與想法,讓學生們?nèi)ダ斫馕恼轮兴磉_出的一種思想:無論在什么情形當中都要注意實事求是,要明白不能一聽到別人的贊美就忘了自己的本質(zhì)。在表演的過程中,不一定讓學生們就按照文章中的詞進行表演,可以讓學生們發(fā)揮想象力,設計場景與臺詞,在這樣一個沒有限制的表演中不僅提高學生們的表演能力,更增強學生們自我展示的能力。如在《紙船和風箏》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進行折紙船與風箏的游戲,首先讓大家準備一些彩紙,然后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小組分別做一只紙船與一個風箏,最后在班級之中進行評比。通過這樣一個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