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秀明
勤儉持家的家訓在左,平淡日子里的
漿洗縫補在右
就像秉承古老的血脈與姓氏,那些坐在燈光下
一代代傳承一個針線包的人
叫曾祖母、叫祖母、叫母親
每一次傳承都沒有莊重的儀式
也沒有特別的囑托
仿佛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她們在燈光下飛針走線
手底是密密的針腳
把一塊布片縫制到另一塊布片,叫衣服
把一塊布片縫補到一個破洞上,叫補丁
把一個日子連綴到另一個日子,叫生活
小小針線包進入塵封的記憶
是上世紀八十年代
記得那一夜,月光真好
院子里的石榴花也開了
母親把一塊天青色的布片
縫補到父親的肩膀上
那年冬天的最后一個夜,那盞穿過無數(shù)
風雨的馬燈
晃了幾晃就熄滅了
它不需要再加注煤油
我走在村道上,春風叩響了很多人家的窗戶
行道樹濃重的陰影
在路燈下
發(fā)出河流一樣的響聲
那一夜從南到北,再從北到南
我像一尾游魚
暢游在一條發(fā)光的河流中
掛在酒吧墻壁上,或博物館里的那些犁杖
已不再是犁杖
它們是酒吧的經(jīng)紀人,或文物工作者
從鄉(xiāng)下淘來的物件
燈光和周圍的彩飾把它們從泥土的氣息中
裝扮成一件件古董
我要說的犁杖
它還懸在故鄉(xiāng)老屋的山墻上
《天工開物》里是什么樣子
它就是什么樣子
千百年來,它似乎沒變過
雖然二十四節(jié)氣的按鈕還掌握在泥土深處
機械化耕作不僅深入了泥土
還深入了人心
一架山墻上的犁杖,再也不會醒來了
他叫我說出一些事物的時候
駕著一輛飛鴿牌單車
我在他車上,我是他唯一的乘客
他多年練就的駕車技術(shù)只對我一個人負責
我們要去
相對于豐富的水利資源,大多數(shù)水利風景區(qū)的文化元素和人文景觀略顯不足。而如何彰顯源遠流長的水文化魅力是水利旅游發(fā)展的基礎,現(xiàn)代水利旅游的核心是建設富有特色的水文化,提升水利旅游資源競爭力,促進水利經(jīng)濟發(fā)展?,F(xiàn)代旅游開發(fā)需要滿足人們各個層次的需要,視覺、聽覺、味覺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文化、休閑、娛樂、游憩、康體等多方面的價值需要。僅僅依靠水體和水利工程,不足以帶動整個地區(qū)的旅游業(yè)發(fā)展,需要在開發(fā)過程中,提升水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品位,使游客達到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放松。
一個叫做斯木的小鎮(zhèn)
在一條河道的轉(zhuǎn)彎處
他突然提速
向春天沖去
——撞開的那些白
我脫口而出,那叫柳絮,那叫蘆葦
那叫梨花
掌管電話的老王
被人們供奉得像一個活菩薩
那時大風會吹倒電線桿
電話里剛說到緊要處,突然那頭沒聲了
那時電話與電話之間
坐著一個話務員。話費老貴,情人們
還不會煲
電話粥
記得有一回,小學教師張曼蘭在電話里
匆匆地說了一句肉麻的話
還被鎮(zhèn)上的人們笑話了很多年
一公一母,兩根導線相互纏繞著
從村長家房頭上鉆了出來
悄悄爬上樹在村中的那根木桿上
木桿的頂端開放著一朵孤獨的
銀色喇叭花
每個清晨和黃昏,老村長這顆黑色的種子
會準時為喇叭花輸送營養(yǎng)
那時我們喜歡聽大喇叭花里播放
小喇叭兒童節(jié)目
喇叭里一響起“嗒嘀嗒,嗒嘀嗒”的序曲
村莊里家雀們的吵嚷
一下子就停了下來,連狗也豎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