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博
(信陽師范學院 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我們要牢牢把準政治方向”“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突出重點聚焦問題”“統(tǒng)籌推進上下聯(lián)動”[1],建設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的高校共青團。基層團支部是高校共青團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幫助培養(yǎng)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重要組織陣地,是高校開展思想育人活動的重要平臺。推進基層團支部的活力提升與建設,能有效促進高校育人總目標的達成,同時也是形成良好學習育人氛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然而,在實際工作當中,高?;鶎訄F支部存在著自身定位不準確、團員身份意識淡薄、團日活動形式陳舊,內(nèi)涵不豐富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高?;鶎訄F支部的活力建設與提升。因此,如何在高校共青團改革大形勢下激發(fā)高?;鶎訄F支部活力成了實際工作當中所要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
班團一體化建設是高校共青團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學校共青團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根基工作[2]。班團一體化建設作為高校共青團改革當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被廣大高校所關注。按照要求,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一職,以期能夠更好地帶動基層團支部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存在著以下問題:班團一體化建設多流于形式;班級團支部自身定位不準確;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不容易與班級事務性工作有清晰的劃分;團支委與班級班委之間存在人員重復、職責重復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團組織在班級里的存在,甚至導致團組織形同虛設。
此外,班級團支部書記是重要的學生干部,是班級團支部的領導核心,肩負著班級團組織建設、維護學生權益、組織任務上傳下達等重要職責。但是,在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班級中,班長是唯一的領導核心,團支書的職能長期被淡化、邊緣化、從屬化,缺乏鍛煉擔當?shù)钠脚_與機遇。長此以往,導致部分團支部書記產(chǎn)生思想懈怠、工作懈怠等情緒,部分團支書對自身定位把握嚴重偏移,對團史團情不了解、對團的章程不熟悉、對團的基本工作不上心、沒能聯(lián)系好廣大青年團員、實際工作上大部分任務與班長職責重疊,沒能發(fā)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對于班級團組織建設沒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從上層阻礙了班級團支部的活力提升與建設。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中華騰飛的時代重任。目前高校在校大學生黨團員比例基本上在90%以上,他們是團支部活力提升建設工作中的堅實力量。但是,目前部分學生團員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著偏差:沒能清楚地認識到作為一名共青團員的責任與義務;對自身的團員身份屬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對于團史團情學習不深入;對政治理論知識學習不夠系統(tǒng);在聯(lián)系好廣大青年群眾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入;自身綜合素質與一名合格共青團員的要求標準有差距;對于所屬團支部的認同感、歸屬感不強等問題。這些因素對基層團組織的建設和提升產(chǎn)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目前高?;鶎訄F支部委員會多由支部書記、支部副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構成,組織結構職能上與班委職能劃分不清晰、不明確,且多數(shù)團支部相關支委會成員直接由班委兼任,存在著組織結構不健全、職責分工不明確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使班團一體化建設成了空談,從根本上阻礙了高校共青團的改革。
受此影響,部分團支部活力喪失、戰(zhàn)斗力軟弱,對于工作的要求多數(shù)形式化、應付化,團支部內(nèi)部制度建設工作很難落實,團內(nèi)應有的生活制度、組織制度、推優(yōu)制度、學習制度多數(shù)流于形式,很難堅持。另外,部分團支部缺乏科學性指導,缺乏合理經(jīng)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團支部活力提升建設。
主題團日活動是基層團支部凝聚青年、聯(lián)系青年的有效手段,是團組織思想育人的重要途徑,是團支部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部分團支部存在團日活動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高;活動主體成員參與度不高、不積極;活動目的不明確、思想引領內(nèi)涵不豐富;活動內(nèi)容與青年學生思想契合度不高、受認可度較低;活動缺乏系統(tǒng)性、長效性、品牌化;場地、經(jīng)費支持不足等現(xiàn)實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團支部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也制約了團組織聯(lián)系青年、維護青年權益。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思想育人方面,部分學校沒能堅持實踐育人與理論育人相結合的原則,存在著重教學、輕實踐的現(xiàn)象。共青團工作存在著部分高校受重視程度不高,經(jīng)費支持力度不夠,政策支撐不強,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等問題。
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起著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是聯(lián)系青年群眾的紐帶與橋梁。團干部是高校未來發(fā)展的中流砥柱,是高校黨政干部的重要來源之一。團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直接決定了基層團組織建設工作的成敗,因此建成一支能力強、業(yè)務精的專職團干隊伍則成了每個高校都會面臨的實際問題。但是,目前高校專職團干隊伍存在著人員流通性大、待遇落實不到位、入口關把控不嚴、部分團干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部分團干作風浮漂、上升通道不順暢等問題。
高校基層團支部工作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離不開上級黨委、行政的大力支持,高校管理部門要在政策精神、經(jīng)費預算、活動場地等方面給予支持;要從校級層面上給予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指導意見;各級領導要更加關心基層團支部工作的開展,多深入班級主題團日活動,可以兼任第一團支部書記,主動聯(lián)系青年學生,積極維護學生權益,在一定層面上給予基層團支部精神關懷,以此激發(fā)基層團組織的青春活力與工作動力。
高校要加強專兼職團干隊伍的建設工作,要積極完善團干選拔制度,嚴把入口關,將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有品行的優(yōu)秀青年教師融入到團干隊伍中來;要注重團干綜合素質培養(yǎng)工作,加強團干政治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鍛煉,幫助他們更加明確工作目標,明確責任擔當;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獎懲、考核、管理制度,要在職級、職稱上打通發(fā)展渠道,以此來穩(wěn)定專職團干隊伍;要加強團干作風建設,加強廉政教育學習,要深化從嚴治團的工作要求,從根本上扼殺不正之風在團內(nèi)滋生,使共青團真正成為青年人的家園。
基層團支部要嚴格落實團章要求,完善團內(nèi)組織結構,在團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重要崗位的選拔上要慎重考慮,擇優(yōu)選拔,堅決杜絕班委兼任情況的發(fā)生,確?;鶎訄F支部有開展自主工作的能力與基礎。學院二級團委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為所屬團支部自主開展工作提供便利與條件,積極建立與各團支部的聯(lián)系機制,堅持深入其中并做出具體指導。
在制度的建設上要充分考慮支部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團員生活、思想實際,制定科學有效的組織制度、學習制度與生活制度。同時,要嚴格團員發(fā)展制度與團員推優(yōu)制度,為黨和國家推薦優(yōu)秀的青年團員,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分團委要積極履行監(jiān)督職責,要督促各團支部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狠抓組織建設,從根本上保障團支部的活力提升工作可以有效開展。
要進一步明確團支部工作職責,堅持貫徹班團一體化建設有關政策精神,從根源上劃分與班委之間的工作差異,真正做到各司其職,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團支委隊伍,幫助團支部明確自身定位。與此同時,要積極開展團史團情教育、政治理論教育、時政形勢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廣大青年團員培養(yǎng)正確的團員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與價值取向,走好共青團與青年之間的“最后一公里”,切實發(fā)揮基層團支部聯(lián)系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權益的作用,增進團支部的戰(zhàn)斗力與凝聚力。此外,在學校層面要積極探尋學習育人的新模式,可以打造新生團校、青年主義理論學習班、網(wǎng)上微團課等創(chuàng)新平臺,不斷提升平臺水平,深化學習內(nèi)涵建設,拉近與青年人的距離,積極探尋育人的長效機制。
各團支部要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堅持實踐與育人相結合的工作模式,積極開展主題鮮明、教育意義濃厚的團日活動。在活動形式上,要緊扣學生思想脈搏,善用抖音短視頻、網(wǎng)絡直播間等新平臺、新手段,充分結合專業(yè)特色,深挖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科研創(chuàng)新、體育文娛類等主題團日活動,讓廣大青年團員在實踐中長知識、樹品行、做貢獻,切實打造將專業(yè)知識、思想引領、科學百科等為一體的立體化育人模式。例如,由信陽師范學院團委主辦的 “講價值觀故事、實現(xiàn)青春夢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成果展演,把講故事與多種文藝表演形式相結合,運用視頻展播、故事講述、音樂表演和優(yōu)美的舞蹈、舞臺劇等藝術形式,讓核心價值觀故事入眼入耳、入腦入心。該項活動受到了中宣部宣教局的高度重視,《光明日報》以“春風化雨桃李艷、立德樹人譜新篇”[3]為題,全方位推介這一立德樹人新品牌。
基層團支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平臺,在共青團改革視野下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與建設工作是高校思想育人過程中需要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對此,我們要加強團組織建設,完善規(guī)章制度,創(chuàng)新工作形式與方法,切實為廣大青年團員創(chuàng)建出一片優(yōu)良的學習、育人環(huán)境,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出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