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商人想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做生意。他專門到這個城市做了一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個城市很有特點,那就是這里有許多盲人整天沿街拉胡琴賣唱。
一番思索后,商人拉了一批貨物到這個城市賣,賺了一大筆錢。請問商人賣的是什么貨物?
A潤喉片
B拐杖或墨鏡
C木箱或鼠藥
D擴音器
答案是C。
既然賣唱的盲人多,那么這個城市的胡琴需求量很大。胡琴的需求量大,那么制作胡琴的貓皮需求量也很大。貓皮需求量大,那么這個城市大量的貓會被殺。貓變少了,老鼠便會猖獗,被老鼠咬壞的木箱就會很多,因此這里的人需要經(jīng)常買新的木箱或鼠藥。
而商人如果賣 A、B、D這三個選項中提到的東西,雖然能賺到錢,但顧客只局限于盲人和其他一小部分市民,賺的錢沒有賣木箱或鼠藥賺的錢多。
解析參考:
放屁的人是誰
5個同學放學后留在教室里練合唱,突然一股臭味兒飄出來,指揮者小眼鏡最先聞到這股臭味兒。小眼鏡要求放屁的人勇敢承認,可其他4個同學異口同聲否認自己放了屁。
認真觀察下圖,你覺得是誰放的屁?
解析參考:
最右邊穿純色衣服的女生就是放屁的人。
教室的窗戶是開著的,從窗簾飄動的方向可以看出有風吹進來。在前面指揮的小眼鏡第一個聞到臭味兒,這是因為窗戶在教室右側(cè),他和穿純色衣服的女生離窗戶很近。根據(jù)風吹的方向,后排4個同學中除了右邊穿純色衣服的女生,其他3個同學應(yīng)該同時聞到臭味兒。
如果左邊第二個同學是放屁的人,那么右邊兩個同學要等一會兒才能聞到臭味兒。如果右邊第二個同學是放屁的人,那么第一個聞到臭味兒的應(yīng)該是左邊第二個同學。如果是小眼鏡放的屁會怎樣呢?因為是迎風,臭味兒可能要在教室轉(zhuǎn)一圈后才能飄到合唱團這里,那時臭味兒沒有這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