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賢
(河北省懷來縣瑞云觀鄉(xiāng)中心校,河北 懷來 075400)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對于學生的評價要體現出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及學習效果,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發(fā)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反饋。因而它具有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發(fā)現英語學習的奧妙和樂趣的作用。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積累的一些經驗,現分述如下。
英語是一種語言,實踐性非常強。它的學習應該是一種主動參與的過程,必須通過學習主體的積極體驗、參與、實踐,以及主動地嘗試與創(chuàng)造,獲得認知和發(fā)展語言能力。雖然小學生具有模仿力強、求知欲強、記憶力好、表現欲和創(chuàng)造精神強等特點,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歡單調的重復和機械的訓練,而就目前來看,英語教與學的環(huán)境仍然有限。因此,教師要轉變“一張試卷定終生”的評價思想,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多元化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及合作的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及時作出肯定,使之獲得學習上的滿足,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通過不同方式評價提供的信息,讓教師和學生充分了解到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勢和問題,促進師生進一步揚優(yōu)補缺。這樣,教師與學生在不斷的評價、反思、完善的過程中均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語言的課外延伸,可以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語言學習在于多運用、多實踐,其不僅包括課內的有限時間,更包括課外的無限延伸。因此,我經常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說英語、多聽英語,唱英語歌、編英語歌謠、小對話,表演英語短?。徽n上還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課前五分鐘的自由對話或看圖說話等,并給予及時、恰當的課堂評價;學生課后自覺背誦課文、故事,或自學歌曲、小詩、小故事或一段對話,老師視其內容長短,給予學生“Good”、“Great”、“Excellent”等不同級別的評價。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更何況由于學生年齡低幼,要保持穩(wěn)定的習慣也不容易,因此更需要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加以督促與鞭策。這就決定了我們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必須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我主要通過三個渠道,即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來完成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首先設計一個表格檔案,每周對學生進行一次評價。它包括是否帶好學習用品,上課無遲到早退;上課是否認真聽講,注意觀察、模仿;上課是否大膽發(fā)言,聲音響亮;能否大聲、有節(jié)奏、流利地說出所學的單詞及句子,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能否大聲地唱出所學的英語歌曲,曲調準確,英語的語音基本正確;是否高興主動地參與小組活動,認真聽同伴發(fā)言;能否誠懇說出同伴在英語學習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能否虛心接受同伴的評價;能否不懂就問,虛心好學……學生先在自評欄打分,寫下簡單的評語,自查存在的不足;然后同桌或組長評價,說明同學做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后是老師的點評。在評價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時,我注重了對學生聽講的習慣、傾聽同學發(fā)言的習慣、課堂上積極思維的習慣、課后復習鞏固的習慣、課后運用英語的習慣、作業(yè)書寫的習慣等多方位評價。
小學英語聽說領先,因此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與評價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評價口語表達時,教師提前將說話內容告知學生,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可以問老師或同學,盡量把說話的評價過程變成英語的一個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為了鍛煉學生的膽識,要求學生大大方方地站在講臺上面對自己的小伙伴,大聲地說話,而小伙伴也要實事求是地給出一個評價。因此,每次口語評價過程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讓學生將已有知識自我整理并內化的過程,同時它還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的絕好機會。學生在正確評價別人時,自己的聽力水平也得到了鍛煉與提升。
當然,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評價的一些技巧。比如:不能只注重評價結果,應當把評價當作一個探索、增值的過程,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調節(jié)機制,通過評價推動學生向著自己的學習目標不斷前進;對于沒有準備充分或一次表演不理想的學生,不應立即給予評價,可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不斷激勵學生采取兩次甚至多次的評價方法,鼓勵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
以上是我就幾年來的教學點滴對學生素質評價的粗淺認識。當然,教無定法,學無定法,評價也沒有其固定形式或規(guī)定的形式。中國教育評價制度的改革還剛剛起步,還有許多地方有待改善。但作為教師,我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從自身做起,有意識地、科學地、全方位地、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相信評價制度也會隨著眾位教師的不斷努力、總結變得日趨合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