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朋
(石家莊市橋西區(qū)四維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開展朗讀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過程,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是需要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就目前而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朗讀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尋找問題,發(fā)展問題,并利用一些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保障小學語文教育順利進行,并為學生今后各個階段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不能進行改進,所以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練習,但是教師只是將這一過程作為使學生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手段,而學生真正進行朗讀的時間非常少[1]。這樣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說明了教師對朗讀教學缺少應有的重視,教師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到朗讀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重要性,使得朗讀教學的效率無法提高。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的時候,總是單純的帶領學生進行朗讀,還有的教師根本不會在課上進行朗讀,而是將朗讀的部分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給學生,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引導不到位,使得學生不能運用正確的方法去朗讀課文,使得學生出現各種各樣的朗讀問題,而教師缺少對學生朗讀進行指導的情況也直接導致了朗讀教學效率的低下。
朗讀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感,還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但是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朗讀教學的方式依然有用,可是卻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和手段過于單一枯燥,時間一久,學生就會失去對朗讀教學的興趣。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運用教學的手段和方法,也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學生只是單純的完成朗讀的任務,只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即可,這樣單一和枯燥的教學手段以及方法無法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在開展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要保證朗讀教學的層次性。在進行朗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朗讀練習的時候,朗讀的內容要由少到多的遞增,設計出層次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能夠慢慢的適應朗讀教學內容的逐漸增多,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朗讀教學的內容,達到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學《少年閏土》時,可以通過有層次的朗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將文章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根據層次的劃分分別進行朗讀,并在朗讀之后總結出這一層次主要描寫了什么,這樣的朗讀教學不僅僅讓學生更好的文章進行了朗讀,同時也掌握了文章的內容,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學習是學生自身的職責,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能力體現,但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并不是單靠自己就能完成的,還需要他人的幫助。合作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體現。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對于一篇文章,可以安排多個學生進行合作朗讀,每個學生只需要負責一小部分的朗讀就可以,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量。
在開展小學語文朗多教學時,要想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朗多教學的質量,就需要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學生只有通過對課文的感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的基礎上,才能更加富有情感的去朗讀課文。所以,教師在布置學生進行朗讀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去感知文章的感情和中心,之后讓學生帶著與作者一樣的感情去朗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是小學眾多教學科目中十分重要的一科,語文學科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朗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實踐方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朗讀教學加強重視。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的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規(guī)范學生的發(fā)音、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更好地把握課文,保障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成效,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