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婷
(晉州市和平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226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來選擇教學方法,制定高效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奠定基礎。接下來,文章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出幾點意見。
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過于僵化,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的聽與接收,其實兩者都沒有完全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都沒有真正的發(fā)揮主體作用,這種傳統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有一定的制約性,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影響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從實際情況看,平等、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對和諧良好的教學情境具有積極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在學生過程中可以自主的探究與思考,故而作為語文教師首先應該要有平等意識,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與學生成為朋友,構建一個平等的師生對話平臺。同時教師在日常與學生交流中要注意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和人文性,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關愛。
“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叫人發(fā)現真理”,這是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理解,作為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知識的同時,更要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是老師上一堂課,大大小小的問題不少,但是真正解決的卻沒有幾個;一篇文章中有多個探究點,但是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尋求到答案,故而在進行探究點的選擇時,一定要選擇關鍵點,這個關鍵點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進行《開國大典》教學時,文章中最后一句話是“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這句話就是本文的難點,這里的“光明”不單單指的是火與燈籠照亮了整個北京城,更是象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暗指整個北京城擺脫了黑暗的統治,也是指人民群眾心中的光明,這是一句語音雙關。那么怎么引導學生知道這是一句語義雙關呢?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例如可以借助教室燈光的開關來引導,讓學生明白光明出了眼睛所看到的的,還包括內心感受到的。通過這種引導來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結合內容涉及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
古詩詞韻律和格式都是十分講究的,其背后蘊藏的深刻意義和意境也是難以理解的。雖說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因為語言表達方式不同,因此對于接觸現代語言較多的學生來說理解這些古詩詞就存在一定的難度,而這也是學習古詩詞的難點所在。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古詩詞中所描述的意境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強化學生對古詩詞含義的理解以及對意境的感悟。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將傳統教學與現代化多媒體手段相結合,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詩詞意境中去,讓其體會作者的所感所受。例如在進行《望天門山》這首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呈現出詩詞中所描繪天門山的景色,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所見所聞,對作者的思想感悟也就更加的深刻。
語言文化知識的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但是除了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化知識外還應當注重對學生鑒賞美、品味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以及表達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學習品析文章字詞時,讓學生腦海中形成文章所表述的意境,火燒云是如何變化的,它的顏色是如何變化的,讓學生結合文章中的內容同時融合自己的想象來給出不同的答案。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睜開雙眼去發(fā)現、去觀察、去比較。去感受風土人情,去觀察雷電風雨,去欣賞日落月初的大自然美妙的景觀,這些都會提升學生善于發(fā)現的能力,能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去發(fā)現學習語文的趣味,從而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無定法,只要得法。這是教育界多年來推崇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探知教育教學的真諦。萬事沒有一成不變的,只要方法得當就是至尊教法。時代在不斷發(fā)展,教育教學的目標也在變化,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適用課堂改革新模式,踐行新課改理念,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