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宏君
1895年陰歷五月二十六日晚,在江蘇宜興屺亭橋鎮(zhèn)的一間簡陋茅屋里,傳來了一聲嘹亮的嬰兒啼哭聲。喜得貴子的徐達章興奮地給這個孩子取名壽康,以此祈愿他健康長壽。但是,少時家境貧寒的徐壽康,深深感受到生活中的凄涼,常在半夜里悲從中來,有如鴻雁悲鳴,因此他后來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悲鴻”。
關于徐悲鴻的生日,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895年7月19日,這種說法傳播甚廣,畫家范曾和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的著作中均有上述說法,所以諸多報刊網(wǎng)絡也都以此為準。但是,由王震編著、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徐悲鴻年譜長編》一書中,卻對此做了詳細的論證。王震先生認為,徐悲鴻的出生年月應該是1895年的6月18日。為何錯后了一個月呢?概因舊歷的五月是閏月,按照王震的考證,徐悲鴻在1950年回復云南保山縣(今保山市)趙國亞先生的信函中曾說:“小像存得舊者,當是當日相晤時之影,今頹然將老矣。我生日為陰歷五月二十六,請勿注他日。”1895年有兩個陰歷五月,前五月二十六日,是公歷6月18日,而閏五月二十六日,是公歷7月18日,也就是說,徐先生無論出生在哪個五月二十六日,均不是公歷7月19日。按照當時人的表述習慣,若說自己是生于陰歷五月二十六,應當是第一個五月,而非閏月,若真是閏月出生,那就該說閏五月了。也就是說,徐悲鴻的準確出生年月應該是公歷1895年6月18日。
徐悲鴻雖然幼時家庭貧困,但因父親徐達章是方圓百里有名的書畫家,所以徐悲鴻從小就與筆墨結緣。徐達章的書法簡練、瀟灑、雄渾有力,當?shù)氐膹R宇、寺庵等地都留下過他的手跡。其篆刻技藝也十分高超,并有《讀書聲里是吾家》《半耕半讀半漁樵》《閑來寫幅丹青賣,不用人間造孽錢》等印章傳世。從現(xiàn)存的印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徐達章的耿直性情與注重家教的良好家風。據(jù)說,徐悲鴻經(jīng)??锤赣H畫畫,耳濡目染,也漸漸對畫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6歲時,徐悲鴻吵著鬧著要學畫,可父親不許,或許是他認為畫畫在當時的亂世下不是一個好職業(yè)吧。但頗有繪畫天賦的徐悲鴻不甘寂寞,自得其樂地畫著河邊的鴨鵝與家里的貓狗。
在父親的教誨下,徐悲鴻很早就開始涉獵《詩》《書》《易》《禮》《大學》《中庸》等古代典籍。據(jù)說徐悲鴻8歲那年,在讀到《論語》中的“卞莊子之勇”時問父親說:“卞莊子有什么勇?”父親告訴他:“卞莊子能刺虎。老虎是百獸之王,異常兇猛。卞莊子是春秋時代魯國人,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有一次,他獨自一人捉住了兩只大老虎。后來,這件事傳到了鄰近的齊國,那時齊王正想發(fā)兵攻魯,聽到魯國有如此勇敢之人,便不敢出兵了?!边@“虎”到底是什么樣子呢?悲鴻實在想象不出來,就求別人畫一個老虎,拿回來臨摹。后來父親看到了,問他:“你畫的是什么東西?”徐悲鴻說:“老虎。”父親說:“這哪里是老虎,我看倒像是一只狗?!备赣H看他一臉懊惱,又安慰說:“你現(xiàn)在應專心讀書,等讀完了《左傳》再學畫也不遲。”
第二年,徐悲鴻讀完《左傳》,父親遵守諾言,讓他正式開始跟自己學畫。每天午飯后,徐悲鴻都要臨摹吳友如的石印界畫人物一幅,并逐漸學習著色,以至于后來他在和友人聊天時說:“吳友如是我的啟蒙老師?!?/p>
徐達章先生有一幅著名的《松蔭課子圖》,詳細描繪了少年徐悲鴻在父親的監(jiān)督下刻苦讀書的場景。畫中少年正在認真讀書,旁邊的老者手持羽扇坐在少年身后凝神諦聽。整幅畫人物逼真,形神兼?zhèn)洹?/p>
徐悲鴻的繪畫天賦,在其小時候就有過諸多表現(xiàn)。據(jù)說,有一次父親要外出,走時囑咐徐悲鴻要是有人來找他的話讓其留個姓名。父親出去不久便有人來找,見徐父不在便留下姓名走了。等徐父回來后問悲鴻,結果他連姓啥名誰都答不出來,父親埋怨他連個人名都記不住。悲鴻淡淡一笑,也不辯解,隨后默默地畫出來者人像,徐父看完后立馬明白方才來客是誰了。還有一個故事,也頗能說明徐悲鴻的才氣。徐悲鴻家隔壁的老太太去世了,家人很傷心,一邊哭一邊感慨,遺憾生前沒有給老太太拍個照片,連個念想也留不下。徐悲鴻聽說后,便畫了一幅老太太在河邊洗衣裳的畫。老太太家人看到畫后激動地說:“這就是我的母親嘛,你怎么畫出來的呢?”徐悲鴻說:“我經(jīng)常見她在河邊洗衣服,記得她的樣子,所以就憑印象畫出來了?!?/p>
1905年,宜興大澇,連年水災讓本已貧困的徐家雪上加霜。為了謀生,徐悲鴻便隨父親到周圍各縣流浪賣畫。此行讓徐悲鴻的畫藝得到很大長進,同時也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不平。于是,他給自己刻了一方印章——《江南貧俠》,小小年紀就顯示出了嫉惡如仇、耿直俠義的性格。徐悲鴻在這幾年間,跟著父親流浪他鄉(xiāng),腳步踏遍了常州、無錫等鄰縣各鄉(xiāng)鎮(zhèn)。在《悲鴻自述》中,徐悲鴻有過如下記錄:“方吾年十三四歲時,鄉(xiāng)之富人皆遣子弟入學校,余慕之。有周先生者,勸吾父亦遣吾入學校尤篤,先君以力之不繼為言。周先生曰:‘畫師乃吃空心飯也,烏足持?!櫞藭r實無奈,僅得埋首讀死書,謀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