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fā)滿
摘 要:針對如何使作后講評更為有效的問題,文章用經驗總結法,從“激興趣、提效率、出效果”等三個方面闡述了巧用多媒體教學平臺,發(fā)揮“先寫后教”中“教”的作用,促進學生習作修改。
關鍵詞:多媒體平臺;作后講評;習作修改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26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3-0034-01
一、巧用多媒體平臺,讓講評激興趣
一方面,點贊激趣。除了在講評前對他們習作中的妙處進行圈點勾畫給予肯定、課上的口頭表揚,還應該利用多媒體設備,把他們的習作首稿、修改稿中的亮點展示給全班學生。這些亮點涉及中心的確定、結構的安排、寫作重點(詳略)的把握、細節(jié)的描寫、題目的確定、標點的使用等。學生看到自己的習作、自己的修改展示出來,興趣自然倍增。同時,利用媒體中的點贊功能,對精彩習作與修改添加“小紅花”“大拇指”等,或寫上“真棒”“用詞生動”等簡單的評價,激發(fā)學生進行二次作文或修改作文的興趣。
另一方面,鞭策激趣。對習作中出現(xiàn)的缺點,如果教師能夠在肯定之后加以指出,那么學生會因為有“成功”的鼓勵而自覺修改。比如,以《難忘的一位老師》為題的習作,有名女生選取的材料不錯,筆者在展示時使用了三個“大拇指”的獎勵,激起了這名女生的興趣。接著又針對她習作的缺點,使用“批注”功能,畫出應該細致刻畫的地方,鼓勵她修改。這名女生得到了表揚,明確了如何修改,改后的心理活動描寫特別動人:“……我開始拼命地怪罪自己沒用、膽小、懦弱。我的手在掐自己的大腿,以此來懲罰自己……如同電腦上的殺毒工具在經歷一番苦斗后,我的友軍——自信、堅強終于戰(zhàn)勝‘木馬病毒……”
二、巧用多媒體平臺,讓講評提效率
首先,利用課件提效率。在習作講評時,教師應該就當次習作中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做梳理,以“修改要點+例子”的形式制成課件,為修改提供明確的方向,提供范例。比如,很多學生寫《長大后,我想( ? ?)》一文,把它與《我的理想》弄混了,寫成“長大前的努力”。為此,筆者制作了“‘審清題意,抓住重點寫的要點+學生習作例子”的課件,提高了講評效率。
其次,利用展臺提效率。展臺與白板的結合是完成即時講評的最好手段,它可展示課前就發(fā)現(xiàn)的病文、病句等,更可展示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需要修改的作文。教師可利用其中的軟筆或硬筆修改工具,用不同顏色標示、圈畫、添刪等,修改病句、不當語詞、錯別字,增添精彩描寫,刪除多余內容,以多樣的形式、直觀的方式指導學生當場共同協(xié)作修改。另外,利用展臺拍照功能當場拍照對比,也可提高效率。選取較典型的修改前的習作與學生修改后的習作,分別拍照并進行縱向對比,或選取不同學生習作進行橫向對比,讓全班學生評價修改后作文的可取之處。
再次,利用多屏互動功能提效率。教師在講評時,走進學生當中,使用手機與電腦屏幕間的快速交互控制功能,當場錄制學生即時修改的狀態(tài),或拍攝學生即時修改的情況,通過手機控制講評內容、修改方法,展示修改情況,提高效率。
三、巧用多媒體平臺,讓講評出效果
小學高年級學生,光靠聽讀是無法馬上把文字轉化為可感的畫面的,更不能對習作的優(yōu)缺點立刻作出理性的評判。而多媒體平臺的展示,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在學生修改習作時,教師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修改出現(xiàn)困難或把握錯了,且具有共性,那么可以馬上通過展臺、多屏互動等方式投出這個學生習作,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評,從而適時引領這個學生及其他學生走出困境或誤區(qū)。比如,筆者就學生在《制作水果拼盤》中沒有把“拼盤過程”寫具體之共性情況,通過多媒體投放后,讓全班學生提建議;之后,這一學生對“拼”的動作做了詳細的描寫,使用了“捏、移、放、插、擠、貼、挨”等動詞,富有畫面感。
這種適時性,還表現(xiàn)在學生的修改初步完成、告一段落之時。學生根據(jù)講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后,教師再次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學生修改的習作,呈現(xiàn)亮點的同時讓全班學生用火眼金睛發(fā)現(xiàn)修改文的不足,進行補充修改,激勵學生進行二次修改。
參考文獻:
[1]管建剛.我的語文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26,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