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俊 王剛 栗雯珂 楊銳
流動空間的設計理念在我國園林景觀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文從流動空間出發(fā),對密斯的流動空間進行探索,分析流動空間的來源以及其在園林設計中的作用,對現(xiàn)代園林中的流動空間以及江南古典園林中的流動空間進行探討,以期促進我國園林設計和園林景觀的發(fā)展,給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提供一些經驗。
園林的設計理念促進著園林景觀的發(fā)展,當前我國該理念經過不斷地發(fā)展和經驗的積累得到了完善,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流動空間的理念在我國園林景觀設計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兩者聯(lián)系密切。流動空間避免了消極靜止的空間,通過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使空間具有流動感,豐富了設計的理念。
一、 流動空間
流動空間是將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動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空間,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網絡流線和快速交通流線為支撐,創(chuàng)造出一種反復的、可程式化的動態(tài)運動流動空間,通過節(jié)點將流向不同的各種流動相互連接起來,節(jié)點之間微妙異同實現(xiàn)流動循環(huán)。
建筑里的流動空間是由密斯所提出的概念,流動空間的提出對建筑建設結構上有著重大的變革作用,增加在建筑空間上的探究,促進著現(xiàn)代建筑的發(fā)展。密斯在1929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中設計的德國館主廳用8根十字形斷面的鍍鎳鋼柱支承一片鋼筋混凝土的平屋頂,墻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連通的空間,互相銜接、穿插,以引導人流,使人在行進中感受到豐富的空間變化,充分凸顯出流動空間的效果。
德國館在建筑空間劃分和建筑形式處理上創(chuàng)造了成功的新經驗,充分體現(xiàn)了設計人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藝術效果。 密斯設計的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采用的是“自由靈活的空間組合”,開創(chuàng)了流動空間的新概念。
二、 現(xiàn)代園林中的流動空間
密斯的流動空間概念在建筑行業(yè)影響深遠,促進著建筑設計的改革,也給園林設計帶來了新的思路,現(xiàn)代的園林中也有很多設計融入了流動空間的理念,在現(xiàn)代園林中存在相似空間處理方式的影子。
唐納德強調,在現(xiàn)代住宅園林的園林景觀設計師要充分理解現(xiàn)代生活和建筑構造的基礎上,利用流動空間的三維理念打造出現(xiàn)代園林,要打破傳統(tǒng)的嚴格區(qū)域劃分的風格,使用分隔的手法或是透視性強的林木設計來實現(xiàn)空間流動性的特點。
例如,唐納德設計的Rhoed Island中的Newport中,在院子里利用建筑和圍墻創(chuàng)造性地構成花園,從院子的平面看,草坪在中間,四周環(huán)繞著形狀不一樣的池子、籬笆和樹木。從院子的正面看,池子是矩形,水池中間設有現(xiàn)代的雕塑以及噴泉,地面鋪有草坪,左邊的草坪上設有兩個圓形的池子以及籬笆,右邊草坪上有一個大的不規(guī)則曲線形狀水池,通過噴泉和樹木等物體利用流動空間的手法將花園分隔,形成靈活的室外流動空間。
在1955年克雷設計的米勒花園與密斯的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中的德國館有很多相同點。在德國館中,利用起重的柱子與墻體將空間分隔開來而沒有明顯的界限,形成了自由的流動空間結構。在克雷的在米勒花園里同樣重視空間的連續(xù)性和流動性,花園里的樹木好似德國館里的柱子,籬笆與墻體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利用樹木與籬笆將整個空間自由分隔,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在此基礎上來設置功能空間,如游泳池,密園等。
三、 江南古典園林中的流動空間
我國其實在很早就將流動空間的理念運用到園林中,尤其是在江南古典園林中大有體現(xiàn),雖然古時候的園林設計師在當時并沒有明確的流動空間概念,但工匠們在經過大量的經驗積累已運用流動空間來設計優(yōu)秀的作品了。如“步移景異”、“虛實互生”,似乎是對這個概念很好的詮注。
蘇州留園中的入口算是古典園林中的一大特色,它利用空間流動的手法將留園入口空間精妙的分隔開來,從入口院落到入口長廊再到留園的廳門,最后延伸到綠蔭地方構成絕妙交替的空間入序。在留園的東部,五峰仙館、還我讀書處等院落相互隔離又相互滲透,空間錯落,很有層次感,給園林添加一抹亮色,留園東部的面積雖不大,但通過流動空間的手法將庭院構成相互穿插的景色,也沒有緊促的感覺,流動空間在蘇州留園中體現(xiàn)得非常極致。
江南古典園林中流動空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與我國古代文人崇尚含蓄的文化相關,此文化在園林的設計上也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園林的設計上最忌諱的是一覽無遺式景觀,也與我國古典園林設計的初衷相悖,而流動空間式的園林則符合古代文人的思維。因而,我國古典園林中大多采用的是“山中水復無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園林,與流動空間式的建筑概念相吻合,可以看出,在我國古代的園林設計中就出現(xiàn)了流動空間的設計手法,與密斯的理解不謀而合。第二點是與江南園林地形有關,江南園林地形窄小,且有多處市井,要在小狹小之地做到景觀的相互滲透與隔開并不簡單,但運用流動空間的手法將園林的各個空間將分隔,空間之間又有自由穿插之感,讓園林層次多變,柳暗花明,形成深遠悠長、千變萬化之感。
江南古典園林分隔流動空間的因素要很多,如德國館的柱子與墻體,古典園林分隔空間主要采用的材料是假山、花叢、長廊等,在園林的墻壁上也利用一些技巧,如在墻上開景門或是景窗等,增加空間的滲透性,有利于形成流動空間的園林景觀。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流動空間在園林設計中的必要性,在流動空間的基礎上設計園林景觀比建筑中設計流動空間更有利,因為在建筑中融入流動空間會受到建筑結構的影響,而在園林設計中則不受制約,在園林中,空間大多以游玩和欣賞為主要目的,在園林設計中利用流動空間更加增強了其游玩性和欣賞性。
(作者單位:464031河南省國有信陽市南灣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