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泉,崔元璐,邊育紅,李遇伯,李 正,王泓午,李先濤,樊官偉,高 杉,李 琳,董鵬志,徐一蘭,高樹明,解 靜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1617;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州 510006;3.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381)
中醫(yī)學沒有冠心病這一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胸痹”“心痛”等范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社會壓力的增大,冠心病患者中醫(yī)證候特征臨床橫斷面調查結果顯示冠心病中醫(yī)證候多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復合證型,本虛以氣虛為主,標實以血瘀、痰濁為主,證候類型以氣虛血瘀、氣虛痰瘀、氣陰兩虛血瘀、痰瘀互結最為多見,因此,痰瘀互結證已成為冠心病的主要證候類型之一。冠心病痰瘀互結證嚴重的危害性迫切要求研究者加速對其發(fā)病機制的研究以及開發(fā)療效更好的藥物。
丹蔞方具有寬胸通陽,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痰瘀互結所致的胸痹、心痛。現代研究表明丹蔞方對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的療效顯著,但其治療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該研究采用高脂飼料喂養(yǎng)聯合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結扎術、高脂飼料喂養(yǎng)聯合異丙腎上腺素誘導分別建立了冠心病痰瘀互結證大鼠模型和載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建立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誘導RAW 264.7細胞成泡沫細胞模型。對課題組前期冠心病痰瘀互結證臨床研究中與免疫、炎癥、氧化應激反應密切相關的有意義的陽性指標進行了驗證,探討了丹蔞方治療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的作用機制。研究成果的創(chuàng)新性主要體現在:
1)本研究首次系統(tǒng)規(guī)范建立了冠心病痰瘀互結證大鼠模型和Apo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分別從PI3K/AKT信號通路、PPARγ信號通路和NF-κB信號通路等探討了冠心病痰瘀互結證動物模型的建立與評價方法。
2)本研究從PI3K/AKT信號通路、PPARγ信號通路和NF-κB信號通路等多角度探討了丹蔞方治療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的作用機制,為丹蔞方治療冠心病痰瘀互結證提供實驗依據。
3)建立了ox-LDL誘導單核/巨噬細胞株泡沫化模型用于模擬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的發(fā)病過程,為進一步揭示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發(fā)生的分子機制及丹蔞方治療“痰瘀互結證”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細胞模型,闡釋了丹蔞方提取物對ox-LDL誘導單核/巨噬細胞株泡沫化過程的抑制作用,指征了丹蔞方的治療靶點。
該研究從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兩個角度,深入探討了丹蔞方治療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的作用靶點和機制,為丹蔞方治療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目前該研究成果在多家單位進行了推廣應用,得到良好的反饋,同時為丹蔞片治療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提高了丹蔞片的銷售額,促進了中藥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