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是兒歌童謠的簡稱,是與兒歌并列的、具有相同內(nèi)涵的文學形式。童謠簡明易懂,充滿童真童趣和生活溫情,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低年級學生喜愛?!兜赖屡c法治》統(tǒng)編教材中收錄了不少童謠。這些童謠具有獨特的教學功能:或是巧妙總結與提煉,或是激起討論與辨析,或是提示活動的要點。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童謠的教育功能,讓童謠為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知法守法的學生服務。
教材中的童謠以兒童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世界,用兒童的語言和情感去描述天真幼稚的生活狀態(tài),因此,兒童對童謠有著天生的親近感。教師可以借助童謠開展教學,讓課堂貼近兒童真實的生活樣態(tài),并充滿童真、童趣和溫情。
如:教學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一上《校園里的號令》時,課始,教師用兒童化的語言,配上動作,繪聲繪色地念誦童謠:小小指揮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說話,我們都聽它。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念到最后一句時,教師拖長音調,把目光定格在教室的喇叭上,停頓片刻后追問:小小指揮家,藏在哪里呀?教師話音剛落,學生立即大聲說:喇叭!喇叭!在我們的校園里,小小指揮家,它還藏在哪里呀?讓我們繼續(xù)猜……
這一課的童謠《小小“指揮家”》是個小謎語,教師以貼近兒童的方式加以演繹,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興致勃勃地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地進行探究與學習。
體驗是道德與法治教學常用的手段。北京師范大學檀傳寶教授指出:德育回歸生活世界有兩個向度,一是“實然向度”,即德育要貼近客觀的社會現(xiàn)實,二是“應然向度”,即德育要關注個體成長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這說明道德教育中的體驗活動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真切的“在場感”,才能產(chǎn)生實效,進而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而童謠能夠起到深化體驗、心靈共振的效果。
教學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一上《上學路上》中的“交通‘信號’要知道”時,教師可以用教材中的童謠《小學生,上學?!分笇W生進行“演一演”體驗活動。首先教師出示學生上學路上“過馬路和在馬路上行走時追逐打鬧、跨越欄桿”等圖片,然后請學生就圖片反映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所知道的交通信號,以及該怎么根據(jù)交通信號的指示來通行。然后,教師相機出示教材中的童謠,讓學生和著音樂,邊拍手邊誦讀。接下來,教師設置了一項活動:讀了這首童謠,誰愿意來演一演你是怎樣上學的?教師讓學生邊念童謠邊進行情境表演。表演結束后,教師請參與表演的學生和觀看的學生分別談談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糾正錯誤的行為。運用童謠組織學生進行參與式體驗活動,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交通信號與交通規(guī)則的作用和意義,且學生學得開心,玩得有效。
童謠所描繪的情境都源于兒童的真實生活,這有利于他們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并實現(xiàn)認知結構的更新和擴展。兒童是自己道德生活的主人,低年級道德教育必須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還兒童以本真、自由和尊重,讓他們在自己喜歡的方式中快樂探究、積極思考、自我教育、自主建構,從而實現(xiàn)德性的自主生長。
教學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一下《請幫我一下吧》中的“我要求助嗎”時,教師一邊呈現(xiàn)相應的畫面,一邊誦讀童謠“有個小咕嚕,總是求幫助。衣服丟了不會找,跳繩不會急得哭,走著走著迷了路,打得毽球上了樹,看到屋子起濃煙,聽到巨響在近處……是不是都要求幫助?”順著童謠情境,教師問: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尋求幫助呢?誰愿意幫助小咕嚕解答一下?有的學生說:不是的!跳繩別人只能教你方法,不能幫你跳。有的學生說:衣服丟了可以先自己找找,實在找不到再找老師幫忙……教師小結:看來不少同學都知道很多事情應該自己做。那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解決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情況要不要尋求幫助呢?教師出示“系鞋帶”“籃球掉進河里”“屋子起火了”等生活情境圖,讓學生討論。在思辨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明白:小困難要自己解決,但遇到可能對自己有危險、有傷害的事情時,要主動尋求大人的幫助,進而逐漸形成自己的生活智慧和能力。
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的分離是現(xiàn)代德育陷入困境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而童謠則用生動活潑、直白形象的語言將道德原理和道德要求連接了起來,它告訴學生有道德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有些童謠放在一個主題單元的最后部分,不僅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和提煉,更重要的是能夠對學生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起到引領作用。
如教學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一下《大家一起來》中的“為啥合作不下去”時,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中的繪本故事,然后討論分析:為什么他們會合作不下去呢?學生在小組交流后認為:演劇本時,每個人都想演孫悟空,都不想演豬八戒,都只考慮自己的想法;出了問題互相責怪;沒有各自的任務和分工……教師在學生討論后小結:你們說得真好!這些都是我們在合作中需要注意的。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童謠,記住這些合作的小技巧吧!教師出示童謠“小朋友,來合作,有分工,巧配合。遇問題,不埋怨,團結合作才快樂”。學生拍著手搖頭晃腦地齊誦童謠。此處教學,教師首先讓學生反思他人的不當之處,然后讓學生在念唱童謠中潛移默化地加深記憶,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童謠念誦中,總結和鞏固合作的技巧,從而為合作技能的形成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