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盆地是印度尼西亞油氣資源非常豐富的盆地之一,爪哇油田位于盆地西北部。該地區(qū)大部分油氣都產自Jatibarang火山巖儲層,儲層由凝灰?guī)r、火山碎屑角礫巖、熔巖安山巖等火山巖組成。由于人們認為火山巖儲層質量不佳,因而火山巖通常被忽視。在Jatibarang火山巖地層探測到裂縫存在,裂縫提高了孔隙度和滲透率,有利于油氣開采。為最大限度地開發(fā)這類儲層,必須進行全面的研究,包括確定斷層和裂縫的分布與方向、可能的運移以及油氣圈閉。通過疊后地震幾何屬性提取、電纜測井、成像測井和巖心相結合,在爪哇油田進行了裂縫識別和分布模擬。開發(fā)了一種基于人工神經網(wǎng)絡概念的測井解釋技術,用于火山巖儲層評價,并利用成像測井和井壁巖心數(shù)據(jù)進行了校正。詳細的巖石物理和巖相學分析顯示,Jatibarang火山巖相為多種類凝灰?guī)r、安山巖角礫巖和安山巖—玄武巖熔巖。其中凝灰?guī)r相為多孔隙類型,總孔隙度6%~19%,次生孔隙度指數(shù)值2%~12%,裂縫滲透率平均值±42.90 mD,為最佳儲層。對爪哇油田一些生產井的地層評價分析認為,與依據(jù)火山巖相分布情況相比,生產井的布井主要受控于裂縫分布情況。研究區(qū)內的裂縫總體上有三種走向:北—南、北北西—南南東和北東—南西。所有的裂縫亞群生成于中上新世由北—南壓應力導致的多期構造事件,最初認為是白堊世—漸新世Meratus體系的延伸。北—南走向有導流性的裂縫是潛在的張開裂縫,具有保存油氣并讓其流動的能力。針對潛在裂縫的發(fā)育方向,建議自西向東橫向水平井開采潛在裂縫性火山巖儲層,以便垂直于生產裂縫走向。本研究對所有未勘探火山巖儲層提供了借鑒,因此這類儲層可作為印尼油氣勘探的未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