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攀比!其實是“孔雀心理”在作祟
晚飯后,村東頭的閑話中心又開張了。今天聊的是個時髦的話題——老年人再婚。一說這事兒,大叔大媽們可是一肚子苦水,因為現(xiàn)在除了有車、有房,再婚條件還得拼兒女!
王大爺:胡大媽,這兩天咋瞅你不太樂呵,這是遇著啥事兒了?
胡大媽:前兩天遇著個事兒,可讓我鬧心了。一個好姐妹兒給我介紹個對象,剛開始聊得都挺好,后來這老頭突然不干了。我托中間人一打聽才知道,這老頭嫌我兒子還沒結(jié)婚,怕以后是個“啃老族”。兒子是兒子,我是我,以后我倆搭伙過日子,他怎么還挑上孩子了?
趙大爺:我的一個老伙伴想找對象,也開出了明確條件,不光是有房、有車,還得要兒女工作好、條件好。人家說,如果兒女沒工作、沒結(jié)婚、條件一般,以后家庭負擔就可能很重。
張大爺:有人這么認為也不是沒道理,如果兒女條件不好、素質(zhì)差,老人的生活也會變得一團糟,這樣一來還不如自己單過,圖個清靜。
張大媽:可不咋的,我有個姐妹,同樣是“黃昏戀”,男方家倆兒子都在國外,隔三岔五給老爺子匯錢,倆孩子還說了,只要二老過得好,等老爺子百年之后,這房子就歸我這姐妹,現(xiàn)在人家老兩口的生活可瀟灑呢!
胡大媽:唉,總聽說現(xiàn)在是拼爹的時代,沒想到,老年人相親還要拼兒女,看來老年人相親再婚也不容易。
對于老年人相親“拼兒女”的現(xiàn)象,社會學專家馮桂林認為,老年人相親除了注重情感因素,還特別注意實際生活的條件搭配。兒女優(yōu)越的條件無疑是再婚婚姻的一個重要保障,一則可讓兩位老人生活無憂,安享晚年,再則大大降低了子女因經(jīng)濟問題與再婚父母產(chǎn)生糾紛的風險。說到底,老年人相親,他們希望獲得一段幸福的生活,而不是給自己現(xiàn)有的生活增添負擔或者麻煩。
老年人相親“拼兒女”,實質(zhì)上是一種以兒女為核心的“門當戶對”。馮桂林認為,現(xiàn)今社會,人們依據(jù)經(jīng)濟收入、社會地位等因素劃分圈子。拼兒女,找兒女條件相當?shù)娜?,就是一種圈子和階層的對接。不過,如果過度挑剔,很可能會錯過一段美好的姻緣。
聽了大叔大媽的議論,小編也深深地感受到,老年人尋找晚年幸福實在不易,看似簡單的相親也被“拼兒女”弄得復雜起來??墒牵衣?!老人拼兒女,絕不只是在相親的時候。
“我這身新衣服,是我女兒前兩天去商場買的,花了好幾百塊錢呢,說是新款。”
“我兒子聽說我們老兩口想出門玩,就給我們報了個重陽節(jié)的旅行團。” ……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對手,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ハ嗯时人坪跏侨伺c生俱來的本能。而年紀變大之后,人們更喜歡湊在一起,比較各自的孩子。其實,很多老年人攀比孩子的行為體現(xiàn)了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問題。
案例1:小順的父母經(jīng)濟比較富裕。小順剛剛工作,父母就給他買了房和車。跟鄰居們聊天時,有人問小順的父母:“你兒子有女朋友了嗎?什么時候結(jié)婚?。俊毙№樀母改覆恢苯踊卮?,卻說:“我給我兒子買房、買車了,現(xiàn)在很多女孩子都找他呢,不著急,要慢慢挑?!边@種行為招來了鄰居們的反感,覺得他們老兩口“顯擺”、“炫富”。
心理透視:事實上,這一類“炫富”老人的幸福感是很低的。老年人借孩子“炫富”在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同時,其實也在證明自己還有用。也有人會想,你別看我現(xiàn)在好像不怎么樣,但是我年輕時曾經(jīng)很輝煌,所以我才能有錢給孩子買房買車。事實上這種炫耀往往一不留神就暴露了自家的隱私,給本來平靜的生活增添了風險。
案例2:薇薇是個孝順的女孩,隔三岔五就給父母買東西、給零花錢。薇薇的爸媽也特別得意,逢人就說,連跟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要猛夸女兒孝順。這讓薇薇覺得很尷尬:自己就是做了應該做的事兒,母親至于走哪兒說到哪兒嗎?
心理透視:老年人越是攀比孩子孝順,越說明他內(nèi)心有顧慮:他怕孩子不孝順。兒女給自己的一點點付出,都要四處夸耀,不斷地放大,這樣會使老人內(nèi)心的焦慮減少一些。但是老年人并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給兒女帶來的壓力,老人到處炫耀孩子的好,兒女并不領(lǐng)情,反而覺得像戴上了“緊箍”,稍微對老人有點不好,仿佛就對不住老人。
如果遇到這樣的父母,兒女怎么做才合適呢?建議不要和老人對著干,老人這樣的表達能夠緩解自己內(nèi)心的壓力,如果不讓說,老人便會有“我說兩句話他都嫌煩”的感覺。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自然,實在聽不下去,就想法兒岔開話題。
案例3:小博從小品學兼優(yōu),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家事業(yè)單位上班,雖然穩(wěn)定,但薪水不高,幾年后也沒升職。這個時候,小博一些親戚家的孩子掙了大錢。親戚們聚在一起聊天時,經(jīng)常說誰的孩子掙錢多,誰的孩子已經(jīng)升官了,誰的孩子已經(jīng)出國定居了……小博的父母越聽越不舒服,當年的那個優(yōu)秀少年,現(xiàn)在成了普通人,他們一直很難接受。
心理透視:老年人心理脆弱,有的時候很容易陷入“被動攀比”??粗思腋鞣矫鏃l件比自己好,心里就不是滋味。老人聽到別人的孩子好,回家之后往往就會對自己的兒女提及。如果兒女過得比較好,老人的嘮叨也就是個“談資”,說說就過去了;但對于那些自己過得并不太好的孩子來說,這種嘮叨會給孩子增加很大的壓力。許多老人甚至拿孩子根本做不到的程度來要求孩子,這反而會刺激和傷害兒女。
案例4:93歲的何爺爺年輕時當過兵,骨子里也有一股軍人氣派,平時喜歡鍛煉身體。最近幾天,子女們發(fā)現(xiàn)他在練引體向上,可嚇壞了。要知道引體向上年輕人都做不了幾個,何爺爺90多歲的高齡,還吃得消嗎?雖然全家人都反對,何爺爺卻說,他的一位85歲的朋友能做不少引體向上,他覺得很不服氣,自己也要試試。
心理透視:何爺爺?shù)故菦]拼兒女,自個兒“拼”上了。老年人注意鍛煉沒錯,但也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切合自己實際的身體鍛煉是最重要的,不然對身體反而是種傷害。
老年人的這種愛炫的心態(tài)其實是“孔雀心理”在作祟??兹笧榱讼蛩苏故咀约?,就會打開美麗的尾羽,盡管驚艷,卻有炫耀之嫌,人們經(jīng)常用它來比喻喜歡攀比的心理。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一旦在待人接物時形成了“孔雀心理”,就很容易陷入無休止的攀比狀態(tài),處處爭強好勝,時時惦記著出人頭地,生怕自己在某些方面落在別人的后面或者技不如人。時間長了,會導致心理失衡,影響身心健康。
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孔雀心理”呢?醫(yī)師給出了五則驗方。
一是少欲樂自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沒有誰能夠一生都能事事如意,一帆風順。如果能做到知足常樂,就會少給自己添許多麻煩和煩惱。
二是以草根自視。生活中,總有人認為“天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事實上,有很多奮斗目標和遠大理想是脫離了個人實際與個人能力的,這就給人帶來了煩惱。因此,在生活中要放低心態(tài),抱定“凡人心態(tài)”,給自己一個能夠?qū)崿F(xiàn)的奮斗目標,或者把理想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
三是秉性以和為貴。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在自覺或者不自覺中,把別人當成自己的“對手”,或是事業(yè)上的,或是生活上的,使自己時時處于競爭的緊張狀態(tài)。其實,沒有必要時時刻刻把別人放在自己的對立面上,應該平和心態(tài),變“對手”理念為“幫手”理念,提倡“以和為貴”。另外還要多看看自己的長處,沒有必要去套別人的生活模式。保持個人的獨立性、完整性,是成功人生的基礎(chǔ)。
四是寬懷以待人。醫(yī)師認為,喜歡攀比的人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還往往喜歡把期望寄托在周圍最親密的人身上,有的妻望夫貴,有的望子成龍。一旦這種“期望”沒有實現(xiàn),勢必讓當事人萬分失望甚至是萬念俱灰。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軌跡,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人身上呢?這不僅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醫(yī)師建議老年人在生活中,對待身邊的親人,尤其是晚輩,應該學會寬容,任其發(fā)揮長處,而少加干預和指責。
五是以長比其短。如果老年人一時消除不了心中的“攀比”情緒,那么,在短期內(nèi)可以試試“以長比短法”,即拿自己的長處、優(yōu)勢去同別人的“短板”、劣勢比較,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自足。任何人都有與眾不同的長處,也有各自的“短板”。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自然會贏得心理上的平衡。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淡化攀比心理了。
小編有話說:
攀比之心,自古有之。攀比不是問題,問題是因此感到受了氣,上了火,給家庭其他成員也帶來壓力。
有人可能要問:啥都不攀比,還能說點啥?
交流很重要,有品質(zhì)的交流更重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币粋€老年人,如果身邊全是喜歡攀比的人,自然而然就跟風開始攀比起來。如果身邊全都是下棋的、愛讀書的、練書法的、養(yǎng)花的,情形就完全不同,每天探討的話題也就不一樣了!因此,老年人不僅應該有自己的愛好,也要選擇合適的交友對象。對于老伙伴們的各種“顯擺”,不妨一笑置之,轉(zhuǎn)身后依然過自己的生活。
◎文/本刊編輯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