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軍醫(yī)大學特色醫(yī)學中心干部病房主任醫(yī)師 侯曉平
一般情況下,冠狀動脈是分布走行在心臟表面的,然后分支穿過心肌供血。冠狀動脈在心臟表面走行的過程中,有一部分(一段)冠狀動脈走到心肌下面,潛行一段以后再鉆出來,就像地鐵一樣,有時候在地下,有時候在地面,這種在心肌下面穿行的冠狀動脈叫做“壁冠狀動脈”。這樣,就有一部分心肌覆蓋了一段冠狀動脈。如果把冠狀動脈比作河流,這一部分覆蓋冠狀動脈的心肌就像一座“橋”,臨床上將這種發(fā)育變異叫作“心肌橋”。
過去,檢查手段有限,沒法發(fā)現(xiàn)“心肌橋”的存在。現(xiàn)在有了冠狀動脈造影,尤其有了不用放導管檢查的CT冠狀動脈造影(冠脈CTA),“心肌橋”的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有些人檢查冠狀動脈沒什么問題,卻發(fā)現(xiàn)了“心肌橋”,就有了新的擔心——這“心肌橋”該怎么應付呢?
“心肌橋”并不是真正的橋,不是跨越、而是覆蓋冠狀動脈。因為也是心肌,也會收縮,就會不同程度地擠壓冠狀動脈,影響冠狀動脈的血流。冠狀動脈是為心肌供血的,所以“心肌橋”的主要問題是會不會影響冠狀動脈供血和損壞冠狀動脈。
好在“心肌橋”大多為表淺型,冠狀動脈也主要是在舒張期為心肌供血,冠狀動脈造影也顯示有功能的“心肌橋”并不那么多,只占到0.5%~16%。所以,大多數(shù)的“心肌橋”不會引起心肌缺血,大多數(shù)有“心肌橋”的人也不會有什么不適。
可是有些“心肌橋”就不一樣了。就跟橋有大小、高低、寬窄一樣,覆蓋在冠狀動脈上的“心肌橋”也有寬有窄,心肌有厚有薄,收縮起來的力量有大有小,對冠狀動脈的影響也就不一樣。如果“心肌橋”的心肌比較厚,比較寬,冠狀動脈埋在下面比較深,那“心肌橋”對冠狀動脈血流的影響就大。如果再加上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吸煙、高血壓、心肌肥厚,或者心率快、心肌收縮力加強等,對冠脈血流的影響就更大。對于這部分患者,“心肌橋”的收縮不僅影響心臟的收縮期,還會延遲影響到心臟的舒張期,這樣,就會影響心肌的供血。這種影響在心率增快時就更加明顯,因為心率快時舒張期縮短;在心肌肥厚時也會明顯,因為肥厚的心肌收縮力強,要求供血也會增加。“心肌橋”收縮時會擠壓冠狀動脈,因此容易引起血管近端(橋頭上游)的動脈內皮損傷。動脈內皮損傷容易發(fā)生冠狀動脈痙攣,也容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這些也都會引起心肌的缺血損傷,發(fā)生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表淺的、沒有癥狀的可以不用理會,注意控制那些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臨床觀察就可以了。
如果“心肌橋”厚(縱深型)、寬,患者出現(xiàn)心肌缺血的癥狀,一般是出現(xiàn)和勞累、活動有關的不適,那就要進一步檢查,看看有沒有心肌缺血的改變。對于“心肌橋”引起心肌缺血的,治療的藥物主要是β-受體阻滯劑(XX洛爾之類的),可以減慢心率(延長舒張期),抑制心肌收縮力;再就是鈣拮抗劑中非二氫吡啶類的藥物,如地爾硫?(合心爽)、維拉帕米(異搏定),除了前面的作用,還可以抗冠狀動脈痙攣。如果已經(jīng)發(fā)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那還要進行抗動脈硬化治療。
有人會想,可以在“心肌橋”部位的冠狀動脈放個支架撐起來。這個方法醫(yī)生也想到了,嘗試了。結果是,心肌的收縮力可以把支架壓癟變形,甚至斷裂,冠狀動脈也有可能穿孔,并且容易發(fā)生支架內再狹窄。所以,放不放、合適不合適放,是需要進行評估、權衡利弊的。冠狀動脈搭橋的方法也有做的,但是損傷大,效果也不是那么好,也得慎重。再有就是把“心肌橋”的心肌切開(松解術),但是切開會損傷心肌,切開后長了瘢痕也有影響,也不是很好的方法,也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