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藥學(xué)院中藥學(xué)教授、博導(dǎo) 劉繼林
夏季天氣炎熱,肝氣旺盛,人容易急躁、上火,而最適合在夏季清火敗火的莫過于喝茶了。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借火氣而升散?!爆F(xiàn)代研究認(rèn)為,茶能清火是因為茶湯中含有茶多酚類、糖類、氨基酸、果膠、維生素等與口腔中的唾液起了化學(xué)反應(yīng),滋潤口腔,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時,由于茶葉中的咖啡堿作用,促使熱量從人體的皮膚毛孔里散出。據(jù)報道,喝一杯熱茶,通過人體的皮膚毛孔出汗散發(fā)的熱量,相當(dāng)于這杯茶的50倍,故能使人感到?jīng)鏊馐睢?/p>
茶葉因產(chǎn)地、采收時節(jié)、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有綠茶、青茶、花茶等品種,其品質(zhì)和風(fēng)味各異,但大多性涼味甘,有除煩解渴、清利頭目、提神醒腦、清熱利尿等功能。其中綠茶最適合夏季飲用。除此之外,也可選用其他的原料,或?qū)⒉枞~與其配合應(yīng)用。
用于夏季清火的茶有很多,雖然都有清火的作用,但因“火”產(chǎn)生的臟腑(部位)和出現(xiàn)的癥狀等的不同,故所用配方有所差異。以下分別針對夏季“上火多熱”的種種癥狀,開列若干茶的配方如下,所設(shè)多為一日量,可酌情分2~3次飲。
1.綠豆酸梅茶:綠豆50克(先用水泡脹,或減量用綠豆衣),酸梅15克。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白糖適量飲。能清熱祛暑,生津止渴。用于暑熱煩渴,喜飲,口舌干燥,舌紅少苔。
2.竹葉麥冬茶:鮮竹葉卷心10克(或鮮竹葉12克),麥冬10克,蓮子心3克,綠茶2克。用開水沖泡飲。能清心除煩,利小便。用于心火上炎,心中煩熱,口微渴,小便黃少,舌紅少津,或口舌生瘡等。
3.竹葉石膏茶:鮮竹葉、石膏(研為細(xì)末)各15克,蘆根25克,麥冬12克。用開水沖泡飲,或加水煎煮。能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用于暑熱傷津,身熱多汗,煩渴喜飲,舌紅少苔。
4.洋參石斛茶:西洋參3克,石斛9克,麥冬12克,西瓜翠衣50克(切碎)。加水煎煮,或用開水沖泡飲。能益氣養(yǎng)陰,清熱祛暑。用于暑傷氣陰,身熱多汗,心煩口渴,體倦少氣,舌紅少津,脈虛數(shù)。
5.西瓜翠衣茶:西瓜翠衣30克,鮮竹葉10克,鮮荷葉、金銀花各15克,薄荷6克。用開水沖泡飲,或煎水飲。能清熱祛暑。用于暑熱未盡,身熱,口微渴,頭目不清,昏眩微脹。
6.薄荷苡仁茶:薄荷、藿香各12克,蘇葉10克,荷葉、薏苡仁、淡竹葉各15克。薏苡仁須先用水泡脹,煎煮取汁;其余用開水沖泡,加入薏苡仁水同飲。能祛暑化濕,利尿。用于夏傷暑濕,汗出不暢,頭昏腦漲,悶熱不適,食欲不振,小便短少,肢體酸楚,舌淡苔微膩。
7.桑菊薄荷茶:桑葉12克,菊花10克,薄荷6克,綠茶2克。用開水沖泡飲。能清利頭目,提神醒腦。用于頭部壅熱,頭目不清,精神困倦,口微渴,舌微紅等。
8.淡竹蘆根茶:淡竹葉、蘆根、白茅根各12克,綠茶2克。用開水沖泡飲,能清熱利尿。用于膀胱濕熱,小便短少、黃赤,或小便不暢等。
9.決明車前茶:炒決明子10克,鮮蘆薈葉50克(切片),車前草15克。用開水沖泡飲,或加水煎煮,分2次飲。能瀉熱通便,利尿。用于二便熱結(jié),大便不通,小便黃少,或有口臭。
以上各種茶,可根據(jù)個人的需要和理解情況,從功能或用途入手加以選擇。所用茶料除茶葉和一般中藥是干品,盡可能采用新鮮的,如鮮蘆根、鮮荷葉、鮮竹葉、鮮金銀花。茶料常用開水沖泡,但若不易泡出汁液來的,則可加水煎煮數(shù)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