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萌
2019年7月8日,北京。天還未放亮,天安門廣場已是人頭攢動。晨曦中,人們屏住呼吸注視著國旗護衛(wèi)隊踢著正步走來,仰望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內(nèi)心的激動之情被熊熊點燃。
升旗儀式結(jié)束,人群中忽然響起一個女高音的清亮歌聲——“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人們紛紛翹首尋覓,有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演唱者竟是《我愛你,中國》的原唱、著名歌唱家葉佩英!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讓在場的群眾迸發(fā)出強烈的共鳴,情不自禁地與葉佩英以及參加“快閃”活動的演唱者一同引吭高歌。歌聲響徹天安門廣場,感動也彌漫了天安門廣場,許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我愛你,中國》這首歌,出自電影《海外赤子》。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jīng)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鼓勵利用華僑資源引進外資,邁開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性一步。
隨著黨在思想路線上的撥亂反正,海外華人、華僑歸國人員日漸增多,積極投身到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中來。作為全國最大的僑鄉(xiāng),廣東歸僑人數(shù)最多,對廣東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特殊貢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1979年,珠江電影制片廠決定拍攝一部反映愛國華僑心系祖國的故事片。
《海外赤子》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解放軍某文工團招收演員的考場上,女青年黃思華因為一曲《我愛你,中國》博得主考官們的賞識,她的藝術天賦也贏得了大家的認可。但因其華僑眷屬的敏感身份,使錄取工作受阻。為起用這一難得的文藝人才,文工團團長司馬威派人去華僑農(nóng)場了解黃思華的家庭情況。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黃思華的父親黃德深生在南洋,自幼失去雙親。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后,使他無法返回祖國,于是,他把僅有的積蓄全部捐獻出來,支援國內(nèi)抗戰(zhàn)。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黃德深毅然帶著妻子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文革”當中,黃德深因為華僑身份“有特務嫌疑”,被強迫勞動改造,他19歲的女兒黃思華也因此不能參加部隊文工團。留學英國的兒子黃思國回國探親時,看到家人受到迫害,想帶妹妹黃思華出國,卻被黃思華拒絕。粉碎“四人幫”后,隨著黨的僑務政策得到落實,黃思華也獲得了藝術生命,如愿進入部隊文工團,在舞臺上唱出了廣大愛國華僑的共同心聲。
電影上映后引起巨大轟動,不僅讓華僑、華人解除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來,而且激發(fā)了各界群眾的愛國熱情。影片中的插曲《我愛你,中國》,也很快傳遍大江南北。
1980年,《我愛你,中國》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優(yōu)秀群眾歌曲”。
1984年,《我愛你,中國》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歌曲集。
為了讓改革開放后第一部反映歸國華僑愛國情懷的影片在音樂上立得住,《海外赤子》的編劇胡冰找到當時已寫出多首名作的作詞家瞿琮。
研讀劇本后,瞿琮為女主角黃思華拿出了醞釀多年的歌詞《我愛你,中國》。
然而,歌詞在送審過程中卻出現(xiàn)一個小波折:珠江電影制片廠的一位制片人提出,“我愛你,中國”的提法不妥——“中國”是第三人稱,難道歌唱者不是中國人嗎?應該是“我愛你,祖國”。
又有一位攝影師提出,出于鏡頭切換的考慮,希望將歌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對調(diào)。
瞿琮權衡利弊之后,做了妥協(xié)——歌詞的第一段,先唱寫意的“春天蓬勃的秧苗”和“秋日金黃的碩果”,以及“青松氣質(zhì)”和“紅梅品格”;歌詞的第二段再唱寫實的“碧波滾滾的南?!焙汀鞍籽╋h飄的北國”以及“森林無邊”和“群山巍峨”。瞿琮認為,兩段文字的調(diào)換,雖不符合先實后虛的文法,卻也無傷大雅。但對歌名卻堅持不改——就是要喊一聲母親的名字:中國!
與作詞家瞿琮一樣,作曲家鄭秋楓的身份也是一名軍人。為《我愛你,中國》譜曲,鄭秋楓只用了兩個小時,但準備的時間卻很長。為了把作品寫得真實生動,鄭秋楓在海南島的農(nóng)場與歸國華僑同吃、同住、同勞動。
當?shù)弥r(nóng)場職工多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的歸國華僑后,鄭秋楓就與他們深入交談,并從《哎喲,媽媽》《星星索》等南洋歌曲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歌曲的引子部分“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中國”,則是鄭秋楓在采風期間從海南島當?shù)孛窀柚蝎@得的靈感。
《我愛你,中國》創(chuàng)作完成后,因為多名歌手試唱均未達到理想效果,鄭秋楓只好請中央電臺文藝部的負責人幫助推薦歌唱演員。對方當即推薦了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女高音歌唱家葉佩英。
葉佩英祖籍廣東,1935年生于馬來西亞吉隆坡,是一位在少年時代就懷揣報國之志的海外赤子。童年時代,葉佩英曾在吉隆坡街頭唱著《賣花詞》為支援國內(nèi)抗戰(zhàn)募捐。葉佩英的華僑身份使得她成為演唱《我愛你,中國》的最佳人選。
1979年5月,這位曾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贊賞的歌唱家收到鄭秋楓的邀請信和《海外赤子》的劇本。后來,葉佩英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提到當時的情景:“我也顧不上吃飯,含著淚一口氣把歌讀完了。我也是華僑,這首歌好像就是專為我寫的。為了唱好這首歌曲,我放棄了考托福?!?/p>
在影片錄制的5首插曲中,這首《我愛你,中國》點燃了葉佩英的一腔愛國熱誠,“我一邊唱一邊哭,這個哭是因為感動”。
唱畢,鄭秋楓緊緊握著她的手,激動地說:“你唱得太好了!”
當年在撥亂反正的時代背景下,《我愛你,中國》感動了無數(shù)人;如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首歌依然令人為之動容,其中的奧秘是什么?
這首歌的歌詞采用了我國傳統(tǒng)詞律“賦比興”的寫作手法,一詠三嘆,字句凝練。運用疊句、排比等手法,對祖國的春苗秋果、田園風光、森林山川等景象做了生動描繪和細膩刻畫,表達了海外游子熾熱、真摯的愛國主義情感。
歌曲由三部分構(gòu)成。第一部分是引子性質(zhì)的樂段,節(jié)奏舒緩,氣息寬廣,音調(diào)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把聽眾引入百靈鳥凌空俯瞰大地的意境。第二部分是歌曲的主體部分,旋律逐層上升,在委婉、深沉而又內(nèi)在的抒情中,鋪展了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使“我愛你,中國”的主題思想不斷深化。第三部分是結(jié)尾樂段,經(jīng)過兩個襯詞“啊”的長句抒發(fā),以“我要把最美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在高音區(qū)結(jié)束,令人意猶未盡。
2019年6月,《我愛你,中國》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yōu)秀歌曲100首”。
在2019年9月1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上,84歲高齡的老歌唱家葉佩英攜手青年歌唱家王莉,再次唱響《我愛你,中國》。葉佩英一開口,全場立刻掌聲不止,觀眾都跟著合唱起來。
《我愛你,中國》,既是一個時代的情感表達,也是一個群體的集體記憶,更是所有愛國赤子的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