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聿榮
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是指從新中國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這一時期。這一時期政治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確立。新中國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當時和以后的國際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經濟上,“一五”計劃實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起步,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
該單元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等。近幾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歷史試題對本單元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有:“一五”計劃、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等。試題以史料為切入點,設置新情境,注重對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突出能力立意,預計未來高考中會延續(xù)這一特點。例如,2016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Ⅱ第31題,考查“一五”計劃時期住宅建設占基本建設投資額比重不斷減少等折射出的實質。2017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Ⅱ第41(2)題,運用史料考查“一五”計劃時期礦業(yè)政策的特點。2018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Ⅰ第31題,以漫畫形式考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建設。2019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Ⅰ第31題,以1954年1月到4月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上海分館俄文書刊借閱總數和東北各研究所俄文書刊借閱量增加為背景考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建設。
【例1】下圖是1953年的一幅漫畫,描繪了資源勘探隊員來到深山,手持“邀請函”叩響山洞大門的情景。這反映了當時我國( ?)
A.已經初步改變工業(yè)落后局面
B.開始進行對礦產資源的開采
C.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
D.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正在展開
命題評析:本題以漫畫形式考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建設。
核心考點:“一五”計劃。
關聯知識:①1953年,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起步。②“一五”計劃中,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解題思路:注意題干中的時間信息和礦產資源信息,聯系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建設知識分析。
試題精析: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經濟建設。由“1953年”這一時間信息可知,當時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由漫畫信息可知,1953年,資源勘探隊員來到深山,叩開了蘊藏錳、銅、鎢、石油、煤、鐵等礦產資源山洞的大門。這反映了當時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正在展開。故選項D正確。選項A說法與歷史事實不符。古代中國就已經開始對礦產資源進行開采了。故選項B錯誤。我國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的時間是1965年。故選項C錯誤。
易錯分析:解答本題時,很多同學會錯選A。造成錯選的原因是這些同學對基本史實把握不準,對“一五”計劃的起止時間把握不準。
【例2】據統計,1954年1月到4月,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上海分館俄文書刊借閱總數為1953年同期的5倍,為1952年同期的50倍,東北各研究所俄文書刊借閱量也大幅增加。這表明當時( ?)
A.科學研究已與國際前沿接軌
B.科教興國戰(zhàn)略已展開
C.對蘇聯經驗的反思蔚然成風
D.工業(yè)化建設需求迫切
命題評析:本題考查“一五”計劃。
核心考點:“一五”計劃。
解題關鍵:既要聯系當時的國內背景,又要聯系當時的國際背景。
試題精析:由“1954年1月到4月”可知,當時我國正在實行“一五”計劃,意在改變我國工業(yè)基礎薄弱的狀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蘇從戰(zhàn)時盟友變?yōu)椤袄鋺?zhàn)”對手。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身處社會主義陣營,對外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由當時我國的科學研究水平可知,“科學研究已與國際前沿接軌”說法錯誤。故選項A錯誤??平膛d國戰(zhàn)略提出的時間是1995年,與材料中提到的時間不符。故選項B錯誤。選項C發(fā)生的時間也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選項C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同學們在高考備考時,可參考一下建議:(1)先具體把握本單元涉及的知識點,然后按照一定的線索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例如,在政治方面,同學們要重點把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在經濟方面,同學們要重點把握“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在外交方面,同學們要重點把握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的特點,同時,還要聯系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2)研究近幾年的高考真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以考查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好查缺補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