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名家引路
一
這時,妻買了一對黃色的芙蓉鳥來,掛在廊前,叫得很好聽。妻常常叮囑著張媽換水,加鳥糧,洗刷籠子。那只花白貓對于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
妻道:“張媽,留心貓,它會吃鳥呢。”
張媽便跑來把貓捉了去。隔一會兒,它又跳上桌子對鳥籠凝望著了。
一天,我下樓時,聽見張媽在叫道:“鳥死了一只,一條腿被咬去了,籠板上都是血。是什么東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鳥是死了,羽毛松散著,好像曾與它的敵人掙扎了許久。
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媽要小心了。張媽!你為什么不小心?!”
張媽默默無言,不能有什么話來辯護。
于是貓的罪狀證實了。大家都去找這可厭的貓,想給它以一頓懲戒。找了半天,卻沒找到。真是“畏罪潛逃”了,我以為。
三妹在樓上叫道:“貓在這里了?!?/p>
它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態(tài)度很安詳,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著這可憐的鳥的腿了,一時怒氣沖天,拿起樓門旁倚著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聲“咪嗚”,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還憤憤的,以為懲戒得還沒有快意。
隔了幾天,李媽在樓下叫道:“貓,貓!又來吃鳥了!”同時我看見一只黑貓飛快地逃過露臺,嘴里銜著一只黃鳥。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
——鄭振鐸《貓》
閱讀心得
因為貓對黃鳥的“關(guān)注”和“凝望”,“我”和妻子誤以為貓殺了鳥!這是第一重誤會。大伙找貓卻未果,“誤會”加深,貓“畏罪潛逃”了!這是第二重誤會。找到貓時,貓的“態(tài)度”又使“誤會”深入。這第三重誤會使情節(jié)達到高潮。于是,貓受到了懲戒。但隨著黑貓的出現(xiàn),誤會解除,“我”的良心受到了譴責。
二
后來我就經(jīng)常見到這老頭了,人家都叫他老劉,聽同學說是附近村里的一個老農(nóng)民,跟縣里的某位領(lǐng)導有點親戚關(guān)系,托后門進來的。
雖然老劉兢兢業(yè)業(yè),每天停車場收拾得井井有條,地上連一片落葉也不見,但越這樣,我們就越瞧不起他。特別是男孩子,經(jīng)常故意捉弄他。車停成一排,看著是好看,但往往靠邊的一輛倒掉,會連累其他,一整排像骨牌一樣跟著倒掉,彼此擠壓,非常難扶。
老劉耳朵不好,加上腿有殘疾,根本追不上那些調(diào)皮的男生,沒辦法,他只好一輛一輛地自己去扶,我經(jīng)常見他肩上搭著條毛巾,彎下腰氣喘吁吁地扶起一輛車子,然后再扶起另一輛。
……
老劉在的那幾個月里,自行車一輛也沒丟過。很快,我們要搬校區(qū)了,新校區(qū)院墻上都裝了電子脈沖防盜網(wǎng),再也不用擔心丟自行車了。
搬遷前一天,學校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大會,傳說中跟老劉有親戚關(guān)系的縣領(lǐng)導也來了,發(fā)言中他提到了老劉。領(lǐng)導說老劉是他的老排長,當年兩人都參加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老劉的左腿和耳朵就是那時候受的傷。后來老劉解甲歸田,在鄉(xiāng)里糧食站里做了半輩子職員,退休后想發(fā)揮余熱,所以才找他幫忙找個活干。老劉是不要工資的,他有退休金。
——白詩淇《白楊林里的看車人》
閱讀心得
一個耳朵不好、腿有毛病的看車人,因為他的出現(xiàn),原本可以隨意停放的自行車都要規(guī)規(guī)矩矩放好,這引起了大家的不滿,以至于連走后門這樣的話也潑來,他卻不澄清,直到“親戚”縣領(lǐng)導的講話說出實情,大家才明白原因。
寫作借鑒
在寫作的時候,為了掀起波瀾,使作文情節(jié)發(fā)展曲折多變,可采用誤會法。那么,如何運用誤會法呢?
1.在鋪陳敘述中巧設(shè)誤會。運用誤會法,可以在開頭先巧設(shè)懸念,然后在敘事鋪陳中不斷地制造誤會,將讀者的思路引向與故事結(jié)局相反的方向,到最后突然筆鋒一轉(zhuǎn),呈現(xiàn)出乎意料的結(jié)局,讓人回味無窮。
2.在細節(jié)描寫中加深誤會。為了讓讀者在“歧途”中越陷越深,可以通過細節(jié)描寫,讓誤會加深,使作文內(nèi)容曲折生動,更加耐讀。如片段一,作者在設(shè)置誤會過程中,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加深誤會,坐實貓的罪狀:貓對鳥的凝視、妻子的提醒、“我”和妻子的憤怒、貓的逃匿、貓曬太陽的神情等。
3.在合情合理中解除誤會。讓讀者產(chǎn)生誤會,是為了使作文情節(jié)一波三折,更有起伏感。但是,設(shè)置的誤會不能沒有“回頭路”,要在設(shè)置誤會的過程中,為下文的“解誤”做鋪墊,使作文在最后亮出謎底時更加合情合理。
學子仿作
擁擠的公交車
一考生
“別擠,別擠……”上車時,人們不停地喊著,但都是一邊叫別人別擠,一邊卻拼命擠別人。一個“纖纖女郎”和一個年近古稀的老大爺同時被人擠上了車。車上此時只剩下一個座位,“纖纖女郎”禮貌地讓老大爺坐下。車上的人紛紛向她投來贊許的目光。車開動了。
“各位乘客請主動買票……”售票員開始忙碌了。老大爺從褲兜里掏出一元錢,微笑地遞給售票員,售票員熟練地撕了一張票給老大爺?!袄w纖女郎”也買了票,隨后彎下腰,也許是在擦那雙同她一樣漂亮的涼鞋吧。車緩緩地開著,悶熱的天氣讓每個人都不想多說一句話。
突然,“纖纖女郎”大叫起來:“我的錢包哪兒去了?誰看見我的錢包啦???!我的天呀!”車內(nèi)一陣騷動,大家都趕緊翻自己的包,摸自己的兜,司機把車停在路邊,人們都為這個“纖纖女郎”著急。只見一個穿運動服的年輕人走到一個身穿白色襯衣的中年男子面前,說:“老兄,我觀察你很久了。不錯,動作很麻利,不過手快不如眼快,怎么樣?拿出來吧!”中年男子狠狠地瞪了一眼年輕人,從衣兜里掏出一個粉紅色的錢包遞給年輕人,然后溜到車門口,拉開車門,甩了一句“你給我記著”,以最快的速度跑了。
“謝謝你?!薄袄w纖女郎”說,然后她伸手去拿自己的錢包。年輕人卻一閃身,說:“怎么,不給點報酬嗎?喏,你衣兜里不是有50元錢嗎?”“可是,那是我……”“纖纖女郎”的臉不曉得怎么就紅了,無可奈何地掏出50元錢給了年輕人,自己也很快下車了。
車上的人議論紛紛,盡管年輕人捉住了小偷,但卻沒有一個人表揚他。年輕人似乎沒有聽見人們的議論,他把50元錢遞給那位老大爺,說道:“大爺,這50元錢是您的,那女子不老實,您掏車票錢時掉了,她撿起來放到自己兜里了……”
全車的人都愣住了,雖然大家都沒有說什么,但此時無聲勝有聲,人們都在心里默默地夸著年輕人呢!他這一舉動就像大熱天的一絲涼風吹進了人們的心田,讓人覺得好愜意。
點評
小作者在大熱天公交車上擁擠的環(huán)境下展開讓座、買票、遭遇盜賊、抓賊索酬、酬歸失主幾個情節(jié)的敘述。第一個情節(jié)中,“纖纖女郎”主動給老大爺讓座,讓人誤以為她品格好,從心里對她產(chǎn)生了好感。最后兩個情節(jié)中,年輕人抓賊后先向“纖纖女郎”索要報酬,讓人誤解他的動機和人格;再把“報酬”奉還老大爺,讓人對他陡生敬意。這樣,年輕人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zhì)與“纖纖女郎”拾金而昧的不道德行為就形成了鮮明對比,“纖纖女郎”外表的漂亮與內(nèi)心的不純形成鮮明對比,從而突出了年輕人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
(馬德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