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蘭 彭慧潔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現(xiàn)狀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往不管是中小學或高等教育學校,都把知識、技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處于邊緣地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心理健康對人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決定性作用日益顯現(xiàn),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其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重點建設區(qū)域。近年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如雨后春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設置了心理咨詢室,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和制約,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達到預期目的,發(fā)展不協(xié)調、不均衡,嚴重地影響教育教學的成效,不能充分地發(fā)揮心理教育的作用。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理論輕實踐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為了及時解決和防治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各高校陸續(xù)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課程,成立心理咨詢室等。但是大部分的心理健康工作還只是停留理論教導層面,很多學校將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放在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位置,認為只要學生最后測試合格心理便不存在大問題,就這導致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流于形式。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心理咨詢室是一個“特別”的地方,由于很多高校在設置心理咨詢室時,簡單將它布置成一個診療室,心理咨詢老師穿著白大褂,這讓學生先入為主地認為來心理咨詢室是自己有精神病,步入這個地方意味著自己“有問題”,因此為了避免他人異樣的眼光,很多學生即便心理出現(xiàn)不健康的癥狀,他們更愿意與朋友或同學傾訴,而不愿走近心理咨詢室尋求老師的幫助,這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心理咨詢室的作用,使得心理咨詢室門可羅雀,這一假象會傳遞出錯誤的信息,使得學習決策部門認為我校不存在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心理咨詢室也就成了擺設。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決定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實效性。據(jù)教育部門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在所有學科體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師資力量是最薄弱的,從目前我校情況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明顯短缺,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證書、且具備專業(yè)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并具有實踐經(jīng)歷的老師基本是鳳毛麟角,隊伍主要由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導員和德育思政教育工作者構成,這些教師大多數(shù)不是專門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具備相應的業(yè)務水平。由于專業(yè)化程度低,便很難在教育和咨詢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效果,導致師資隊伍專業(yè)化水平不足,嚴重制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的取得。同時部分高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足導致職稱晉升之路困難,老師難以形成內心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師資流動性大。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提前預防教育機制
我國目前大部分高校是在新生入校初期統(tǒng)一做心理普查,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就是有針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開展工作,但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隱蔽性,不會被輕易察覺。發(fā)現(xiàn)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治標不治本,過分強調心理疾病的治療,沒有從預防著手。要想提高心理健康的成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關注的不僅僅是表面顯現(xiàn)的心理問題,應該追根溯源,只要發(fā)現(xiàn)有心理健康隱患,應及時加以引導,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解決問題于根源。
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多。
1.學業(yè)壓力。很多人會覺得大學應該是一個自由輕松的象牙塔世界,可是上了大學隨之而來的學分制、各種證書考試等很具體的問題接踵而來。沒有了高中時期的“高強度管理”,很多學生變得自由散漫缺乏自律,很多學生沒有掌握適合大學的學習方法,努力了也可能拿不到好成績,反而不能完成大學學業(yè),這讓他們對學業(yè)多了一份恐懼和排斥。還有很多同學的學業(yè)壓力來自拖延造成的壓力,很多學生喜歡紙上談兵,總是打著學習的口號,做一些與學習不相關的事情,反過頭來還說是學習給了你很大壓力。
2.沉迷網(wǎng)絡。大學相對中學階段,多了很多自己支配的時間,很多學生脫離了中學階段高強度的學習狀態(tài),到了大學未能及時調整自己適應大學生活節(jié)奏,感覺自己每天都很迷茫,找不到繼續(xù)努力的目標和理由,沒有了外部力量的強制,又缺乏自律、自覺性,只能每天渾渾噩噩,碌碌無為。因此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加之計算機網(wǎng)絡日新月異,很多學生把時間都耗費在網(wǎng)絡上,在虛擬空間尋求自我滿足,最終依賴網(wǎng)絡難以自拔。
3.人際交往障礙。沒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常常讓人感到局促不安,不自信甚至自責,愈是這樣就愈容易退縮以致進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而不能自拔。大學理宿舍是個集體生活的場所,來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人聚集在一起,由于民族風俗,生活習慣甚至語言等等的不同,在日常的相處中難免磕磕碰碰,小矛盾在所難免,如何處理好這點常使處于這一關系中的大學生都要為著能左右平衡而努力而漸感壓力。
4.就業(yè)壓力。隨著每年大學畢業(yè)生不斷增長,大學生們就業(yè)壓力也與日俱增。面對激烈的競爭,很多大學生感到恐懼與迷茫,不知道自己學到的知識能否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不確定自己以后的發(fā)展方向,就業(yè)方向。害怕自己所學的專業(yè)找不到好的工作,不知道自己學習的重點在哪。很多同學由于沒有一些證書和榮譽傍身,對未來就業(yè)存在不自信,一些同學進入大學就是為了混個文憑,在面對找工作時自然會因為沒有真品實學而產(chǎn)生膽怯。
5.經(jīng)濟壓力。雖然現(xiàn)在國家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貧困失學,但在大學階段,難免同學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存在消費攀比情況,有部分同學會因為家庭貧困產(chǎn)生自卑的情緒。大學期間,同學需要花銷的地方增多,很多同學的經(jīng)濟來源全都依仗父母,這對很想減輕父母負擔卻又無能為力的同學無疑也會產(chǎn)生心理壓力。
(一)搞好宣傳教育,轉變思想認知
只有從內心深處使學生認清心理健康的本質和影響因素,學生們才能正確去對待,提高心理能力。一是開展心理常識宣傳普及。通過組織專題教育、印發(fā)宣傳畫冊、設立宣傳櫥窗等方式,讓學生們真正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澄清模糊認識,正確預防和處理心理問題發(fā)生。二是組織心理教育案例解析。收集一些通過心理疏導緩解壓力、化解危機的案例視頻,通過邊看邊講邊研討的方式,讓學生們感受到心理學的魅力。三是多維度教育合力引導。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原因有很多,在開展心理教育的同時,也要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抵制腐朽文化侵蝕,端正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和艱難困苦,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二)完善基礎設施,規(guī)范運行機制
只有把配套設施搞完善,把制度機制建立起來,師生才能都引起重視,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優(yōu)化心理咨詢室配套建設。著眼為學生身心健康服務,建設心理健康中心,除設立心理咨詢室外,還應設立壓力釋放、身心放松等功能區(qū),比如K歌房、輕音樂聆聽、假人擊打等,使其變?yōu)橐粋€可供學生舒緩身心的場所,而不是一個看病的醫(yī)務室。二是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為每名學生設立心理健康檔案,每年定期組織心理測評,實時記錄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及時將可能引發(fā)學生心理問題的事件記錄在案,便于分析和監(jiān)控,防范于未然。三是建設心理行為訓練場。根據(jù)學校需求建設心理行為訓練場,讓心理健康教育走出課堂。
(三)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提高參與熱情
積極改變“我講你聽”“滿堂灌輸”的教學模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們主動參與融入進來。一是開展心理行為訓練。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開展合力沖擊、信任背摔、超越自我等心理行為訓練,增強學生的自信、協(xié)作、友愛,讓學生在面對各種挫折打擊時,能夠知道如何處置、應對自如。二是組織心理放松調適。課堂講授一些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可以自己做的心理放松調適方法,讓學生跟著老師的講課一起動起來,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同時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切切實實用得著,而不是空泛的理論。三是設立網(wǎng)上心理咨詢值班服務。利用校園網(wǎng)開設心理咨詢服務平臺,讓學生們能夠利用網(wǎng)絡進行咨詢提問,打消他們擔心被人笑話的顧慮。
(四)加強交流合作,厚實人才底蘊
師資力量是教學質量的基礎,提高高校心理教育教師素質,有助于增強心理教育效果。一是成立心理教育教研室。正所謂術業(yè)有專攻,成立專門的團隊來做心理教育工作,即體現(xiàn)了學校的重視程度,又能更好的為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二是向先進單位學經(jīng)驗。組織到心理教育教學成效好的單位參觀見學,學經(jīng)驗、學方法、學建設,取長補短。邀請心理教育專家給心理教育老師進行輔導,面對面?zhèn)鹘?jīng)驗、教方法,切實提高老師的專業(yè)水平。三是增強教學資格認證力度。鼓勵老師積極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考試,確保從事學校心理教育的老師都經(jīng)過專業(yè)的培訓和認證。也可以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招收一些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切實把人才隊伍搞得既專業(yè)、又充實。四是提高心理教育老師福利。從事心理教育、心理咨詢的老師時刻要面對別人心理的垃圾,也時刻會有學生來尋求幫助,比其他學科的老師付出的要更多,可以為心理教育老師增發(fā)崗位補貼,調動老師參與心理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大的影響,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較多,問題復雜,本文所述可能不能羅列所有,還需要更多研究。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龐大的體系,它需要全校各個部門通力合作、互通信息、增強意識,各高職院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和預警系統(tǒng),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確保大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