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胤泓,張兆豐,童昕怡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校本部,河南鄭州 450001)
中國糖尿病患病者數(shù)量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已嚴重危害人民健康。近些年運動療法逐漸興起,已成為除藥物治療和飲食管理外又一主要手段。美國運動醫(yī)學學會在2007年推出了“Exercise is medicine”項目,目的是將科學運動應用于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病的治療和預防當中。運動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糖尿病臨床防治的重要手段[1]。根據(jù)WHO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作為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排在第三,僅次于腫瘤和心血管疾病,我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將會增長至3600萬,而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總數(shù)可能在2030年突破3.6億[2]。中老年人作為糖尿病的高發(fā)群體,需要兼顧藥物治療,飲食管理和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三種手段中最基本的綜合療法,不僅能夠有效改善糖尿病,還能增強體質,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3]。
糖尿病患者身體內部的胰島素分泌失調,導致血液中沒有可以和胰高血糖素相抗衡的激素,使得血液的含糖量一再升高,對人體的各項器官造成極大的負擔,最終破壞身體機能[4]。
糖尿病的類型基本分為兩種: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的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是由于體內的胰島受體敏感性下降,使胰島素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2.1.1 環(huán)境因素
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較從前變化巨大,在飲食上攝入的熱量巨大,但同時大多數(shù)人生活節(jié)奏緊張,每天因為工作勞累繁忙,導致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身體運動以消耗所攝入的熱量。沒有足夠的運動刺激,各內臟器官的功能出現(xiàn)降低,再加上堆積過多的的糖、脂肪、蛋白質,更加劇了現(xiàn)代人內臟器官的工作負擔,導致內分泌激素調節(jié)的紊亂,最終產(chǎn)生糖尿病。
2.1.2 精神因素
現(xiàn)代社會工作壓力巨大,人們很少得以放松精神,以致于長時間處于一種精神緊張的狀態(tài)。心理上的壓抑導致生理上出現(xiàn)亞健康狀態(tài),使內分泌失調,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濃度,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
2.1.3 家族遺傳
目前研究表明人類的染色體上有基因回誘發(fā)糖尿病的發(fā)生,如果家族終有人患糖尿病,那么后代患糖尿病的幾率將會大大增加。一般說來,兩種糖尿病中Ⅱ型糖尿病的遺傳性更強。根據(jù)英國研究表明在雙胞胎中兩者都患糖尿病的概率為:Ⅱ型糖尿病為90.6%,Ⅰ型糖尿病為54.4%。其中有多個基因片段影響著Ⅱ型糖尿病的遺傳,而非單個基因[5]。
2.1.4 年齡因素
許多人步入中老年后,年輕時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依然伴隨,身體機能及代謝水平開始降低,自身所分泌的胰島素不足以將血糖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水平,導致血糖升高,產(chǎn)生糖尿病。
2.2.1 具有典型癥狀,以靜脈血糖水平做依據(jù),空腹血糖>7.0mmol/L或隨機血糖>11.1mmolL可以確診糖尿病。
2.2.2 若無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7.0mmol/L或隨意血糖>11.1mmol/L,應隔天再重測準備一次,仍達以上值者或加做糖耐量實驗的2h血糖>11.1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根據(jù)美國ADA(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的臨床實踐表明:科學的運動可以調整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對病情的發(fā)展有抑制作用,還能有效的治療身體代謝紊亂等癥和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6]。
運動可以促進肌肉對血液中葡萄糖的直接吸收,使血糖降低,當血液中血糖不足時,則動用人體的肌糖原和肝糖原,維持血糖的平衡;運動可以使血液中的糖原轉變?yōu)楦翁窃图√窃?,減少血液中血糖的含量[7]。
糖尿病患者運動后攝氧量(VO2)增加41%,胰島素敏感性增加46%。運動可增加肌細胞膜胰島素受體的數(shù)量,提高肌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8]。
長期堅持有氧運動有利于提高機體新陳代謝水平,強身健體,提高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增強心肺功能和其他內臟生理功能及代謝水平。運動還有利于心腦血管健康,促進血流循環(huán)增加血液的纖溶能力,減少血栓的堆積,增加冠狀動脈供血量,改善血管壁彈性。防治糖尿病腎病及代謝綜合征,減少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降低糖尿病的總體致死率。
糖尿病的運動療法因人而異,需要針對個體進行個性化設計實施。中老年人在進行運動前必須通過全面的身體檢查,確定身體上存在的疾病和生理缺陷。還要對中老年人的個人體能和身體素質做相關的測試。
運動強度是指身體運動對人體生理刺激的程度,運動量和是運動時間影響運動強度。運動強度的監(jiān)控與評價通常由心率來表示。老年人運動的強度可以通過心率的監(jiān)測。老年人的運動要依據(jù)自身身體素質水平和個人喜好,但心率一定要達到最低強度。
適合60歲以上中老年人進行運動的心率:
最大心率:208-年齡x0.7
最大儲備心率:最大心率-安靜時心率
活動中目標心率:最大心率儲備x(60%~80%)+安靜時心率
心率最大不宜超過160次/min,以中老年人的主觀感受為主,感到身體有些許勞累感,運動時稍感費力。運動強度采用漸增負荷,初始負荷不宜過大,保持心率在100次/min左右,循序漸進逐漸增加負荷至140/min。采用波浪式增長負荷強度,切記不可為追求效率急功近利,短時間內增加大負荷強度。
中老年人的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過長會使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導致其他疾病的發(fā)生。但也不能時間過短,沒有達到基礎的運動負荷時間,機體沒有得到足夠的刺激,并不能使機體的代謝功能增強,同時也沒有消耗足夠量的血糖,不足以使血糖濃度有所下降。推薦的運動時間為20min~60min,根據(jù)自身身體素體水平酌情增加運動時間或減少運動時間,少于20min就會難以刺激到機體產(chǎn)生變化,多于60min會使身體承受過多的負荷,是身體機能下降,與運動提高身體素質的初衷背道而馳。
中老年人運動的時間應在飯后1小時30分~2小時之后,避免吃完飯后就開始運動。因為剛飲食完畢后大量的血液集中在內臟,營養(yǎng)消化器官增強其消化功能。如果飯后立即運動,會使本該在內臟中的血液注入四肢的肌肉中,而內臟供血不足,導致消化功能減弱,引起消化方面的問題,嚴重的飯后立即運動會導致急性闌尾炎。
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類的運動應常年堅持,至少每周3次,推薦每周運動3~5次[9]。體質較弱者可選擇隔一天練一次,待身體適應體育運動后逐漸增加自身運動鍛煉的頻度。體質較強者可以每天都堅持鍛煉,一周休息1~2天。每天單次運動中重復性質的身體運動的頻度也要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內,以心率監(jiān)測為準,在運動中配以適當?shù)男菹?,但總體心率最好不要低于100次/min。
中老年人在選擇運動方式或項目上應遵循強度不應過大的原則,采用中低強度的負荷,以有氧運動為主,并且運動要持續(xù)一定的時間。現(xiàn)代社會比較流行的運動方式有中西兩大類。中國傳統(tǒng)體育項目有太極拳、太極扇、健身氣功、抖空竹、踢毽子等;西方體育項目有羽毛球,乒乓球,老年disco健身場館中的器械輔助練習。
個人所選擇的運動項目或運動方式應依據(jù)于個人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復雜程度不宜過高,簡單易學,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堅持。同時應避免關節(jié)負重過大的運動方式,如上下樓梯、爬山,體重過重者及肥胖者不宜進行走路或跑步,這些運動會加重膝關節(jié)的負擔,造成膝關節(jié)半月板的損傷,這些人群可以采用騎自行車或游泳等方式進行身體運動。
中老年人在進行體育運動時自身的安全問題是首要的,做任何運動都要注意安全,不能超出自身素質水平所能承受的極限。動作幅度不宜過大,多進行低競技性的體育運動,動作從簡單到復雜,負荷量與負荷強度強度由低漸增。若出現(xiàn)持續(xù)性疲勞、運動當天無法入眠、運動后關節(jié)出現(xiàn)酸痛等,應立即減小運動量。
中老年人本身肌肉的延展性不佳、肌肉粘滯性較大、韌帶比較脆弱,運動前一定要做足充分的準備活動,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預熱,克服內臟的生理惰性,使之與四肢供血耗氧能力相匹配,避免出現(xiàn)運動損傷。穿著寬松舒適的衣服與運動鞋,防滑防摔。
中老年人大多對運動療法不甚了解,需要對其進行耐心的科學輔導,進行專業(yè)的知識講解,是中老年人明白運動的目的、功效和實施的方法。對中老年人的運動要進行科學監(jiān)測,實時掌握健康信息,避免出現(xiàn)意外。運動結束后不能立即飲用冰水,沖涼水澡或游泳。
糖尿病患者在進行運動時需要注意糖尿病的并發(fā)癥,避免刺激到這些并發(fā)癥。常見的并發(fā)癥有糖尿病皮膚病變、糖尿病眼部病變、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糖尿病神經(jīng)性病變以及糖尿病所導致的腎病。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由慢性病發(fā)癥所帶來的,慢性并發(fā)癥長期損害身體血管和神經(jīng),使身體機能大幅下降,導致生活出現(xiàn)各種問題。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導致的死亡在整個糖尿病死亡中占75%左右。
比如有心血管并發(fā)癥的,應避免憋氣和靜力性運動;有心肺功能并發(fā)癥,容易出現(xiàn)心慌、氣短、身體不適的癥狀,這時應立即停止運動。臟器已經(jīng)衰竭的糖尿病患者不宜進行運動療法。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各不同,需要根據(jù)個人的喜好和身體健康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還要根據(jù)不同時期病情的變化,調整運動處方所建議的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度,使之與病情相適應,達到改善糖尿病病情的目的。
根據(jù)各實驗表明運動療法對糖尿病的治療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運動療法并不是照本宣科就可以解決每一個糖尿病患者的問題。不同的人體質不同,糖尿病的病情嚴重程度也不同,采取運動療法時應結合糖尿病患者個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和用于個人的運動治療處方。
血糖濃度非過高者、糖耐量異常者、少量或輕微并發(fā)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輕度“三高”且并發(fā)癥輕微的患者。經(jīng)檢測后有微量白蛋白尿、單純性視網(wǎng)膜病(無眼底出血)、無明顯神經(jīng)障礙的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患者。運動療法并非單純只依賴于運動而摒棄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運動療法目前來說還是一種輔助療法,與藥物治療相配合可以比純藥物治療獲得更好的療效。
根據(jù)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的研究表明:有糖尿病腎病、重度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感染、足潰瘍、植物性神將障礙和糖尿病導致的視網(wǎng)膜類疾病不適宜進行運動。在運動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和運動后疲勞回復不佳者,也應限制運動[10]。
根據(jù)上述研究表明,當糖尿病并發(fā)癥嚴重或患者身體素質不佳并不適合進行體育運動時時應避免使用運動療法,以防對糖尿病患者造成更大的傷害。
糖尿病作為我國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給我國的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目前的醫(yī)療科技水平下糖尿病還沒有根治的手段及方法,只能通過藥物手段配合運動療法和飲食控制來改善病情,控制血糖濃度不再進一步升高損傷各個身體器官,減少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作。長時間一味的用藥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還會產(chǎn)生一定的副作用,降低身體的某些機能。
運動療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手段發(fā)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普通藥物只能控制血糖濃度,而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運動療法,輔助藥物治療,提升患者自身體質,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也能有效防治其他老年疾病。
但現(xiàn)階段中老年人的思想觀念尚未轉變,不認為體育鍛煉可以有效地治療糖尿病。另一方面,中老年人還缺乏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指導,不能正確的使用運動來幫助自己治療糖尿病,反而加重了身體的負擔,造成了與初衷相反的結果。這需要國家和社會大力的宣傳與政策支持,使運動療法可以科學、安全、有效的指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運動鍛煉。根據(jù)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來幫助中老年人治療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