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菲律賓特約記者 趙 龍
編者按: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西北80公里處的克拉克正變得炙手可熱。克拉克曾是美國重要的海外軍事基地,而未來數年,在菲雄心勃勃的建設藍圖中,這里或將崛起一座新的“國家行政中心”。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等國投資者正緊盯此地,尋找掘金機會。特別是去年11月21日,中菲聯合聲明中包含的中菲克拉克新城產業(yè)園框架開發(fā)協議,更是讓克拉克成為“網紅之城”。近日,《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從馬尼拉驅車一個半小時,一睹它的蛻變。
漫步在“新城”克拉克街頭,《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看到不遠處山腳下的跑道上不時有飛機起降,身著迷彩服的菲律賓士兵有的走在大草坪上,有的忙著打掃營房。在克拉克發(fā)展公司,負責接待媒體的54歲的埃里克·希門尼斯給記者遞上一杯咖啡,并用手指著窗外說:“以前這里就是‘小美國。”不遠處一棟紅白相間的美式木屋掩映在濃密的香樟樹叢中,那是他父親早年工作過的美國餐廳,“那些樹據說也差不多一百年了,美國人種的”。這里承載著埃里克童年大部分的回憶,他說:“白天,身著制服的美軍士兵或在基地周邊散步,或在田野中演練,美國軍機則起起落落。到了晚上,大兵們就聚到附近的餐廳酒館消遣?!?/p>
回溯歷史,1898年美西《巴黎條約》簽訂,被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300多年的菲律賓落入美國人之手。1902年開始,克拉克成為美國騎兵聚集地。在美軍決定將克拉克完全改造成第十三航空隊的基地之前,這里一度是美國騎兵的放牧區(qū)。1919年,美國人以“航空先驅”哈羅德·克拉克的名字將這里正式命名為克拉克。此后,這片群山腳下平坦而開闊的土地日漸忙碌;從運輸機到大中型轟炸機,越來越多的空軍裝備匯聚至此,直至上世紀30年代,這里迅速發(fā)展成為美國在海外的重要的軍事基地。美國空軍甚至將這個控制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戰(zhàn)略要道的地方稱為“海外之家”。
對克拉克周邊的菲律賓民眾來說,美軍存在的歷史令人心情復雜。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占領。二戰(zhàn)期間,克拉克見證了美日交鋒。戰(zhàn)爭結束后,美菲簽署《共同防御條約》,克拉克空軍基地依舊由美國軍方主導,并再次以驚人的速度擴充, 并有了“小五角大樓”的綽號。
據埃里克描述,越戰(zhàn)期間,這里有大批美國士兵涌入。除克拉克的空軍外,還有駐扎在幾十公里外蘇比克灣的海軍。閑暇時間,美國軍人會走出基地,到附近酒吧找樂,由此也催生出東南亞最大的紅燈區(qū)“天使城”??死藥又苓叜a業(yè)發(fā)展,解決了不少菲律賓人的生計。但隨之而來的治安問題讓人頭疼。迫于“天使城”一位市長的指責,美軍基地一度下令禁止士兵外出,但沒過多久,這里就變成一座毫無生氣的“死城”,市長不得不請求美軍解除禁令。在埃里克的描述中,克拉克在他小時候充滿濃濃的美國氣息,低矮的美式建筑群,七成的美國面孔,除少數“幸運”被招募進來服務、拿美元薪水的菲律賓人外,對外界來說,這里是一片相對隔絕的神秘“特區(qū)”。埃里克說:“除美國星條旗外,1991年以前這里從未出現過菲律賓國旗的影子?!泵糠昝绹毩⑷?,這里都會放煙花慶祝。埃里克和母親會獲準前來探望,但進出必須有軍人陪同。也就是在這里,地道的芝士漢堡和紐約比薩,成為埃里克童年味蕾最深刻的記憶。如今遍布菲全國的美式餐飲文化,就是這樣從克拉克、蘇比克的美軍軍事基地流行開來。
伴隨著民族主義情緒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興起,“讓美國人離開”的呼聲在菲律賓日益高漲。1991年,一場引發(fā)激烈討論的美菲利益博弈,在菲參議院“12比11”的投票結果中塵埃落定,菲美軍事基地協定就此廢除。 就這樣,美國在菲長達93年的駐軍歷史正式結束。如今,美軍當年的痕跡在克拉克隨處可見,但當地唯一懸掛美國國旗的正式場所在主干道羅哈斯大道旁的美軍紀念公墓,那里立著數千個白色大理石墓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