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華
物理是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學科,任何脫離實踐的教學活動都無法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發(fā)展綜合能力的關鍵階段.這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要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充分發(fā)揮物理教學的實踐性和嚴謹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推動物理教學改革進程.實例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使教師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吸取知識,加深他們對物理學科的認識,真正提高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本文針對實例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以下研究.
一、將生活與物理課堂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課
堂學習興趣
學生在生活中觀察過很多的物理現象,初中物理教師將生活現象與物理教學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從生活的角度來認識物理知識,增加他們對物理學科的感性認識.
例如,在學習“杠桿”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為學生設置一個問題來引發(fā)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思考,然后再引入杠桿在生活中的運用的相關事例.比如,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給他一個支點,或是一根足夠長的杠桿,他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他的這個說法具有可行性嗎?”學生在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得出結論,認為這是可以實現的.然后教師再繼續(xù)問:“如果汽車的方向盤被卸掉,那么通過轉動中間的圓桿能夠控制方向嗎?”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說這不可能.此時,為學生介紹建設大樓時所需要的塔吊,它的一側有一個巨大的吊錘,另一側是一個長長的鋼架和一個用于吊物料的鋼索.請大家思考:塔吊的設計運用了什么樣的杠桿原理?學生通過平日在生活中的觀察紛紛回答:這是運用了杠桿平衡的原理.通過這樣一種將生活現象融入物理課堂的教學形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識以及物理在生活中的運用,培養(yǎng)他們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從而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實例教學法豐富課堂內容,培養(yǎng)學生
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師應抓住物理學科的特性,在教學中將生活現象與物理知識相聯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更大程度地展示物理學科的魅力.如在學習“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家用電飯煲、電炒鍋等的運用及原理,從生活現象中來提煉“內能是由電能轉化而來的”這一知識點;在講“機械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電風扇引入課堂,為學生講解電風扇的運作原理,從而使學生感性地了解電風扇“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轉換”這一運作原理;在學習“內能與熱量”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汽車水箱的動畫:車開動時,機械摩擦做功,從而產生熱能,增加汽車機械內能,汽車水箱里水的功能是利用熱傳遞使機械內能減少,降低汽車溫度.初中物理教師通過將教學實例運用在課堂中,能夠豐富課堂內容,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他們的視野,使物理課堂更加精彩紛呈,提高他們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采用實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
力
實例教學法在實驗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驗證并運用所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獲得全面、綜合的提高,促進其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力與運動的關系”這一節(jié)時,在學生掌握基本的課堂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運用生活物品開展實驗探究,將它們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學生都可以運用自己所設計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并要求他們總結實驗過程和實驗心得.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實例教學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來驗證知識,全面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總之,實例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課堂更加生活化,教師將教學實例貫穿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能夠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真正在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師應根據如今的教學現狀,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方式中解放出來,為他們營造生動、活潑的物理課堂,讓他們快樂學習,真正愛上物理學科,從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推動我國教育的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