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順 丹東市第一醫(yī)院醫(yī)學影像CT科 (遼寧 丹東 118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64排螺旋CT在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研究對象為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來本院進行診治的40例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在入院24h內行64排螺旋CT檢查,記錄急性腦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腫形態(tài)以及CT表現(xiàn)以及腦中線結構位移發(fā)生率。結果:64排螺旋CT的診斷發(fā)現(xiàn),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多為腦基底節(jié)區(qū),且該部位出血患者的經手術治療后存活率顯著高于其他部分出血的患者(4.76% VS.21.1%,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數患者出血量<30mL。且中線結構位移越大、出血量越高,病死率越高。結論:64排螺旋CT技術在診斷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急性腦出血是指非外傷導致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腦卒中的20%~30%,其中老年人病發(fā)率較高。其發(fā)病機制主要與腦血管病變有關,如顱內靜脈血栓、腦血管畸形等,早期病死率較高,且預后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以及語言吞咽障礙等。因此,只有及時有效地進行診斷和治療,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減輕患者的后遺癥。該病在發(fā)病數分鐘或者數小時即可達到高峰期,此時,對腦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進行評估,對改善預后具有及其重要意義[1]。目前臨床診斷以影像學檢查為主,包括MRI和MRA檢查、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經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查、CT檢查。本研究采用64排螺旋CT診斷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臨床癥狀,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來本院進行診治的40例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在入院24h內行64排螺旋CT檢查。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為51~88歲,平均年齡(74.2±11.4)歲。經MRI進行確診。在進行手術治療或者保守治療過程,排除繼發(fā)性動脈瘤出血以及意外腦出血患者。
使用的是美國GE公司生產的64排螺旋CT機。囑咐患者去除金屬首飾等物品,采用仰臥位。選擇掃描參數140kV,160mA,層厚5~10mm,層距為5~10mm CT平掃,隨后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局部實施動態(tài)增強[2]。
觀察記錄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腦中線結構位移,比較不同出血部位的患者病死率,并分析中線位移程度、出血量與病死率的關系。
采用SPSS24.0軟件統(tǒng)計,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0例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中,基底節(jié)區(qū)21例,丘腦5例,腦葉5例,小腦4例,腦干5例。CT表現(xiàn)多呈圓形或卵圓形均勻高密度區(qū),邊界清楚。所有患者經過病情評估,選擇手術治療或者保守治療,存活率可達87.5%(35/40)。其中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的存活率病死率為4.76%(1/21),顯著低于丘腦20%(1/5)、腦葉20%(1/5)、小腦25%(1/4)、腦干20%(1/5),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出血量在<30mL、31~60mL和>60mL三個階段的病死率分別為0(0/10)、6.67%(1/15)和26.6%(4/15)。由此可見,出血量在60mL以上的病死率可達26.6%,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線結構位移距離在0mm、1~6mm和>6mm三個階段的病死率分別為0(0/17)、13.3%(2/15)和37.5%(3/8)。由此可見,中線結構位移距離高于6mm的死亡占比最高,病死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急性腦出血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語言運動障礙,意識障礙并伴有嘔吐癥狀等。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壓、血管老化、頭痛以及情緒易激動等表現(xiàn)[3]。該疾病病情進展急、快,病死率較高,預后較差;患者經過治療后普遍存在認知障礙、吞咽障礙等,給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MRI、MRA、DSA、TCD和CT等檢查,但是前四者檢查費用昂貴,在臨床推廣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64排螺旋CT檢查腦出血情況,能夠直接顯示出血部位、病灶數量以及大小,觀察血腫周圍的腦積水、占位效應以及腦組織位移情況等。在本研究中,選取40例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經64排螺旋CT檢查進行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中線結構位移距離的指標統(tǒng)計,表明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多為腦基底節(jié)區(qū),且該部位出血患者經手術治療后存活率顯著高于其他部分出血的患者,多數患者出血量<30mL;且中線結構位移越大、出血量越高,病死率越高。腦基底節(jié)區(qū)是常見的出血部位,須及時診斷治療,否則會導致丘腦受壓迫,同時對側腦室結構也會受到壓迫[5]。但腦內出血量大于30mL,出血側腦室可出現(xiàn)嚴重的占位現(xiàn)象,在病發(fā)7d內,為腦出血急性期,血腫程度不會增強;但在病發(fā)15d后,血腫會向心性收縮,邊緣逐漸模糊[6]。腦出血28~60d為吸收期,顱內血腫旁會出現(xiàn)環(huán)狀加強后并逐漸吸收消失。中線結構位移是腦出血檢查中的一項重要指標,與腦部占位密切相關。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中線結構位移距離越大說明腦部占位情況也嚴重,同時患者的病死率也越高。64排螺旋CT是目前臨床上應用廣泛的影像學檢測設備,其具有分辨率高、掃描時間短、運動偽影較低等優(yōu)點。通過64排螺旋CT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到患者的顱內血腫位置、數目、形態(tài)、占位等信息,從而準確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64排螺旋CT技術在診斷老年急性腦出血患者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對醫(yī)生治療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的良好預后都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