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 孫彩紅
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已經落地生根,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也在實踐。以學生實際需要為基礎,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采取適宜的教學節(jié)奏,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曾經,教學設計追求完美,教法尋求多樣,課件力求新穎,目的是讓課堂流暢進行,取得精彩的效果。課堂教學內容常常是異彩紛呈,但又讓人覺得眼花繚亂。現(xiàn)在,核心素養(yǎng)內容的落地生根,部編教材的逐步實施,讓我們進一步思考:我們的課堂如何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改變沉冗繁雜,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更好服務呢?現(xiàn)將實踐中的有效方法進行總結,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教學設計要為學生學習服務,教學節(jié)奏應依學生情況調整,教學方法要根據(jù)學生需要去選擇。
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前提,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設計時常常會采用引導學生搜集資料的方法,以便幫助學生深入課文學習。進行《讓我們蕩起雙獎》一課備課時,針對內容中的“‘紅領巾 ’代指少先隊員,‘陽光’既是寫實,又喻指黨和人民對少年兒童的關懷”這樣的內容,如果讓學生去體會,學生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如果直接告訴孩子,學生只知道有這樣的意思,但對詩歌的理解是毫無幫助的;即使成年人如果只是簡單去讀詩歌,也不一定理解得很深刻。那么如何突破這一教學內容的難點呢?教學設計時安排課前讓孩子們預習查找資料的環(huán)節(jié),取得很好的效果。豐富的資料讓孩子們走進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詩歌原是電影故事片《祖國的花朵》中的插曲歌詞,詞人喬羽和作曲家劉熾有感新中國兒童生活的幸福與快樂而作。孩子們暢談自己搜集的信息后,對詩歌內容了解更多了。再讀詩歌,學生就能體會到文中紅領巾生活的幸福,感受到黨和人民關懷下的自豪。
在學生學習需要時,引導學生去搜集相關資料,不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梢?,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需要學生去搜集資料,如果沒有突破重難點的需要,學生往往會被大量信息干擾,不知所措。相反,如果學生需要,教師引導孩子們去搜集、查閱相關資料,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便于突破學習中的困難,學習主動性也將得到充分發(fā)揮。
此外,教學設計中的課件有效使用也應該在需要時呈現(xiàn),而不是整節(jié)課放映,將所有內容呈現(xiàn)出來。應該做到學生會的內容不出現(xiàn),課本上有的內容不出現(xiàn),學生想象的內容不出現(xiàn),只有在學生不會的地方出現(xiàn),在學生形成思維定勢時出現(xiàn),在學生想象困難時出現(xiàn)……這樣的課件精簡,教學目的明確,才真正做到從學生需要出發(fā),切實提高學習效率。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去進行教學設計,才能把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真正落到實處。
教學的節(jié)奏好比音樂的節(jié)奏,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調整,時緩時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牢牢吸引在課堂上,同時也遵循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讓學生勞逸結合,達到最好的學習狀態(tài)。低年級課堂上,孩子們有時出現(xiàn)散漫的現(xiàn)象:有的歪著坐,有的做小動作,有的趁機說笑……反思推測內容不夠吸引人,調整內容后,效果依然不行;嚴格要求認真聽課后,不一會兒又會出現(xiàn)剛才的情況。經過深入思考發(fā)現(xiàn)是課堂教學節(jié)奏太慢,導致學生的學習精神渙散,勁頭不足。大聲提醒或點名批評,效果都不明顯。反思之后發(fā)現(xiàn),如果教學節(jié)奏有快有慢,那么孩子們學習起來也會張弛有度,既不容易倦怠,又不容易走神?;叵胝n堂上,作為班主任,有時會進行索然無味的說教;語文教學總停留在字詞朗讀上,孩子讀著讀著,就倍感乏味;讀課文時,總是指名讀,孩子聽著聽著就走神。針對班級學生學習習慣散漫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時而齊讀,時而指名讀,時而動嘴說,時而動筆寫……節(jié)奏時快時慢,孩子也隨著節(jié)奏動起來,全部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了。課堂紀律井然有序,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但有時快節(jié)奏會導致興奮,整節(jié)課孩子沒有靜下來的時間。針對這種情況,在課中進行調整,力爭做到動靜結合。在孩子讀后引導深入思考,暢所欲言地交流,然后動筆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聽說讀寫有動有靜的不同節(jié)奏中,孩子們就不會一直興奮了。由此可見,根據(jù)學生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才能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做到張弛有度。
教法的選擇非常重要,尤其是適合學生的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詞語聽寫,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既是檢查學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也是復習鞏固不可缺少的方法,當然還有像薛法根老師的特殊用意——集中注意力、傾聽能力、短期記憶力訓練等等??梢哉f這一環(huán)節(jié)花費了語文課堂不低于8分鐘的時間,以至于閱讀、習作的時間因此而減少。但是,仍然存在聽寫出錯,而且常常是已經錯過的甚至訂正過的詞語。這樣的情況讓我們語文教師很苦惱,情不自禁埋怨學生不認真、家長不負責。正好,在《小學教學》雜志上讀到特級教師張珠飛的一篇文章《探尋提高詞語默寫正確率的有效途徑》,頗受啟發(fā)。在張老師研究的基礎上,產生自己的想法: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需要,選擇有效教學方法。
學生詞語聽寫錯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即先入為主。一旦學生第一次錯了,后面就容易錯,就好比錯了的字及時擦掉,還有痕跡;更糟糕的是有時學生還將錯字寫了幾遍,那真是根深蒂固了,糾正起來難度更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備課時就要細致觀察,把易錯的字和易混的字在課堂上用彩筆標出來,讓正確的字先入為主,提高書寫的正確率。此外,教師在糾正錯別字時最好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個別錯誤課間單獨指導,這樣針對性強,效果好;如果普遍性錯誤,可以集體指導。這樣因材施教,既防止個別錯誤大家化,又具有明顯的效果。
另外,針對家課作業(yè)情況——為了讓家長督促學生認真鞏固生字詞,教師們常采用家長簽字的方法,但仍存在學生詞語錯誤,甚至出現(xiàn)訂正不及時家長也敷衍簽字的現(xiàn)象;有時還出現(xiàn)書寫馬虎,家長也簽字的情況等等,常常惹得教師生氣,進而抱怨家長不負責任。采取有效方法讓家長真正參與進來,并且始終陪伴孩子,變抄寫為聽寫,能讓家長集中注意力指導孩子,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更有效。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教師采用有效指導的方法,幫學生降低詞語的錯誤率,操作起來效果顯著。
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內驅力。當識字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競爭,學生內心產生識字的意識時,那么識字的效果無與倫比。首先,教給孩子識字方法,避免機械單調的枯燥識字,激發(fā)識字興趣。語文課標提出:從中年級開始,就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孩子一旦掌握識字方法,就可以正確靈活地識字。如掌握形聲字識字方法——“琴”字學生常常把下部的“今”錯寫成“令”,如果孩子懂得下部“今”表聲前鼻音,就不會錯寫成后鼻音“令”了。還可以利用文字演變的歷史,幫助學生識記準確。對于“燒”“曉”“澆”幾個字,學生偏旁不會寫錯,因為表意部分明顯,但右部常常多加一點,為了教給學生方法,我想查找構字原理,但沒有找到,不過發(fā)現(xiàn)繁體字“燒”可以指導學生寫正確,即右上部的三個“土”簡化成一個“土”字變形,這樣學生也能養(yǎng)成自己查閱漢字演變情況的資料,不但可以準確識字,還極大激發(fā)了自主識字的興趣。當學生掌握了一系列識字方法后,學生就能做到自主識字了。
平時,還可以開展各種活動,激發(fā)識字的主動性。如開展“識字頂呱呱”活動,根據(jù)學生水平制定周評、月評、學期評等方式,促進學生自我嚴格要求,不斷上進。還可以開展“一站到底”生字詞聽寫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自主識字的成功,在活動中受到激勵,為進一步自主識字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變教師或家長指導、監(jiān)督為自我學習鞏固。這種發(fā)自內心的自主識字,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
課堂,是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舞臺,許多現(xiàn)象都值得反思,許多策略都可以根據(jù)需要靈活調整。長期把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一切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fā),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的語文課堂才能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