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飛
萬瑋攝
“這兩條線段的比值是一個什么數(shù)?”我問,無人舉手。
“什么數(shù)?”我提高了嗓門,還是沒人舉手。
我掃視了一下講臺下面的學生,他們有的正無所事事地把玩手中的筆,有的把頭埋得低低的,生怕我看到,還有的眼睛盯著書本,不時地抬起頭,又馬上把頭藏到書本后面,一副惶惶然的樣子。我頓時覺得渾身的血液直沖頭頂,怒不可遏。
回到辦公室,我的怒氣漸漸平息下來,不由得陷入沉思:七年級的學生應該是活躍的,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像今天這樣無一人舉手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太不正常了。不舉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他們究竟是怎么想的?正好,科代表來拿作業(yè)本,我便布置了一道特別的作業(yè)——每個人在作業(yè)本上說明為什么不舉手?
第二天,我翻開作業(yè)本,看著他們的回答。大概是由于我不在場的緣故,大家都說出了心里話:老師,我不舉手是因為我膽小,怕說錯了同學們笑話我,更怕您瞧不起我;老師,我沒舉手是我的錯,可是,您提問的時候太著急了,應該給我們留一點兒思考的時間呀;老師,您可不可以多給我們一些時間討論,討論以后我們心里就有底了,就不害怕了;老師,您看起來不高興,我怕答錯了讓您更生氣;老師,您上課總喜歡站在講臺上,我覺得和您有距離,所以不敢說,還有,您課后能和我們一起說說話嗎?老師,您平時多笑一笑吧,我們喜歡看到您的笑……
捧著五十多本作業(yè),讀著學生那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我不禁感動得熱淚盈眶。那一聲聲道歉,一個個建議,讓我的內(nèi)心無比激動:多么善解人意的學生啊!
上課了,我踏進教室,教室里異常安靜。我站到學生中間,深吸一口氣:“老師要感謝你們!雖然老師發(fā)了脾氣,傷了你們的心,但是你們還那么體諒我。你們的體諒就像一記重錘敲打著我的心。很多同學說,我上課太嚴肅了,使你們產(chǎn)生了畏懼感,不敢舉手發(fā)言。你們的提醒讓我看到自己的另一面。今后我一定注意。我會盡量微笑著走進教室。我也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努力向上,讓你們的每一天都有收獲,希望我們能互相理解、互相體諒,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我?guī)е⑿ψ叩綄W生中間,每一次提問,我都盡量留給他們時間,留給他們機會。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舉手發(fā)言的人越來越多了,就連最膽小的也敢舉手回答問題了。
這件事讓我深深體會到:課堂上與學生對話,最重要的是平等:平等交流、平等溝通。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走近學生,教育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