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璐,李 徐,楊銘揚,薛曉凡,郭 偉,唐天培,張 帆,吳羽琦,周遠喆,劉睿杰
(江南大學 食品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22)
食用油和含油食品是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和能量來源,在加工過程中油脂氧化酸敗不但導致食物失去原有的風味,而且造成有益脂肪酸和微量營養(yǎng)物的嚴重損失,伴隨產(chǎn)生的特定氧化產(chǎn)物甚至會危害人體健康[1]。表征食用油品質的指標包括脂肪酸組成、環(huán)氧化物、醇類、醛類等,其中環(huán)氧化物、醇類、醛類等需采用氣相色譜、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等方法檢測,需消耗大量有機溶劑,預處理耗時,操作煩瑣[2-3]。因此,需要一種更為快捷且可靠的食用油品質檢測方法。
高場核磁共振(NMR)是一種基于原子核磁性的波譜技術,在化學動力學研究和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等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已應用到油脂品質檢測領域。核磁共振氫譜法檢測食用油品質,具備測試速度快、重現(xiàn)性好的優(yōu)點。李強強[4]、高虹[5]等綜述了高分辨率NMR波譜技術對果蔬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油脂類食品及其他食品的成分分析、分子結構分析以及食品品質優(yōu)劣檢測、溯源檢測等方面的應用。王樂等[6]利用脈沖式核磁共振法高效鑒別食用油摻偽餐飲廢油脂。楊揚等[7]采用核磁共振測定了大豆油等10種食用油并且采集了地溝油與之對比,分析了各種油的區(qū)別并對地溝油進行鑒定。Martínez-Yusta[8-9]、Guillén[10]等應用核磁共振法研究了煎炸過程中的油脂品質變化。國外此類方法檢測已相對成熟,應用廣泛,而國內(nèi)此領域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
本研究通過高溫加熱實驗加速油脂劣變,制備不同氧化程度大豆油樣品,利用高場核磁共振儀采集樣品的氫譜數(shù)據(jù),積分氫譜各指紋峰,計算各時間點油脂氧化產(chǎn)物的相對含量,實現(xiàn)應用核磁共振氫譜法分析食用油氧化產(chǎn)物。
大豆油,購于本地超市;氘代溶劑,內(nèi)含0.03%四甲基硅烷(TMS)。
Bruker Avance 400核磁共振儀、直徑5 mm核磁管,美國布魯克公司。
1.2.1 不同氧化程度大豆油樣品的制備
將3 g油樣置于玻璃試管,在空氣流速20 L/h、加熱溫度120℃下分別加熱0、1.5、2.5、3、3.5、4、5、6 h,制備不同氧化程度的大豆油樣品。
1.2.2 核磁共振氫譜數(shù)據(jù)采集
吸取不同氧化程度的大豆油樣品20~50 μL置于直徑5 mm核磁管,以500 μL氘代氯仿溶解,溶劑內(nèi)含0.03%四甲基硅烷作為內(nèi)標,混合均勻。以高場核磁共振儀采集樣品的氫譜數(shù)據(jù),積分氫譜各指紋峰;以四甲基硅烷峰為化學位移零點,核磁共振儀采集參數(shù)參考Guillén等[10],設置為:頻率400 MHz及以上,光譜寬度5 000 Hz,弛豫時間3 s,掃描次數(shù)64次,采集時間3.744 s,脈沖寬度90°,總采集時間12.9 min,溫度25℃。
以加熱時間為6 h的大豆油為例,其核磁共振氫譜譜圖如圖1所示,譜峰歸屬如表1所示。
圖1 大豆油的核磁共振氫譜譜圖
編號化學位移(δ)峰型耦合常數(shù)/Hz質子和功能基團A1.94~2.14m-—CH2—CH CH—(?;鶊F)B2.63m-(反-9,10-環(huán)氧化十八烷基團)C2.77t6.5 HC—CH2—CH (亞油酸?;鶊F)D2.80t6.3 HC—CH2—CH (亞麻酸?;鶊F)E2.88m-(順-9,10-環(huán)氧化十八烷基團)F3.54~3.59m-—CHOH—(仲醇)G3.62t6.4—CH2OH—(伯醇)H4.10~4.32dd4.3,5.9,11.9—CH2OCOR(甘油基團)
續(xù)表1
編號化學位移(δ)峰型耦合常數(shù)/Hz質子和功能基團I9.49dd7.9—CHO(反-2-烯醛)J9.52dd8.0—CHO(反,反-2,4-二烯醛)K9.55dd7.7—CHO(4,5-環(huán)氧化-2-烯醛)L9.58dd7.9—CHO(4-羥基-反-2-烯醛)M9.60dd8.0—CHO(順,反-2,4-二烯醛)N9.75dt1.8—CHO(n-烷醛)O9.78dt0.5—CHO(4-氧代-烷醛)
大豆油脂肪酸和氧化產(chǎn)物的計算公式如表2所示,具體包括亞麻酸、亞油酸、油酸、飽和及改性的脂肪酸、反-9,10-環(huán)氧化物、順-9,10-環(huán)氧化物、仲醇、伯醇及7種醛類。
表2 大豆油中脂肪酸及氧化產(chǎn)物的計算公式
加熱過程中大豆油肪酸組成及氧化產(chǎn)物的變化如圖2所示。
圖2 加熱過程中大豆油中脂肪酸組成及氧化產(chǎn)物的變化
由圖2可知,大豆油中含有較高比例的油酸、亞油酸及較少的亞麻酸,加熱自由基鏈式反應引發(fā)不飽和脂肪酸氧化分解。同時油脂在氧化過程中也形成其他新化合物,包括不同類型的環(huán)氧物、醇類和醛類。
核磁共振氫譜中檢測到環(huán)氧化物的基團信號,主要包括反-9,10-環(huán)氧化物、順-9,10-環(huán)氧化物,利用公式計算出含量,值得注意的是,順-9,10-環(huán)氧化物含量在加熱實驗的最后1 h內(nèi)迅速增長,最高達到61.61 mmol/mol(見圖2(b)),且在任何時間段內(nèi)順式環(huán)氧化物含量都要高于反式。除此之外,在核磁共振氫譜譜圖中還反映出伯醇及仲醇的指紋峰,利用公式計算醇含量,仲醇含量高于伯醇,二者含量變化與自由基鏈式反應機理的引發(fā)和傳遞階段相符。核磁共振氫譜中檢測所得醛類主要為:反-2-烯醛、4,5-環(huán)氧化-2-烯醛、4-羥基-反-2-烯醛、反,反-2,4-二烯醛、順,反-2,4-二烯醛,其中反-2-烯醛含量在加熱6 h時高達17.94 mmol/mol,其余n-烷醛、4-氧代-烷醛的含量遠低于前幾種。值得注意的是,醛類物質的不飽和度越高,其細胞反應性和細胞毒性越強。
本文應用核磁共振氫譜技術分析了食用油氧化產(chǎn)物。所有氧化產(chǎn)物與自由基鏈式反應機理的引發(fā)和傳遞階段相符合。氧化全程順式環(huán)氧化物含量高于反式,仲醇含量高于伯醇,醛類物質中反-2-烯醛含量最高,加熱6 h后其含量高達17.94 mmol/mol。雖然高場核磁共振設備昂貴,但同時也因其操作簡單、測量精確、重復性高、檢測快速的優(yōu)點,在食用油品質控制領域有巨大潛在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