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鵬
(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1)
當一個和弦連接到使用它的根音作為三音或五音的和弦時,原本主導地位的音失去了主導的地位,并被一個新的音所統(tǒng)治,這時的和聲連接便產(chǎn)生了一種推動力,因此被稱為強進行或上升進行。
上升進行的和聲連接分為兩種:根音四度上行的和聲連接與根音三度下行的和聲連接。
根音四度上行的和聲連接包括:Ⅰ-Ⅳ、Ⅱ-Ⅴ、Ⅲ-Ⅵ、Ⅳ-Ⅷ。這種和聲連接中前一個和弦的根音為后一個和弦的五音,由于地位最高的音變?yōu)榱说匚蛔畹偷囊?,會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轉(zhuǎn)變感。
根音三度下行的和聲連接包括:Ⅰ-Ⅵ、Ⅱ-Ⅷ、Ⅲ-Ⅰ、Ⅳ-Ⅱ、Ⅴ-Ⅲ、Ⅵ-Ⅳ、Ⅷ-Ⅶ。這種和聲連接中前一個和弦的根音為后一個和弦的三音,前一個和弦根音地位的變化程度不如前一種和聲連接的大,產(chǎn)生的轉(zhuǎn)變感要稍弱一些。也可以理解為經(jīng)過兩次根音三度下行的和聲連接才會產(chǎn)生根音四度上行的和聲連接的效果:Ⅴ-Ⅲ-Ⅰ=Ⅴ-Ⅰ。
當一個和弦連接到使用它的三音或五音作為根音的和弦時,原本主導地位的音消失而曾經(jīng)被統(tǒng)治的音卻占據(jù)了主導的地位,這時的和聲連接便產(chǎn)生了一種倒退感,因此被稱為弱進行或下降進行。
下降進行的和聲連接分為兩種:根音四度下行的和聲連接與根音三度上行的和聲連接。
根音四度下行的和聲連接包括:Ⅰ-Ⅴ、Ⅱ-Ⅵ、Ⅲ-Ⅷ、Ⅳ-Ⅰ、Ⅴ-Ⅱ、Ⅵ-Ⅲ、Ⅷ-Ⅳ。它是根音四度上行的和聲連接的反向進行,和聲連接中前一個和弦的五音變?yōu)楹笠粋€和弦的根音,同樣會產(chǎn)生的強烈的轉(zhuǎn)變感。
根音三度上行的和聲連接包括:Ⅰ-Ⅲ、Ⅱ-Ⅳ、Ⅲ-Ⅴ、Ⅳ-Ⅵ、Ⅴ-Ⅶ、Ⅵ-Ⅰ。它是根音三度下行的和聲連接的反向進行,和聲連接中前一個和弦的三音為后一個和弦的根音,前一個和弦三音地位的變化程度不如前一種和聲連接的大,產(chǎn)生的轉(zhuǎn)變感要稍弱一些。也可以理解為經(jīng)過兩次根音三度上行的和聲連接才會產(chǎn)生根音四度下行的和聲連接的效果:Ⅰ-Ⅲ-Ⅴ=Ⅰ-Ⅴ。
當一個和弦連接到與它沒有共同音的和弦時,前一個和弦的所有音都被后一個和弦所取代,這時幾乎失去與前一個和弦的聯(lián)系,是一種跳躍,因此被稱為超強進行或超越進行。
超越進行的和聲連接分為兩種:根音二度上行的和聲連接與根音二度下行的和聲連接。
根音二度上行的和聲連接包括:Ⅰ-Ⅱ、Ⅱ-Ⅲ、Ⅲ-Ⅵ、Ⅵ-Ⅴ、Ⅴ-Ⅵ、Ⅵ-Ⅷ。這種連接可以理解為先進行根音三度下行的和聲連接在進行四度上行的和聲連接(兩次上升進行),例如:Ⅰ-Ⅱ=Ⅰ-Ⅳ-Ⅱ。
根音二度下行的和聲連接包括:Ⅰ-Ⅷ、Ⅱ-Ⅰ、Ⅲ-Ⅱ、Ⅵ-Ⅲ、Ⅴ-Ⅳ、Ⅵ-Ⅴ、Ⅶ-Ⅵ。這種連接可以理解為先進行根音三度上行的和聲連接在進行四度下行的和聲連接(兩次下降進行),例如:Ⅱ-Ⅰ=Ⅱ-Ⅵ-Ⅰ。
下述的和弦連接模式都處于音樂的發(fā)展中,終止及半終止后的和弦連接大多不會受到之前的和聲連接的影響,在這里不做考慮。
(一)根音四度下行的和聲連接中:Ⅴ-Ⅱ這種正三和弦連接副三和弦的形式會使下降的感覺過于強烈,幾乎不會使用;Ⅱ-Ⅵ雖然是副三和弦連接副三和弦顯得較為溫柔,但是是由單獨的下屬功能進行到了主與下屬的雙功能,這種轉(zhuǎn)變會顯得很突兀,也極少使用;Ⅳ-Ⅰ與Ⅰ-Ⅴ都為正三和弦與正三和弦的連接,雖然是下降進行但是卻顯得很自然,使用非常頻繁;Ⅵ-Ⅲ是兩個雙功能的副三和弦的連接,不會顯得很突兀,偶爾會使用,但是對音樂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一定的阻礙。
(二)上升進行可以連續(xù)使用多次,例如:Ⅲ-Ⅵ-Ⅱ-Ⅴ-Ⅰ、Ⅰ-Ⅵ-Ⅱ-Ⅴ。
(三)為避免對音樂地發(fā)展造成太大地阻礙,下降進行一般不會連續(xù)地使用,往往是在一個下降進行后使用超越進行再使用下降進行,例如:Ⅰ-Ⅴ-Ⅵ-Ⅲ-Ⅳ-Ⅰ。
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Ⅳ-Ⅰ-Ⅴ。這種和聲連接雖然是連續(xù)的下降進行,但是由于三個和弦都為正三和弦,不會給音樂地發(fā)展造成太大的負擔,在作品中比較常見。
(四)上升進行后一般不會直接使用下降進行,除非是一個和弦先連接到了起輔助作用地和弦再連接回原本的和弦,例如:Ⅰ-Ⅳ-Ⅰ。
(五)下降進行后一般不會直接進行上升進行,往往是在一個下降進行后使用超越進行再使用上升進行,例如:Ⅰ-Ⅲ-Ⅱ-Ⅴ、Ⅱ-Ⅳ-Ⅴ-Ⅰ。
在下降進行后直接使用上升進行的情況幾乎只有兩種:Ⅳ-Ⅰ-Ⅳ與Ⅰ-Ⅴ-Ⅰ。兩種和聲連接使用的和弦都為正三和弦,且在兩次和聲連接后回到了原本的和弦,不會顯得很突兀。
(六)超越進行可以連續(xù)進行兩次,但一般都是以根音級進上行或下行兩次的和聲連接的形式出現(xiàn),且在連續(xù)兩次超越進行之后,一般需要使用根音四度上行的上升進行:Ⅰ-Ⅱ-Ⅲ-Ⅵ、Ⅳ-Ⅲ-Ⅱ-Ⅴ。
也許用傳統(tǒng)和聲理論的思路來理解流行和聲的方式不容易被人理解,但是我們要知道,早在百年以前,和聲理論就已經(jīng)很完善了,我們在熟悉使用流行和聲的同時,更應(yīng)該學習前人的和聲使用技巧,才能讓作曲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