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布爾的集市上可以研究出黑麥的全部歷史。阿富汗是黑麥的故鄉(xiāng)。
在自己的家鄉(xiāng),黑麥沒有受到任何尊重。在喀布爾,人們用黑麥來喂養(yǎng)馬匹。沒有人播種,也沒有人侍弄。黑麥自生自長。它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人們稱它為 “根都木達爾”?!案寄尽本褪切←?,“根都木達爾”就是小麥田里的東西。人們這樣稱呼它,是因為它同小麥一起生長,就像雜草一樣。人們認為它也是雜草。
但是黑麥是怎樣自己播種的呢?黑麥自己播種,就像雜草一樣,比如,就像野生燕麥周圍長滿雜草,黑麥麥穗分散成小穗,散落下來,就播種到田里。當(dāng)人們收割小麥的時候,田地中撒滿了黑麥穗。在耕地之前,人們會像打掃房間一樣收拾田地,把雜草清走。但是要想把黑麥趕走并不容易,成百上千顆種子藏在泥土里。所以你會看到,田地里長出的不完全是小麥, 還有黑麥。
為什么黑麥在自己的國家被認為是雜草,而在俄國和其他國家它幾乎成了主要糧食品種呢?
為了弄清楚這一點,我們需要離開喀布爾到山區(qū)去一趟。
海拔越高,溫度越低。在山上,當(dāng)海拔高度為兩千五百米時,已經(jīng)不見小麥,地里只生長著黑麥。小麥怕寒,會被凍死,而黑麥更加堅韌,它可以繼續(xù)存活。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俄國北部。小麥從南方被引種進來,黑麥也一同被引進來。
人們把小麥和黑麥一起播種下去。小麥凍死了,而黑麥卻存活下來。但是曾經(jīng)黑麥的麥穗容易折斷、容易掉落,現(xiàn)在這種情況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這是為什么呢?
事情是這樣的。
在阿富汗的許多黑麥品種中有一個品種麥穗不易折斷。小麥、麥穗易斷的黑麥與麥穗不易折斷的黑麥都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長。當(dāng)收獲期到來時,麥穗易斷的黑麥已經(jīng)全部倒在地上。它的麥穗沒有一根被鐮刀割到。而麥穗不易折斷的黑麥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它的麥穗不會掉落,一直堅強地挺立著;它就與小麥一起被收割、脫粒、裝袋。這就意味著,到了第二年,它將和小麥一起被播種。
麥穗不易折斷的黑麥比麥穗易斷的黑麥更適合生存。麥穗易斷的黑麥想避開人們,反被人們清走,而麥穗不易折斷的黑麥自己走到人們跟前:請連我一起種下去吧。
當(dāng)農(nóng)民去山里或者去北方時,麥穗易斷的黑麥就會被留在家中,人們不會隨身攜帶:誰也不會去田里收割雜草。農(nóng)民隨身攜帶著小麥。但是在裝小麥的袋子中還有麥穗不易折斷的黑麥,它就像沒買票的乘客一樣混跡其中。人們來到另一個地區(qū),把自己帶來的種子播種下去。而這時,嚴寒這位“選種工”開始發(fā)揮作用了:它挑選著從南方帶來的品種——小麥被凍死了,而黑麥卻留了下來。
現(xiàn)在人們用“雜草”——黑麥——做成的黑面包來代替白色的小麥面包。
這也是以前人們改變自然的一個例子。他們盲目地工作,種下去的是小麥,長出來的卻是黑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