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峰
(準格爾旗永智煤炭有限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010499)
淺埋煤層回采工作面巷道一般布置在煤層中,巷道圍巖受采動影響較大。且相對于其他埋深的煤層,淺埋煤層來壓速度快,礦壓顯現(xiàn)劇烈。兩者的共同作用導致回采巷支護難度大,在設計使用年限內,巷道斷面經常由于變形量太大而無法滿足使用要求[1]。
某礦4206 工作面主要開采4-2 煤層,其地面標高1361~1416m,工作面標高1295~1310m。煤層埋深66~106m,厚度約為2.55m,是典型的西部淺埋深煤層。4-2 煤層煤的硬度系數f=2,頂板巖性為粉砂巖或砂質泥巖,底板巖性為砂質泥巖,頂底板巖石硬度系數f=4~6。工作面機巷頂底板巖石強度低,均為軟弱巖石,巖石風化作用較強,巖體的穩(wěn)定性較差,工程地質類型劃分為第三類第二型層狀巖類中等型。采掘過程中,局部地段易發(fā)生頂板冒落和底板軟化變形等問題。隨著工作面的推進,4206 工作面機巷多次反復擴修,嚴重制約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產。
錨桿直接作用區(qū)是受錨桿錨固力直接作用的區(qū)域,錨桿非直接作用區(qū)是受錨桿錨固力非直接作用的那部分巖體。這對理解錨網支護體系各部分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也有利于進一步闡明錨網支護各部分的作用機理[2]。
根據巷道錨網支護各部分所起的作用和錨網支護各種破壞現(xiàn)象,可將煤巷錨網支護失效或弱化歸納為三種失效模式:
第一種,錨固失效型。指錨桿(索)沒有錨固作用、錨固力低、錨固力衰減的快或衰減的很低,以至錨桿(索)起不到應有的錨固作用,由此導致的錨網支護失效,稱為錨固失效型。
第二種,護表失效。指錨桿間的巖體流變,得不到有效控制,導致錨網支護失效的情況。它往往是由于錨網支護中網的柔性大,無法有效地延伸托盤對圍巖的壓力,導致錨桿間的巖體變形得不到有效控制,該處圍巖向巷道自由面破碎膨脹,錨桿體周圍的巖石破碎,導致淺部圍巖承載能力下降。
第三種,結構失穩(wěn)型。指錨網支護承載結構,由于結構上不穩(wěn)定導致的錨網支護失效。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由于局部錨網支護承載結構失穩(wěn),導致整個錨網支護承載結構失穩(wěn);另一種情況是錨網支護承載結構失穩(wěn),從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來說,在一定的載荷作用下,其結構本來就不穩(wěn)定,如錨桿間排距過大、錨桿長度偏短、結構補償錨索偏少等都可能導致錨網支護承載結構結構性失穩(wěn)。
淺埋煤層礦壓顯現(xiàn)劇烈,頂板下沉量大,實測在200mm左右,這導致了工作面超前支撐壓力大,巷道底板強度較低,已很難支撐上覆巖層的重量,又在動壓影響下,巷道底臌更加嚴重[3]。
由于巷道圍巖強度低,導致巷道變形速度快和變形量大,兩幫和頂底板移近量可能達到10mm/d,變形量一般達到60~100mm 以上,大的甚至達到300~500mm,如果支護不合理,變形量甚至達到1000mm;變形時間長,一般持續(xù)2 個月,有的甚至半年都無法穩(wěn)定,呈現(xiàn)流變性。
底板為砂質泥巖,含有親水性很強的蒙脫石、伊利石等粘土礦物質。該類巖石遇水就會劇烈膨脹,導致巷道內部的水難以排除而加深膨脹,如此反復,進一步增大巷道底臌量。
根據某礦4206 工作面巷道變形破壞特征與原因,提出如下改進方案:①增加錨索長度[4],采用Ф15.24×7000mm 錨索。通過將錨索錨固到巷道圍巖深部穩(wěn)定巖層中,可以起到懸吊作用及組合梁作用,改善圍巖內部的受力情況及應力分布,有效的抑制巷道頂板變形。②增大錨桿預緊扭矩到280N·m。提供更高的初始護表力,有效抑制巷道早期變形,抑制巷道圍巖淺部裂隙發(fā)育,控制松動圈發(fā)育;增大圍巖裂隙之間的摩擦力,提高松動圈內圍巖的整體性;提高錨固范圍內圍巖體的殘余強度,使得錨桿與錨索更好地共同發(fā)揮作用。③在鋼絲網外增加強度高、撓度低的鋼筋網。針對松軟圍巖,通過增大錨桿之間圍巖的護表強度,減少巷道表面破碎巖塊散落,控制巷道圍巖后期表面變形程度,同時更好地發(fā)揮錨桿托盤的護表作用,
4206 工作面機巷沿頂板掘進,巷道設計斷面5000×2800mm,采用高強度錨桿-錨網索聯(lián)合支護。錨桿采用Ф18×1800mm 高強度左旋無縱筋螺紋鋼,間排距800×800mm,錨桿托盤選用120×120×10mm 方形鋼板,預緊扭矩不得小于280N·m;錨索采用Ф15.24×7000mm 鋼絞線制作,間排距1500×3000mm,錨索托盤選用300×300×10mm 方形鋼板,預緊力不得小于200kN;錨桿采用兩根Z2350 型樹脂錨固劑,直徑23mm,錨固長度1000mm;錨索采用四根Z2350 型樹脂錨固劑,錨固長度1800mm。巷道柔性網片采用8#鐵絲網制作,網目50×50mm 菱形,外加直徑6mm 鋼筋焊接的鋼筋網,網目100×100mm 正方形。
為合理評價錨網支護效果,根據4206 工作面機巷地質條件,布置了2 表面位移測站,監(jiān)測巷道頂底板移近量和兩幫移近量。
巷道表面位移是反映巷道圍巖穩(wěn)定狀況的綜合指標。掘巷期間采用錨網索支護后,1#測站巷道頂底板變形在距掘進頭96 m 左右時趨于穩(wěn)定,頂底板最大變形量為123 mm,觀測期間平均變形速率為2.86 mm/d,巷道兩幫變形量相對較大,在距掘進頭83 m 左右時趨于穩(wěn)定,兩幫最大移近量182 mm,觀測期間平均變形速率為4.23 mm/d。
掘巷期間采用錨網索支護后,2#測站巷道頂底板變形在距掘進頭108m 左右時趨于穩(wěn)定,頂底板最大變形量為95mm,巷道兩幫變形量相對較大,在距掘進頭121m 左右時趨于穩(wěn)定,兩幫最大移近量為159mm。
通過錨桿支護理論,根據現(xiàn)場實際調查的巷道變形情況,綜合分析,提出了淺埋煤層巷道穩(wěn)定技術方案。
經過現(xiàn)場實測,兩個測點位置的巷道變形量達到了159mm,但隨著距迎頭距離的增加,變形速度均降到了0,這說明淺埋煤層巷道穩(wěn)定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巷道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