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暫緩起訴制度在懲處單位犯罪中的運用
      ——以美國暫緩起訴協議為借鑒

      2019-01-27 09:00:12徐弘艷
      中國檢察官 2019年15期
      關鍵詞:法人檢察機關犯罪

      ● 逄 政 徐弘艷/文

      單位是一種特殊的聚合,對內是人、財、物等要素的有機組合,對外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經營者與消費者及其他市場主體等組成的復雜網絡,因此懲處單位犯罪比自然人犯罪有更廣泛的內、外部效應。1997 年《刑法》在總則中用單獨一節(jié)規(guī)定了單位犯罪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則,但當對單位犯罪采取刑事處罰會導致更大的負面效應時,我國刑法能否靈活應對,在學界曾引起廣泛爭議?!昂蟀踩弧睍r代,美國將暫緩起訴協議(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簡稱DPA)廣泛應用于法人犯罪案件,作為處理上市公司、跨國公司犯罪案件的常規(guī)模式。本文將圍繞暫緩起訴協議的基本內容和作用,探討在我國單位犯罪中引進暫緩起訴制度的可行性,進而提出制度設計的建議,以期為我國單位犯罪起訴制度的科學化及檢察權改革提供參考。

      一、美國暫緩起訴協議制度概述

      暫緩起訴協議是指檢察官與涉罪法人之間簽訂的一份“緩訴”協議[1],檢察機關在已掌握充分證據,能夠對涉案公司定罪起訴的前提下,基于對起訴的連帶后果的綜合考量,通過具體協議規(guī)定詳細的條件,給予被告公司一段時間的暫緩起訴考驗期,[2]并要求其在規(guī)定的考驗期內徹底整改,同時履行繳納罰金或積極賠償等義務,待期限屆滿后,最終作出起訴或者不起訴決定。1999 年《霍華德備忘錄》[3]最早規(guī)定檢察官可以根據案情,給予涉罪公司豁免或赦免的獎勵,2003 年《湯普森備忘錄》[4]則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檢察官可以考慮給予涉罪公司暫緩起訴的待遇。此后2006 年《麥克納爾蒂備忘錄》、2008 年《菲力普備忘錄》《莫福德備忘錄》、2010 年《格林德勒備忘錄》[5]陸續(xù)對暫緩起訴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予以完善。

      美國暫緩起訴協議在法人犯罪領域的運用,經歷了一個從例外到常規(guī)的過程。通常認為1992 年發(fā)生的Salomon Brothers 案是檢察官適用暫緩起訴協議處理法人犯罪的第一案。此后的十年間僅有8 起案件適用了DPA,但自2005 年始,每年都有超過10 起案件適用DPA,最多時甚至達到近40 件(如2007 年、2010 年)。暫緩起訴協議的條款因案而異,但一般具備以下四方面內容:(1)涉罪法人的認罪與合作,包括承認違法事實、承諾與檢察官合作等;(2)涉罪法人內部治理改善計劃,如制定、完善公司財務制度、內控機制等;(3)獨立監(jiān)督者的選任及權力,獨立監(jiān)督者一般從富有商業(yè)經驗、管理技能的注冊會計師、律師或退休法官、檢察官中選任,對涉罪法人有全面監(jiān)督的權力,對檢察機關負責;(4)罰金和賠償,即涉罪法人繳納一定數額罰金并向受害人支付一定金額的賠償,以彌補犯罪行為帶來的危害。

      二、暫緩起訴制度在我國單位犯罪中的運用

      自然人犯罪暫緩起訴制度已在美國、德國、日本等西方發(fā)達國家廣泛確立并成熟運作,我國對未成年人犯罪附條件不起訴也是暫緩起訴制度的一種運用。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在于未成年犯罪主體具有較強的可改造性,因此學界和實務界普遍接受對未成年罪犯應以教育改造為主,懲罰為輔,單位犯罪也有相似的特性。單位犯罪往往出現在經濟領域,其產生與涉罪單位采取的經營策略、內控機制及法治意識等密切相關,因此筆者認為可在單位犯罪中引進暫緩起訴制度,以適應我國檢察職能配置與優(yōu)化的需要。

      (一)我國單位犯罪建立暫緩起訴制度的必要性

      單位犯罪在我國刑法的確立是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必然結果,刑法分則關于單位犯罪的條文中有2/3 集中在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而為有效實現懲治犯罪與保護企業(yè)市場主體地位的平衡,營造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必然對單位犯罪的追訴提出新的要求。

      1.改善單位犯罪追訴效果的直接需求。傳統檢察干預具有滯后性,純粹的刑事訴訟仍然停留于罪行表面,無法深入至公司內部,從完善經營管理的維度實施內源性改革,[6]因此涉罪單位進入刑事訴訟程序要么繼續(xù)行走在罪與非罪的邊緣,要么陷入“起訴相當于判其死刑”的怪圈,特殊預防目的無法實現。另一方面,受損的社會關系并未因此得到修復,單位主體資格的消滅或負面評價又導致與其犯罪行為無關的雇員、消費者、上下游經營者經受損失,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均未能較好實現。因此在起訴與不訴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以符合經濟效率原則變得必需。暫緩起訴制度就是以刑事起訴的震懾,換取公司治理改善及主動承擔修補受損的社會關系并防止損害進一步擴大的有效手段。

      2.經濟建設持續(xù)發(fā)展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正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經濟發(fā)展內生動力,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社會目標。企業(yè)是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主體及動力,對涉罪單位建立相應的容錯機制,保護企業(yè)的市場主體地位,也是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建設的應有之義。暫緩起訴制度正是著眼于涉罪單位的內部治理,通過給予考驗期,引導涉罪單位改善經營行為,從源頭杜絕犯罪的滋生,既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又保障了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力,實現經濟建設與完善法治的協同發(fā)展。

      3.順應現代刑法與刑罰發(fā)展趨勢的必然要求。有罪必罰的報應型刑法是嚴格規(guī)則主義的產物,現代刑法更強調刑事追訴效率與公平的協調,因此訴訟程序多元化、刑罰輕緩化成為現代刑法與刑罰發(fā)展的重要趨勢。于單位而言,對單位的刑事處罰不應以消滅資格為目的,而是要引導企業(yè)科學治理并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暫緩起訴制度順應了現代刑法與刑罰對突破單一罰金刑的處罰模式,以更為個性化的方式實現對單位犯罪處罰的刑事需求。

      (二)我國單位犯罪建立暫緩起訴制度的可行性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現行單位犯罪的起訴制度也將面臨更大的現實壓力,而我國當前的社會需求、刑事法律制度體系、經濟政策以及檢察權深化改革等均為我國在單位犯罪中推行暫緩起訴制度提供了有利條件。

      1.暫緩起訴制度與單位犯罪的特殊性相契合。單位犯罪往往都違反了國家行政管理法規(guī)并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其危害后果多表現為經濟損失,因此從消除犯罪造成的危害結果角度考慮,罰金或補償是最適當的形式。而暫緩起訴協議主要條款之一就是要求涉罪單位在一定期限內支付罰金并賠償損失,為避免被起訴,涉罪單位對暫緩起訴協議的履行往往更有主動性、自覺性,比單一的罰金刑執(zhí)行效果更優(yōu)。暫緩起訴作為替代追訴的一種資源再分配的模式,不但體現了法律所追求的經濟效用,更契合了社會正義觀的內在屬性,[7]能較好地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2.暫緩起訴制度與我國現行刑事法律體系及政策相兼容。首先,我國刑事訴訟法關于相對不起訴、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的規(guī)定已明確我國并非起訴法定主義模式,而是承認檢察機關擁有起訴裁量權,暫緩起訴協議制度并未突破檢察機關起訴裁量權的基本范疇。其次,暫緩起訴制度符合我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在刑事政策輕緩化的全球潮流之下,我國也確立了具有輕緩化色彩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并在自然人犯罪領域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其實質在于個案考察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并據此進行審前分流。暫緩起訴制度的運行機制系檢察機關在綜合評估涉罪單位認罪、繳納罰金和賠償情況、社會影響力及可改造性等因素后,對其中社會危害性低的涉罪單位作出暫緩起訴的決定,這與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價值取向具有同一性。再次,我國現行司法解釋在一定程度上已確認檢察機關對單位犯罪起訴裁量的權力。2012 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83 條規(guī)定,對應當認定為單位犯罪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在人民法院建議以單位犯罪起訴后,仍以自然人犯罪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審理,并按照單位犯罪中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該條雖系旨在解決檢、法兩家對單位犯罪認定的沖突,但并未限制檢察機關對單位追訴權的自由裁量。

      3.暫緩起訴制度與我國經濟發(fā)展政策相呼應。從美國適用DPA 的案例可見,“安然”事件后,與司法部簽署暫緩起訴協議的多數是美國的大型上市公司、跨國公司,這一方面與上述主體有更廣泛的公共利益聯系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美國保持在特定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不無關系。于我國而言,自上而下推行暫緩起訴制度,允許檢察機關給予一些具有科創(chuàng)優(yōu)勢和市場潛力的企業(yè)試錯和改進的機會,在不違背傳統商事自由理念的基礎上,通過檢察干預,提升企業(yè)管理水平與資源配置效率,培育一批創(chuàng)新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yè),更符合我國當前經濟改革的發(fā)展方向及速度。

      三、我國單位犯罪暫緩起訴制度的設計建議

      美國暫緩起訴協議制度經過三十余年的發(fā)展與改進,已顯示出其在規(guī)范微觀經濟主體經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及市場秩序方面的制度優(yōu)勢。英國于2013 年4 月頒布《2013 年犯罪和法院法》(the crime and Courts Act 2013),確立了法人暫緩起訴制度。可見,法人暫緩起訴制度在英美法系國家已展露國際化的趨勢。如上分析,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充分發(fā)揮鼓勵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規(guī)范市場主體行為的檢察職能為契機,可將單位犯罪的暫緩起訴制度作為檢察機關起訴制度改革和檢察權優(yōu)化配置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具體制度設計時應重點把握以下內容:

      (一)制度實施載體

      在借鑒美國暫緩起訴協議制度的同時,我們應當明確英美兩國檢察機關性質、訴訟模式與我國司法體制存在實質差異。以美國為例,美國檢察機關具有行政與司法的雙重屬性,其刑事訴訟采取當事人主義,控辯雙方均有對訴訟權利的處分權,因此,美國檢察機關在行使起訴自由裁量權時有更多的處分優(yōu)勢,甚至有學者認為簽署暫緩起訴協議實際是檢察機關行使控方處分權的一種表現。檢察機關在訴訟中與當事人處于平等地位,也使“協議”作為權利處分載體更少些制度障礙。而我國檢察機關不僅是公訴機關,也是憲法確認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與涉罪單位在訴訟地位上有所不同,因此在推行暫緩起訴制度時不宜使用DPA形式,可參照現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最大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體現了協商性司法的特點。[8]其基于契約精神卻并未采用契約之形式,而是使用在“協商”的基礎上犯罪嫌疑人單方簽署具結書的形式。我國推行暫緩起訴制度可以借鑒認罪認罰制度優(yōu)勢,采取具結書與承諾書的形式,即在與檢察機關取得初步共識的情況下,由涉罪單位簽署具結書與承諾書,具結書中載明對涉罪事實的自愿承認、對持續(xù)調查的配合、不再犯承諾等;承諾書中明確單位內部治理改進的具體措施和期限、單位的賠償金額、放棄訴訟時效等內容。

      (二)適用范圍

      美國DPA 并未限制適用該制度的單位性質及罪行嚴重程度。結合我國單位犯罪制度建立的歷史背景及當前經濟發(fā)展的需求,考察我國刑事法律制度的包容力及制度實施的可行性等因素,我國暫緩起訴制度適用范圍的設計應把握兩點:第一,僅在單位犯罪領域適用,即應當以刑法分則所規(guī)定的單位犯罪為基礎,排除未成年人以外自然人犯罪的適用,這與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制度實踐基本一致;第二,無論罪行輕重,統一適用于單位犯罪的全部領域。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有兩個區(qū)別:其一,單位犯罪主體為法律擬制,因此僅有罰金刑一種刑罰,單位犯罪的嚴重程度僅體現為罰金的多少,而罰金與賠償問題均已涵蓋在暫緩起訴適用條件中;其二,單位犯罪實行雙罰制,單位與該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均受刑事處罰,這與前述單位的法律擬制性密切相關。單位是人的聚合,單位意志與行為均表現為單位中人的意志與行為,因此即使適用暫緩起訴對單位作其他處理,也并未否認單位中責任人員承擔刑事責任的必要性,故不存在放縱犯罪的擔憂。

      (三)實施程序

      程序公正有著與實體公正同等的法律價值,規(guī)范、嚴密的程序能為單位犯罪暫緩起訴制度的順利實施提供堅實的基礎。暫緩起訴制度應嚴格遵守《刑事訴訟法》與《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建立案件受理、訴訟權利告知、證據審查、檢察機關與涉罪單位協商、涉罪單位簽署具結書并提交承諾書、繳納罰金及賠償損失、聽證、檢委會決定、執(zhí)行監(jiān)督等一系列程序規(guī)范。但單位犯罪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大多為行政犯,因此賦予監(jiān)管機關在暫緩起訴制度中更大的參與權,有利于保障暫緩起訴制度適用的適當性與合理性,為此可在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更好地發(fā)揮監(jiān)管機關的作用。一是聽證程序。參加聽證程序的主體應當包括檢察機關、偵查機關、受害方代表、監(jiān)管機關代表、犯罪嫌疑單位及其辯護人、犯罪嫌疑單位主管人員及其辯護人。通過上述利益主體的參與,檢察機關可以更全面地考察暫緩起訴制度適用的法律及社會條件。二是獨立監(jiān)管人的資格及選任。美國DPA 得以以刑事威懾為基礎推動涉罪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原因,在于獨立監(jiān)管人作用的發(fā)揮。由于目前獨立監(jiān)事制度在我國商事領域的效果尚不明顯,筆者認為獨立監(jiān)管可采取專家組的監(jiān)管方式,由監(jiān)管機關設立專家?guī)欤x取具備法律、涉罪專業(yè)領域、企業(yè)管理等專業(yè)知識及從業(yè)經驗的專家入庫,檢察機關可從專家?guī)熘羞x取3-5 名專家組成專家組,專家組對檢察機關負責,檢察機關對專家組報告中的專業(yè)問題可征詢監(jiān)管機關的意見。

      (四)監(jiān)督機制

      美國檢察機關對暫緩起訴協議的適用有專屬決定權,不受法院司法審查,該點引起學者的廣泛批判。英國《2013 年犯罪和法院法》則明確規(guī)定,檢察官與涉罪法人達成的暫緩起訴協議,只有經法官聽證審查并批準后,方能生效??梢娨?guī)范暫緩起訴制度的實施,防止檢察機關權力濫用,監(jiān)督與救濟機制不可或缺。參照我國《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的規(guī)定,可從三個方面予以監(jiān)督。(1)檢察機關內部監(jiān)督。下級檢察機關決定暫緩起訴的單位犯罪案件應當報上級檢察機關備案,由上級檢察機關通過備案進行日常監(jiān)督。(2)偵查機關的復議與復核權。偵查機關如果認為暫緩起訴決定存在錯誤,可以向檢察機關提出復議,復議如果不被接受,同級公安機關還可向上一級檢察機關提請復核。(3)受害人的申訴、控告權。受害人若對暫緩起訴決定有異議,可向作出暫緩起訴決定的檢察機關或者上級機關控申部門提出申訴、控告。

      注釋:

      [1]參見葉良芳:《美國法人審前轉處協議制度的發(fā)展》,《中國刑事法雜志》2014 年第3 期。

      [2]參見蕭凱:《美國金融檢察的監(jiān)管功能:以暫緩起訴協議為例》,《法學》2012 年第5 期。

      [3]系1999 年6 月時任司法部副部長埃里克·H·霍爾德簽署的《聯邦法人起訴指南》。

      [4]系2003 年1 月時任司法部副部長拉里·D·湯普森簽署的《聯邦商業(yè)組織起訴指南》。

      [5]分別是指2006 年12 月時任司法部副部長保羅·J·麥克納爾蒂簽署的《聯邦商業(yè)組織起訴指南》(修正);2008 年3 月時任聯邦檢察長助理克雷格·S·莫福德發(fā)布的《法人暫緩起訴協議和不起訴協議獨立監(jiān)事的選人和履職》;2010 年5 月時任聯邦檢察長助理加里·G·格林德勒發(fā)布的《法人暫緩起訴和不起訴協議獨立監(jiān)事履職補充指南》。

      [6]參見郭林將:《論暫緩起訴在美國公司犯罪中的運用》,《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 年第7 期。

      [7] 同前注[6]。

      [8]參見葉青、吳思遠:《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邏輯展開》,《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 年第1 期。

      猜你喜歡
      法人檢察機關犯罪
      法人征訂(新)
      法人(2023年9期)2023-12-01 14:50:14
      法人形象廣告
      法人(2023年9期)2023-12-01 14:50:12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增強打造世界領先內生動力——中國石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實踐與思考
      中國石化(2021年8期)2021-11-05 07:00:06
      非營利法人破產特殊制度安排研究
      研究生法學(2020年6期)2020-04-13 07:58:42
      Televisions
      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探析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4
      檢察機關強化刑事訴訟監(jiān)督權的法理闡釋
      什么是犯罪?
      重新檢視犯罪中止
      淺議檢察機關會計司法鑒定的主要職責
      九寨沟县| 杭锦后旗| 穆棱市| 铜鼓县| 女性| 巴林左旗| 新和县| 江口县| 蓬溪县| 扎兰屯市| 尤溪县| 多伦县| 紫金县| 永善县| 中牟县| 新宾| 桐城市| 丘北县| 武夷山市| 高阳县| 浠水县| 岚皋县| 怀宁县| 萨嘎县| 霍林郭勒市| 县级市| 布尔津县| 溧水县| 长寿区| 易门县| 灵台县| 房山区| 额尔古纳市| 永济市| 河东区| 霍城县| 察哈| 昌江| 浦县| 密云县|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