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浩然,吳少松,柴松園,李東旭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廣東深圳518045)
清遠瀚清華府(一期)位于清遠市清城區(qū),清輝北路西側,清遠市第一中學北側,占地面積約4.9×104m2,總建筑面積為2.34×105m2,其中,地下室1層,建筑高度4.8m,設有機動車庫、消防水池及設備用房等,車庫部分為錐形柱帽式無梁樓蓋結構。
地下室無梁樓板柱體結構負載較大,柱頂須設置柱帽,且多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單傾角柱帽。然而無梁樓板柱帽的施工一直是一個重難點,按照傳統(tǒng)的施工方法,單傾角柱帽的模板多由4塊大小和形狀相同的梯形模板現(xiàn)場拼裝,梯形模板連接的陽角部位因接觸面較小極易漏漿,同時梯形模板由多塊臨時切割的木模板組合,受切割加工精度影響,模板與模板之間接縫不易嚴密,柱帽模板的加固、支撐體系搭設難度大,費工費力,并且傳統(tǒng)的斜撐法支模技術,容易將模板頂升上去,導致錯臺漏漿。
要解決以上問題,需要一種能夠有效避免錯臺漏漿現(xiàn)象,保證工程質量好、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并且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支設方法和對應的模塊化模板。
根據(jù)既有地下室頂板結構施工圖、柱帽大樣圖繪制CAD柱帽模板簡圖,如圖1所示,明確各模板構件位置。
新型的柱帽模塊化模板最上層為1#坡面斜板,1#模板由第一級模板A組和B組組成。A組為2塊形狀相同且相對設置的梯形模板,B組形狀同A組,但其上、下底分別比A組對應短8cm,采用2塊大板包2塊小板的方式組合成單傾角柱帽。
為了使模板之間接縫更加嚴密,分別對應設置倒角。B組模板的兩側腰與A組模板相接的位置設置倒角;A組、B組模板與框架柱模板相接的底面設置與柱帽傾角角度相同的倒角;A組、B組模板與樓板模板相接的底面設置與柱帽傾角角度互為余角的倒角。
為增加模板支撐的穩(wěn)定性,在1#坡面斜板下方加設多個2#直角三角形加強肋板(見圖2),間距100mm,并沿柱帽模板周向分布設置;2#模板嵌入柱帽模板下端且其底角與柱帽傾角角度互為余角,2#模板豎向直角并與柱帽模板側面共面,利于將混凝土對柱帽模板的側向壓力轉化為對鋼管支撐的水平力和豎向力,充分發(fā)揮橫桿與立桿的力學性能。
圖1 柱帽CAD簡圖
圖2 加強肋板CAD簡圖
加強肋板與坡面斜板之間用鋼釘連接,每兩塊加強肋板之間設置3根木枋固定。將1根木枋2#A以水平方向側向固定在三角形板下部直角邊的側面,用于穩(wěn)定三角形肋板;再將1根木枋2#B側向固定在三角形板的斜邊的側面,用于柱帽側模與三角形板的固定;最后將1根木枋2#C固定在三角形板的豎向直角邊,增大其與支撐架的接觸面積,減小變形;各木枋均可采用釘子固定。
為進一步加強柱帽主體模板的穩(wěn)定性,在直角三角形加強肋板側面垂直于肋板面設置45mm×95mm的木枋背楞3#A,在肋板下方添加與木枋背楞3#A同向背楞3#B,間隔600mm。橫向頂撐與加強肋板2#側向木枋背楞3#A相接,以其為著力點,保證混凝提澆筑時柱帽模板橫向穩(wěn)定性。
本項目設有Revit小組,進行柱帽模板圖紙深化工作。模板3D模型按1∶1進行構建,各級模塊按編號順序分別建族,待組裝完成且合理可行后,輸出詳細CAD圖紙。
本項目考慮到綠色、節(jié)能及環(huán)保等要求,柱帽模板采用舊模板再利用的原則,回收地下室結構墻所用木材,由木工按照CAD圖紙加工而成。
在拼裝場地內,將各零部件按“四塊一組”的原則進行拼裝。其中,2對一級模塊基礎為1#A和1#B,之后由2#、2#A、2#B、2#C、3#A和3#B依次拼裝而成,拼裝成品誤差≤10mm。不符合規(guī)格者,將送回加工場地集中修正。
此階段,會把4個一級模塊拼裝為一個整體,為柱帽模板總成階段。在拼裝場地中,將成批量組裝完成的柱帽模板就尺寸誤差和整體穩(wěn)固性2方面進行安裝前預檢,尺寸誤差大于20mm者送至加工場地修正,整體穩(wěn)固性差者分析原因送至加工場地或者就地二次拼裝處理[1]。
待現(xiàn)場地下室頂板、柱模板、滿堂腳手架搭設完畢后,將成品柱帽模板在預留空位集中進行安裝。安裝過程中需要注意,柱帽模板與地下室頂板模板和柱模板銜接處的陰陽角加固處理,以及柱帽模板板側頂撐加固,需保證混凝土成型效果平整美觀[2]。
這是一種新型的柱帽模板總成,利于柱帽模板陽角拼縫更加嚴密,柱帽模板整體性更強,不易發(fā)生脹模、跑?,F(xiàn)象,混凝土成型效果佳;而且搭設簡便,降低了工人安裝難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所用原料皆為舊模板再加工而成,節(jié)約了材料成本,直接降低了工程的不必要支出。
此工藝從根本上順應了綠色施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發(fā)展需求,是一種符合當代思想浪潮的新工藝,再者在本工程中的成功實施,進一步證明了該工藝的成熟和實用性,可大面積推廣應用。本次在傳統(tǒng)工藝基礎上節(jié)約成本、改良工序的優(yōu)化,為諸多中小型建筑企業(yè)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實可行的創(chuàng)新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