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雯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面臨家長問題時會有很多困難。但我們不能因此就避開和家長的正面交流,應(yīng)該努力去了解家長的心理想法、理解他們的擔憂,用真誠的態(tài)度與他們溝通,及時把問題處理好。我們可以向有經(jīng)驗的前輩教師借鑒與家長溝通的方法,也可以通過閱讀相關(guān)的書籍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比如《家園共同體的建構(gòu)——幼兒園家長工作的方法與策略》這本書。在書里我們能夠更全面、更透徹地了解各種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的關(guān)注點在哪方面,并給予了科學的指導(dǎo)方法,這對我們開展家長工作提供了針對性的幫助。
家長的不同類型。
一、祖輩家長
(一)每天主動與祖輩家長打招呼
祖輩家長可能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心態(tài),非常在意別人是否尊重他們,尤其我們年輕老師,所以我們要主動表達對祖輩家長的熱情,他們來接送孩子時熱情地與其打招呼。
(二)要關(guān)照到不同個性的祖輩家長
祖輩家長們的性格都不同,有些比較熱情、善交談,會主動與教師交流孩子的情況,而有些祖輩家長認為自己是長輩,班級中的年輕教師是晚輩,就不愛主動與我們說話,對于這類家長我們要主動“出擊”,尋找機會與他們交流。
(三)要經(jīng)??洫勛孑吋议L
祖輩家長希望老師能夠經(jīng)常表揚自己的孩子,表揚孩子就是表揚他們自己,他們希望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得到認同。因此我們要根據(jù)老人這種心理需要,努力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教師是很關(guān)心孩子的。特別剛開始與祖輩家長接觸時,要多夸夸孩子的進步,少說孩子的不足。
(四)要始終尊重祖輩家長
尊老是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具備的美德,作為教師更應(yīng)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言傳身教。祖輩家長雖然在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文化水平等方面普遍比較落后,但是他們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與經(jīng)驗,并且他們會認為自己就是對的,所以當教師向他們指出問題或者不足時,他們往往會不愿接納。那我們應(yīng)給予理解與尊重,但不能忽略他們的想法和看法。我們可以通過做一些細節(jié)的小事來贏取祖輩家長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情感關(guān)系。
二、高學歷家長
班里會有一些家長文化程度比較高,對于孩子教育的關(guān)注也會格外重視。他們對于孩子的教育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也會對幼兒園的教育和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議。雖然與高學歷家長在溝通上比較順暢,但是他們對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會比較自信,有時還可能會故意“刁難”老師,所以我們針對這些家長要提供相應(yīng)的對策。
(一)采用反問、追問和提供問題線索的交流方式
高學歷家長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強,教師在與他們交流時應(yīng)采用討論、商量的方式,特別是反問、追問的方法。這類家長會進行自我反思,從自身找到問題,從而心服口服地接納教師的觀點和建議。
(二)要嚴于律己,表現(xiàn)出為人師表的良好素養(yǎng)
高學歷家長一般對自身的要求會比較高,相應(yīng)的,他們也會高要求來對待教師。他們希望孩子所在班里的老師是嚴謹規(guī)范的、認真負責的。所以我們與他們交流互動時要格外注重專業(yè)知識和細節(jié),得到他們的認可。
(三)要善于利用關(guān)鍵事件展開溝通
我們要抓住高學歷家長的著重關(guān)注點或者是與之相契合的地方作為溝通的切入點,這樣他們才會認同和接納我們所提供的一些信息和指導(dǎo),從而推動雙方的成長。
(四)讓高學歷家長客串教師,體悟幼兒教育的特點
高學歷家長一般都很樂于參加幼兒園的一些活動,我們可以請這些家長來幼兒園“客串”教師的角色,讓他們親身體驗教師的不易、體悟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從而更加理解、認同教師。
(五)與高學歷家長溝通時,教師應(yīng)盡量描述事件而不要加以評價
高學歷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能力發(fā)展有清楚的認識,教師只要將孩子的表現(xiàn)如實闡述就可以,無需加以評價,不然可能反而會使得家長與教師間產(chǎn)生誤會。
三、低學歷家長
班里肯定還會有部分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相比高學歷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需要老師更多的幫助。也因為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看待事情和分析問題時都比較表面,不會主動去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雖然他們同樣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方式方法上常常有誤。他們會比較依賴教師和專家,往往專家怎么說就立馬怎么做,也不考慮是否合適。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他們也顯得缺乏自信,因此,在與他們溝通時要找到問題的關(guān)鍵,幫助他們增強教育孩子的能力。同時在不斷的互動中提高他們的參與感,從而對教育孩子上越來越有信心。
(一)要多給低學歷家長一些關(guān)注、鼓勵和幫助
低學歷家長會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認為教師會看不起他,對教師產(chǎn)生懼怕心理,往往避而遠之。作為教師我們就應(yīng)該熱情主動地和他們溝通,讓他們覺得自己同樣是受尊重的,教師并不會因此而不公平對待。
(二)要給低學歷家長更具體地指導(dǎo)策略
低學歷家長信賴教師提供的一些教育方法,但因為他們自身沒有什么具體想法,所以孩子的進步不明顯,他們就會放棄教育。因此,教師在提出要求時,要給予具體明確的方法和策略。教師不要只簡單地對他們說“你回家要讓孩子多加練習”,而是要說清楚讓孩子什么時間練、怎么練,這樣對低學歷家長的幫助才會落到實處。
(三)要讓低學歷家長感受到自己也是有長處的
低學歷家長會感到自己與高學歷家長的差距很大,在家園活動中不會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試著去發(fā)揮他們的長處,調(diào)動他們參與班級工作的積性,同時也能夠帶動幼兒的發(fā)展。
(四)要維護低學歷家長的參與權(quán)
教師在開展班級集體活動時要面向全體,做到公平、公正。考慮到家長的立場和經(jīng)濟承受能力,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對自己提高信心,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
(五)要引導(dǎo)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勢,讓家長看到希望
在與低學歷家長溝通時要多傳遞一些他們孩子的正面信息,還要不斷地跟進與他們的交流,根據(jù)孩子的轉(zhuǎn)變及時溝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以及他們的反饋。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yīng)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蔽覀円欢ㄒ皶r、有效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建立情感的橋梁,用誠心換誠心,必可以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