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孫昊
如果您關注近幾年國內幾大物流展會的話,相信您肯定會產生一個印象:原來我們的物流行業(yè),乃至我們的生活,都已經達到如此高的智能化程度啦!
近年來,各類智能設備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令人目不暇接。在展會現場,最令人矚目的永遠是各種自動化、智能化產品解決方案:交叉帶分揀機、貨到人系統(tǒng)、類KIVA機器人……各種花樣繁多的設備“秀”得人眼花繚亂。更有甚者,一些做傳統(tǒng)設備的老牌企業(yè)和中小企業(yè)也“緊跟潮流”,把展位裝飾得更加“現代化”?!艾F在,展位上若不擺一臺AGV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不管是不是自己做的,起碼你得有一臺放在那‘裝點裝點’。你說這到底正不正常?”一位展商苦笑著向筆者吐槽。筆者相信,這位展商的感受也正是不少業(yè)內人士共同的感受:中國物流裝備智能化程度,真的到達眼前展會上看到的程度了嗎?
隨著我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全國范圍內都開始鼓勵技術創(chuàng)新和精益制造。作為制造業(yè)重要組成部分的物流設備制造行業(yè),也開始走向以自動化、智能化思潮為指導理念的新時代。從過去以叉車等搬運機械,以及貨架、托盤等基礎傳統(tǒng)物流設備制造為主的業(yè)態(tài),逐漸轉化為自動化立體庫、密集倉儲以及各種分揀解決方案等高技術含量產品百花齊放的新市場形態(tài)。特別是隨著中國民族企業(yè)研發(fā)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yè)掌握了核心技術,一時間新興企業(yè)如過江之鯽,整個行業(yè)呈現出一片花團錦簇繁榮狀態(tài)。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繁榮的表象下,中國市場現階段對于這些頂尖技術的需求量與市面上“新概念、新技術”的宣傳力度相比,并不完全匹配。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涌入這一領域,供給進一步大于需求,勢必會加劇市場競爭。從長久來看,過于激烈殘酷的競爭,并不能更好地促進行業(yè)的發(fā)展,而是會催生一些對市場不利的現象。因此,在這個大家都把目光投向高度自動化的時代,有不少企業(yè)開始冷靜地分析形勢,并提出了”適度自動化“的理念,呼吁裝備制造商切莫好高騖遠,盲目跟風,而是要真正地去貼近客戶的需求,了解客戶想要什么,到底什么程度的自動化、智能化才能真正為客戶實現效率與成本的平衡。特別是在目前中國市場的成長階段,許多設備使用者其實對自己的需求并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有的企業(yè)想要好產品,卻囊中羞澀;有的企業(yè)卻想當然,認為貴的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就產生了”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土豪心態(tài)。面對這些誤區(qū),設備制造商要擔負起教育客戶,培育市場的責任,幫助買家明確自己的需求,再為他們提供合適的產品解決方案。
在這個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不管是作為設備制造者還是終端用戶,都不能被眼前的亂花所迷惑,而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認清現階段企業(yè)的真正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迎來一個真正的需求爆炸時代,我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智能化物流設備正在走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