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美玲
受制度因素、文化因素的影響,中國古代文學以男性為主體,女性文學長期是我國古代文學的薄弱之處。但近百年,文學形式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女性文學深入到人文領域,基于對古代文學的性別研究,分析兩性創(chuàng)作的獨特之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近百年中國古代文學的性別研究,并對基本理論進行了梳理以及探討,對內容進行了全面反思,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經驗借鑒。
對古代文學進行性別研究主要基于近百年,人們的思想文化空前繁榮,人們的兩性觀念逐漸開放,并滲透到古代文學領域。古代文學標榜男性文學,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制度文化決定了女性的身份、地位乃至于視角,雖然女性文學比較薄弱,但在古代文壇上仍占據(jù)一定的地位,基于性別對近百年古代文學的研究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近百年古代文學性別研究發(fā)展
近百年對兩性文學的考察源自20世紀初期的思想文化運動?;谛挛幕枷氲臐B透,性別研究進入文學創(chuàng)作的視野,20世紀前半葉,人們對古代女性文學進行了搜集和整理,到后半葉,人們重視文學人文情懷的審視。總體分析,改革開放后,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性別意識產生,但仍受傳統(tǒng)思路限制,直到女性問題研究中心開展國際研討會,對文學中的女性意識進行了滲透。
二、古代文學性別研究價值體現(xiàn)
(一)文獻考辨
基于性別角度對古代文學進行研究,主要基于生活環(huán)境、文化背景、藝術特征等幾個方面,綜合20世紀90年代前后對文學性別的研究,其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女性文學是學術研究的基礎,男性文學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很多女性文學反映了社會背景與思維理念,仍廣為流傳,但細節(jié)環(huán)境無從考察,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存在極大的疑問。例如,對古代文學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清照進行生平考察尚還存在難度,尋找文學創(chuàng)作蹤跡便十分困難。但就近百年的研究,筆者考察了眾多女性文學家的評傳,并對相關資料進行了整理、匯編。《歷代婦女著作考》涉及女作家118人,著作144種?;谛詣e的文學研究,為史料考辨奠定了基礎,開拓了視野。
(二)文化內涵
基于性別角度分析古代文學,具有十分豐富的性別文化信息。在研究過程中,基于不同角度的切入,對性別文化內涵進行研究,其中涉及家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并深入研究女性文學的性別文化內涵。以明清時期的文學作品為例,張宏生對清代女性的詞作進行了探討,甚至對江南地區(qū)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特征進行了分析。基于文化內涵分析,近百年的研究試圖深入考察女性的精神世界,并將其還原至特定的文化語境之中。
(三)審美特質
基于性別視角對古代文學進行研究,研究會很自然地發(fā)現(xiàn)男性文學與女性文學之間的差異,在差異分析中闡述兩者的審美特質。胡明在《古代婦女文文學》按照時間順序,分析了古代女性文學的歷史形態(tài)、人為內涵,探討文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鄧紅梅的《女性詞史》對女性詞作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并對其進行了審美分析。
(四)文學批判
基于近百年的文學性別研究,學術界關注性別的文學批判。蔣寅在評價女性文學的過程中也對其進行了嚴格的批判。徐興無在《清代王照圓》一文中對學術活動的性別角色進行了研究。在文學批判領域,女性一直十分微弱,人們應在性別文學研究中開展鑒賞活動,使其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三、兩性文學互動影響研究
(一)文化內涵綜合性探討
基于性別角度的古代文學研究大都集中在女性文學中,很多學者為了保障研究的多元化,對兩性之間的文學互動進行了研究?;谖膶W文化內涵的研究,女性精神發(fā)展出新態(tài)勢,研究也隨著思想的發(fā)揮而不斷進步,就研究現(xiàn)狀分析,其幾乎已經定格在康正果的《風騷與艷情》之中,書中基于性別視點明確了研究內容,將研究思路劃分為“女性文學”“文學女性”。
其間,很多人基于交互性對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進行了分析。葉嘉瑩在《論詞學之困惑》一文中溢出了《花間集》中的男性詞人,闡述了男性文學中利用女性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的思路,并將其攝納為雙性人格。在文學研究中,學者肯定了男性文學女性化的認同,并闡述了此種表達方法的內在價值。馬玉平基于敘事角度考察劇本的性別傾向,對文學中的性別現(xiàn)象進行思考。另外,李祥林基于戲曲的角度對文學性別交互性進行分析,研究了戲曲文化中的性別原型。
(二)經典文本性別審視
在對眾多經典文本進行研究過程中,很多學者基于性別角度對文本進行重新審視,并提出獨特的見解。在文本解讀研究中,基于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進行文本分析的學者以孫紹先為代表,其在《英雄之死與美人遲暮》中闡述了更加深層的內涵?!都t樓夢》作為古代性別文化研究的代表作,書中將女性刻畫得淋漓盡致,但曹雪芹是個男子?;诮倌甑难芯?,很多人將其稱為男性思想中的女性世界,很多學者基于性別角度對其進行了批判。
古代很多文學作品滲透著性別傾向,一些學者在性別研究中給予男性話語權中的愛情進行了批判。對于《聊齋志異》,部分學者將其稱為“情愛烏托邦”,其中將女性雄化、男性雌化。對經典文學進行性別研究的學者較多,很多文學中呈現(xiàn)了對男權社會的批判,實現(xiàn)對文化的批判,是近百年文學性別研究中的主要著力點。
(三)文學性別關系考察
基于古代文學的研究,女性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其在文學作品中呈現(xiàn)出更加復雜的特征?;谛詣e因素對文學進行全方位的考察,人們勢必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制度,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文化,實現(xiàn)對文本的創(chuàng)作。部分學者探討了個體性別意識與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并滲透著濃切的人文關懷。例如,俞士玲對女性文學的興起與發(fā)展要素進行了論述,并從男性參與、女性自省的角度,對文學興起的原因與狀態(tài)進行了探析,闡述了性別文化的客觀演變?;谖膶W與性別關系的研究,很多學者在此路上攀行,研究了文學中的女性觀和女性問題。黃霖在《笑笑生筆下的女性》中深刻剖析了《金瓶梅》中的女性觀和女性問題。人們可以將社會思想與性別因素綜合來考察文學,彰顯文學活動的立體性,比較切合實際。
(四)兩性研究狀況檢視
基于學術研究史的發(fā)展角度,很多學者對兩性文學研究進行了梳理、總結和研究。學者張宏生清晰地論述了20世紀女性文學研究的面貌。基于女性主義批判角度分析,男權主導下的文學環(huán)境不可避免誤讀了女性文學作品。當前,很多學者在研究中對女性文學進行了重讀,旨在糾正以往的話語霸權。例如,在研究賀雙卿時,其籍貫、作品真實性有待考證,學者在20世紀90年代對文本進行了重新解讀,應用內證的方法,確認其真實性。史振林在《西青散記》中對賀雙卿的記敘進行了重新考察。在近百年的兩性古代文學研究中,很多學者不斷打破原始的觀點,對其進行重新論述,并在不斷考證中提出新證據(jù)。
四、結論
基于現(xiàn)代化視角對古代文學性別進行討論,立足傳統(tǒng),指導實踐,基于文學領域的研究,科學地審視兩性文學中的獨特藝術之美,能夠為現(xiàn)代文學注入新的血液。在近百年對古代文學性別研究之中,基于探究思維與批判精神的融合,還需要納入更加有效的實踐,吸收現(xiàn)代主義的人文情懷,使其能夠多學科交叉互補,促進文學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