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外STEAM 教育現(xiàn)狀及其啟示*

      2019-01-30 06:46:18梁芳美王運武鄭慧茵黃春玲龍曉婷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9年18期
      關鍵詞:課程教育教師

      梁芳美,王運武,鄭慧茵,黃春玲,龍曉婷

      (江蘇師范大學 智慧教育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在世界經濟快速發(fā)展、科學力量不斷加強的21 世紀,對教育領域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具有高度綜合性的STEAM 教育成為21 世紀教育的熱點之一。STEAM 教育指的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和數(shù)學(Mathematics)合并起來的學科綜合教育的簡稱。美國新媒體聯(lián)盟(New Media Consortium,簡稱NMC)發(fā)布的《新媒體聯(lián)盟地平線報告》(2015 基礎教育版)指出:在未來一到兩年內,STEAM 教育將在全球興起,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一種全球性的科技教育戰(zhàn)略,并且將對學校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產生重要影響。[1]

      自從STEAM 教育理念被提出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和相關研究人員對其展開了探索和研究,也引起了多個國家對培養(yǎng)STEAM 綜合型人才的重視。STEAM 教育與STEM 教育在理念與目標上并無本質差異,本文對近幾年國內外STEM 教育和STEAM 教育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相關梳理,以期對國內STEAM 教育的發(fā)展進步提供一些參考。

      一、國外STEAM 發(fā)展戰(zhàn)略

      1.國外STEAM 政策

      (1)國外STEAM 教育發(fā)展脈絡

      STEAM 教育是在STEM 教育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STEM 教育最初是起源于美國。美國STEAM 教育的發(fā)展脈絡大致可分為STS-STEM-STEAM 三個階段[2]。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與社會(Society)英文首字母的縮寫。20 世紀60 年代末,美國開始進行STS研究[3],致力于探索科學技術對社會人文的聯(lián)系與價值意義;1954 年,法國著名的技術哲學家雅克·埃呂爾(Jacques Ellul)出版了《技術社會》(The Technological Socitety)[4]一書,分析了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日本有多所大學開始成立STS 教育研究會、STS 教材研究會等組織,將STS 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得益于STS 的研究成果,之后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學者越來越多,相關話題也逐漸得到深入研究,慢慢發(fā)展成了現(xiàn)在的STEM、STEAM 教育。

      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美國STEM 教育根源于當時局勢與經濟安全的國家目標,教育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再加上美國在國際數(shù)學和科學評測趨勢(TIMSS)中的排名明顯落后于許多國家,美國政府不得不加強對數(shù)學與科學教育的關注。[5]1986 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Board,簡稱NSB)發(fā)表的《本科的科學、數(shù)學和工程教育》(Undergraduate Science,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報告被認為是美國STEM 教育集成戰(zhàn)略的里程碑,也是STEM 教育的開端。[6]自此,以美國STEM 教育為借鑒模板,不少國家也開始了STEM 教育研究。

      (2)國外STEAM 教育的政策

      1996 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fā)表了《塑造未來:透視科學、數(shù)學、工程和技術的本科教育》報告,針對當時的國家形勢和教育問題,提出了“要大力培養(yǎng)K-12 教育系統(tǒng)的師資問題”。2007 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關于STEM 教育的第一步正式法案《美國競爭法》,全稱為《為有意義地促進一流的技術、教育與科學創(chuàng)造機會法》(America Creating Opportunities to Meaningfully Promote Excellence in Technology,Education,and Science Act),其中“教育”這一部分內容涉及到教師教育、STEM 教育、外語教育和本科生研究生獎學金等四個方面[7]。

      除美國之外,英國在2002 年的時候就已經把STEM 教育正式寫入政府文件,2004 年,由英國貿工部、財政部、教育和技能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英國《2004-2014 年科學與創(chuàng)新投入框架》(Science &Innovation Investment Framework 2004-2014)計劃,將STEM 教育重心拓展到科學教師和講師的質量、學生在GCSE 階段的學習等內容上。[8]2014 年,英國文化學習聯(lián)盟(Culture Learning Alliance)發(fā)布了名為STEM+ARTS=STEAM的報告,強調要為年輕人創(chuàng)造能夠實現(xiàn)自我潛能的社會環(huán)境。[9]早在上世紀90 年代,芬蘭就出臺了LUMA 計劃,LUMA 是芬蘭語的STEM,這項計劃的目標是加強STEM 學科教育實踐和加強學生對這些學科的學習興趣。

      受美國STEM 教育的影響,德國也開始關注科學、工程和技術等學科教育的投入,開始進行MINT 教育(由于語言的關系,德國的STEAM 教育被稱為MINT 教育,即Mathematik,Informatik,Naturwissenschaft und Technik 的首字母縮寫)[10]。德國于2008 年制定了《德累斯頓決議》,將MINT 教育列為教育發(fā)展重要目標,并成立了政府與企業(yè)間的“MINT 創(chuàng)造未來”聯(lián)盟,大力加強中小學MINT 專業(yè)教學。

      2.國外STEAM 戰(zhàn)略規(guī)劃

      (1)填補勞動力缺口,提升就業(yè)競爭力

      我國學者楊亞平[10]認為,德國開展MINT 教育的主要動機是因為缺乏高質量MINT 勞動力,尤其是2012年僅工程師的缺口就高達10 萬。故而,德國聯(lián)邦教育與研究部在其調查報告《MINT 展望——MINT 事業(yè)與推廣指南》(Perspektive MINT——Wegweiser für MINT-F?rderung und Karrieren in Mathematik,Informatik,Naturwissenschaften und Technik)[11]中明確指出聯(lián)邦政府活動的重心是要保證勞動力的數(shù)量和質量。因此,德國MINT教育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更多地是源于勞動力的短缺問題,依靠工業(yè)的反哺,傾向于設立第三方獨立機構來提高學生的STEAM 技能。

      而日本自從深陷2003 年的“PISA 危機”(PISA Shock)后批評浪潮不斷,促使政府對其勞動力市場和教育體系進行了深刻反思,逐漸發(fā)現(xiàn)了基礎教育的薄弱之處,開始修改課程大綱,加強中小學階段STEM 學科的課程學習,并鼓勵科學教育項目的開展,激勵學生投身于科學事業(yè),以帶動日本科研的發(fā)展,進而提升日本在國際上的經濟競爭力。[10]2017 年,英國公布的《建立我們的工業(yè)戰(zhàn)略綠皮書》中提出,技術教育是英國現(xiàn)代工業(yè)的核心,該戰(zhàn)略還將促進數(shù)學教育的發(fā)展和解決STEM技能短缺問題。

      (2)實踐科學與創(chuàng)新教育雙向培養(yǎng)

      2006 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布什在其國情咨文中公布一項重要計劃——《美國競爭力計劃》(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ACI),提出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具有STEM 素養(yǎng)的人才,并稱其為全球競爭力的關鍵。[12]之后,美國政府更加關注STEM 教育領域,鼓勵學生主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培養(yǎng)其綜合科技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2016 年9 月,美國研究所(AIR)與美國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名為《STEM 2026:STEM 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愿景》(STEM 2026:A Vision for Innovation in STEM Education),對于STEM 教育在未來十年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愿景。[13]

      對于韓國來說,盡管在2011 年TIMSS 項目中科學成績排在第1 位,數(shù)學成績排在第2 位,但是數(shù)學課程的自信心和愉快度在50 個國家中分別排在第47 位和第49 位,科學課程的自信心和愉快度分別排在第50 位和第47 位[14],從中可以看出韓國學生對上述兩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思維受限,往往很難把握一些綜合型的創(chuàng)新項目。因此,韓國的教育科學技術部曾在2011 年的業(yè)務報告中提出,要強化旨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小學、初高中的STEAM 教育。截至2016 年,該國已有16 所小學、初中和高中被定制為STEAM 實驗校,這些學校的數(shù)學、科學、技術、家政和藝體能課程的20%采用STEAM 教學模式。[15]

      (3)政府加大STEAM 教育投入

      為了加強德國高??蒲心芰?,培養(yǎng)更多的MINT 人才,2016 年6 月,德國默克爾總理與各州州長簽署決議,決定將2005 年起實施的針對德國一流大學建設的資助計劃“精英倡議”(Exzellenzinitiative)拓展為“精英戰(zhàn)略”(Exzellenzstrategie),新一批“精英集群”將從2019 年初起每年接受總額高達3.85 億歐元的撥款資助,為期7年。[16]前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曾宣布實施“連接教育”計劃,[17]計劃到2018 年,讓99%以上的美國學生受惠于最新一代的互聯(lián)網寬帶技術,最大限度地滿足K-12 階段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師生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實現(xiàn)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

      (4)全民參與創(chuàng)新STEAM 教育

      由于STEAM 教育涉及到的學科數(shù)量較多,且類型偏向理工科,需要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計算思維,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SETAM 的學習。

      美國國家科學與技術顧問委員會在2013 年向國會提交的《聯(lián)邦政府關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STEM)教育戰(zhàn)略規(guī)劃(2013-2018 年)》中設定,“未來10 年,增加傳統(tǒng)上未受STEM 教育重視群體的STEM 大學畢業(yè)生數(shù)量,改善婦女參與STEM 的機會和途徑”。[18]之后,美國聯(lián)邦政府通過設立少數(shù)群體的STEM 獎學金、成立科學研究中心進行發(fā)展和評估研究等組織,以聯(lián)邦項目資助的形式提升傳統(tǒng)上未受重視的少數(shù)群體(Underrepresented Minorities,URMs)對STEM 的參與度。[19]2017 年2月28 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了“激勵下一代女性太空先鋒者、創(chuàng)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法案”,鼓勵更多的女性和K-12 女孩學習并進入STEM 領域,以促進全民參與STEAM 教育,擴大美國STEAM 教育的影響力。[20]

      芬蘭開展的LUMA 項目的總體目標是“人人學習STEM”,通過開展一系列非正式的活動,將個人、社會和職業(yè)目標相結合,培養(yǎng)青少年未來從事STEM 相關職業(yè)的興趣。

      二、國外STEAM 研究和實踐現(xiàn)狀

      1.國外STEAM 研究現(xiàn)狀

      由STEM 到STEAM 教育,加入的藝術領域說明當代學者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2006年,來自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G.Yakman 在STEM教育的基礎之上提出STEAM 教育,即將藝術(Arts)融入到STEM 教育中,強化學生的藝術熏陶和人文底蘊。2011 年,英國國家科學技術與藝術基金會(NESTA)發(fā)布了《未來一代》報告,倡導將藝術類課程加入到STEM 教育中。同年,韓國教育部發(fā)布《搞活整合型人才教育(STEAM)方案》,提出融入人文藝術知識,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已有多項研究表明,藝術與STEM 課程的融合,能促進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STEM學科的深入學習與發(fā)展。[21]因此,我國學者李剛、呂立杰[22]提出如何把藝術教育融于科學等學科是STEAM 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藝術如何安放也成為近幾年各國STEAM 領域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隨著人們對人文社會和精神情感的關注增強,在STEM 的體系中,勢必會陸續(xù)加入其他學科的核心思想,不會止步于“藝術”學科,可能會有社會科學課程(Social Studies)和歷史等。[23]但始終離不開跨學科整合的思想,而其整合的難度會隨著學科數(shù)量的增加和學科跨維度的擴大而變得越來越復雜,要解決的實際難題也會越來越龐雜,這也是STEAM 被提出之后需要探究并尋求解決方案的難題。2015 年12 月,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奧巴馬簽署了《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法》(The Every Students Succeeds Act,簡稱ESSA)法案,提出將藝術教育并入K-12基礎教育常規(guī)教學中,旨在與STEM 教育共同幫助學生獲得21 世紀核心素養(yǎng)。2018 年3 月,在西雅圖舉行的全美藝術教育學會大會以“STEAM”為主題直擊教育熱點,與會者進一步探討了STEAM 教育的相關內容。

      2.國外STEAM 實踐現(xiàn)狀

      2017 年9 月12 日,經合組織(OECD)與德國聯(lián)邦教研部(BMBF)、各州文教部長聯(lián)席會議(KMK)共同在柏林舉行的《教育概覽2017:OECD 指標》(德文版)研究報告發(fā)布會上,對于德國MINT 教育積極評價,認為德國教育體系整體在46 個OECD 成員國中的貢獻力較強,MINT 教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24]

      根據(jù)STEAM 教育理念,美國建設了很多STEAM 實驗室,設計基于項目、活動以及問題的學習情境,便于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進行產品的研究、設計和開發(fā)。趙慧臣[25]等人曾做過統(tǒng)計,具有代表性的STEAM 實驗室有:波士頓藝術學院STEAM 實驗室[26]、曼哈頓兒童博物館STEAM 實驗室[27]、新罕布什州兒童博物館STEAM 創(chuàng)新實驗室[28]、貝爾沃堡小學STEAM 兒童實驗室[29]、格林威治學院STEAM實驗室[30]以及提頓縣學區(qū)數(shù)字制造實驗室[31]。東非肯尼亞等國家盡管在教育中很少提及STEM、STEAM 這樣的詞匯,但卻把科學教育融于當?shù)氐纳鐣幕榫持?,這些情境可以認為是科學和工程學等學科教育的基礎。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育系的大衛(wèi)·安德森教授[23]等表示,肯尼亞的教師常常采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或用到的案例來進行教學實驗,通過這樣的方式將STEAM 教育的理念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在實踐中的跨學科協(xié)同合作,在“做”中學,提升了其科學和工程能力。

      近年來,這些國家STEAM 課程在實踐過程中更強調的是學生要能夠從生活中挖掘并發(fā)現(xiàn)實際問題,通過運用綜合學科知識去探索、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這才是STEAM 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

      三、國外STEAM 對我國未來發(fā)展的啟示

      STEAM 教育在歐美國家發(fā)展較為成熟,在亞洲地區(qū)日韓等國處于領先地位。2016 年,我國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跨學科學習(STEAM 教育)、創(chuàng)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2]由此可見,STEAM 教育已逐漸進入國家層面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近年來,我國還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促進STEAM 教育發(fā)展。當前我國正處于趕超階段,仍面臨許多的困難與挑戰(zhàn),因此,可以借助國外的STEAM 教育范例,探索和尋找更適合我國STEAM 教育發(fā)展的路徑。

      1.明確STEAM 教育本土化發(fā)展方向

      教育部在《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未來五年要“探索STEAM 教育、創(chuàng)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33]日前,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科創(chuàng)教育實驗教材(小學版)》,這是我國借鑒STEAM 教育理念自主編寫的教材,對加快我國課程改革的步伐、促進教育現(xiàn)代化作出了新的貢獻。[34]

      探索STEAM 教育,始終要以我國教育背景為前提,以研究國外的優(yōu)秀方案為輔助方向,從中小學教育抓起,不斷探索最適合我國教育國情的STEAM 戰(zhàn)略。要明確我國本土的STEAM 教育方向,政府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為STEAM 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設條件。政策上要鼓勵中小學加入更多的科技創(chuàng)新課程,擴大STEAM 領域的學習群體,讓更年輕的一代提高科學素養(yǎng)、工程素養(yǎng)、技術素養(yǎng)等。我國學者劉黨生[35]等在《紐約科學院對STEM教育升華的再思考》中的調查顯示,國內的STEM 實踐課程大多是模仿、購買和直接翻譯國外的課程,缺少充分深入的解讀和內涵的挖掘,這使得眾多一線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開展不符合實情的學科教學,與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脫軌,教學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教育事業(yè)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引進一批新的教育資源往往要評估其帶來的價值。此外,宏觀上對STEAM 教育的理論實踐需要做到精讀細作:理論方面,廣泛查閱國外的相關報告并研究其介紹與解讀,深入探究國外經驗;實踐方面,針對國內部分地區(qū)學校,把握整體宏觀系統(tǒng)規(guī)劃及具體實施方案。

      2.加大開發(fā)與利用STEAM 資源和工具

      自STEAM 教育大熱之后,各類相關的資源紛至沓來,更有不少教育機構對STEAM 課程進行相關研究和開發(fā),國內就有一些機構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設不同的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這為國內STEAM 教育增添了一大助力。但如何選擇合適的STEAM 資源、如何有效地開展STEAM 課程,仍舊困擾著大多數(shù)的學校、教師和家長們。

      在眾多的STEAM 教育資源中,首先應了解一些資源的必要性和課程的聯(lián)系緊密性。如在開展3D 打印技術課程時,需要構建三維模型,可能就需要3D 打印機、3D 雕刻機等專業(yè)設備的教學輔助。教師在上課前可以給學生推薦或提供一些合適的3D 學習資料,而這些資料一定是要在這些學生群體的理解能力范圍之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提升學生整合資源、囊括重難點、發(fā)散思維等能力。在準備信息化設施或教學工具尤其需要一定的硬件實驗環(huán)境時,確保資源與課程的篩選、匹配及擴充的靈活度,在安全條件下完成課程。

      3.促進教學方式的靈活轉變

      (1)引導學生思考,將更多的學習主動權交由學生

      目前國內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后。例如,一些學校開展的STEAM 課程教學,盡管引入了國外的先進設備和優(yōu)質資源,卻依舊是按部就班地上課,教師做模型、教搭建,學生跟著步驟動手做,缺乏動腦探索,違背了STEAM 教育跨學科學習、發(fā)散創(chuàng)新思維的初衷。甚至有些學校將機器人課程上成了應試課程,學生的課堂目標只剩下了應對考試而缺乏興趣。這樣以教師為主導講學的教學方式見效快、結果明顯,但從根本上而言并沒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甚至剝奪了學生主動思考的優(yōu)先權。而一些國際學校的STEAM 課程雖然慢,但是教師愿意把時間花在引導學生觀察、實踐、發(fā)現(xiàn)、思考甚至討論上,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體驗得出結論。這種著眼于思考方法的“慢教學”,培養(yǎng)了孩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激發(fā)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因此,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生“思考方法”而不只是教學生“知識點”,應摒棄傳統(tǒng)的“教師前頭教,學生后邊跟著做”的教學模式,更應該多關注學生課堂中的思想變化,靈活把握教學節(jié)奏,指點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方法并解決問題。

      (2)課堂“逆向”設計,允許學生“犯錯”

      STEAM 課堂上要求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教師在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時,應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這樣做對不對、結果是怎樣的、該如何避免實驗失敗”等思辨過程,易于提高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英國作家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el)曾把這種針對于“犯錯”來學習的過程定義于深層練習(deep practice),他認為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無后顧之憂地“犯錯”,并從錯誤中學習,不斷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練習是有目的地思考。在一些國際STEAM 班級中,教師常常會用這樣類似的思維培養(yǎng)方式進行授課。盡管這樣的方式能提高學習成效,但在中國的STEAM 課堂上實際可行性不大,不過這種思想是可以借鑒學習的。

      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可以讓學生嘗試一些可挽回的“錯誤”做法,適當提供一個課程實驗的失敗空間,啟發(fā)學生琢磨“為什么這樣是錯的”“什么導致了這樣的錯誤”等問題,帶領學生一步步地思考研究,甚至讓學生提前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經歷的沮喪、掙扎和挫敗,這些適當?shù)呢撁媲榫w會成為促進大腦進行深層學習的動力。

      (3)STEAM 課程模式多樣化

      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的嚴文蕃教授曾把STEAM 課程的教學特點歸納為:學習環(huán)境是探究式的,學習內容是跨學科的,學習方法是基于項目的,教師角色是支架式的。中國的STEAM 教育大多是基于創(chuàng)客(Maker)教育背景下開展的,以項目式教學的課程進行教學,如機器人、人工智能、3D 打印、樂高等課程教學。STEAM 課程的內容要緊跟時代科技的發(fā)展趨勢,通過接觸新知識、新觀念刺激大腦,發(fā)揮想象力,打破常規(guī)傳統(tǒng)的知識體系和思維定勢,以促進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

      以美國為代表的STEAM 班級往往是小班制,我國可借鑒這樣的班級模式,盡可能地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足夠的教師資源,同時也能減少班級管理的壓力??梢酝ㄟ^學習小組的形式,促進組內協(xié)作、組間競爭,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分享交流的積極性。教師要在課前設計好教案、學案,從跨學科、跨領域的角度出發(fā),基于任務驅動法、項目式教學等教學方式進行課程的開展,減少教師講授、演示的課堂比例,注重引導學生在做中學,有目的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計算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

      (4)評價準則的多元化

      STEAM 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所以在STEAM 的評價過程中,評價方式要區(qū)別于傳統(tǒng)評價。根據(jù)不同的知識要求、技能要求、素質要求以及不同層級的任務點來設置評分權重,實現(xiàn)評價準則的多元化,建立檔案袋,得到學生階段性學習的跟蹤分析,也是一個促進教學反饋的有效手段。評價對象由最后的學習成績或實驗成果,逐步向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轉變,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解決問題能力不能簡單地通過一兩次分數(shù)來定義。

      我國學者彭敏、朱德全[36]基于美國STEAM 教師的視角提出了多元化評價、情境性評價、交互式評價三種評價模式,目前我國教學評價領域仍有待加強,通過STEAM 評價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全面性,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推動我國教育的進步與質變,教學方式的變革是關鍵的一步。

      4.STEAM 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在2007 年提出了STEM 教育的政策建議,其中強調課程的教師應該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以滿足對應學科的要求。[37]國內STEAM 的信息與資源不對等,許多教師沒有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市場也缺乏一定的標準。在教育市場上,需制定相關的標準以約束不同程度的STEAM 教育從事者,開設不同梯隊的培訓課程,由專業(yè)的培養(yǎng)團隊來進行一線教師的職前培訓,健全STEAM 教育中的教師培訓體系。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STEAM教育者(包括教師、培訓師、架構師、研究學者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是停留在簡單的教材、課堂上,還要與時代素養(yǎng)相聯(lián)系,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思想上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與吸取新知識與新觀念,拋卻傳統(tǒng)教學的老舊思想,緊跟時代的步伐,將機器人、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等技術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提高關注時代科技發(fā)展的敏銳度,在利于自身發(fā)展的同時也能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結束語

      隨著STEAM 教育如火如荼地興起,美國作為STEAM教育的先行者,在本國相關機構的不斷探索研究中,使得STEAM 教育在K-12 基本穩(wěn)定推進。其他國家隨即跟上,通過制定相關的發(fā)展戰(zhàn)略,將本國教育的關鍵重心逐漸放在科學、數(shù)學、工程、技術、藝術等多學科上,加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興起,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技術越來越普及且發(fā)展迅猛,對學生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STEAM 教育就是一個突破口。STEAM 教育雖然在我國起步較晚,發(fā)展卻十分迅速。STEAM 教育是多學科交叉融合并付諸于教育實踐的一大探索,為了能更好地推動STEAM 教育的發(fā)展,我國仍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猜你喜歡
      課程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武义县| 武邑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张家界市| 乐昌市| 闻喜县| 宜州市| 兴义市| 灵石县| 广安市| 乌拉特中旗| 贺兰县| 丹东市| 甘肃省| 通州市| 日喀则市| 康保县| 永定县| 保靖县| 白山市| 临沭县| 永德县| 察哈| 手机| 三河市| 莆田市| 柘城县| 墨玉县| 藁城市| 文安县| 乐昌市| 临漳县| 襄垣县| 稷山县| 温州市| 衢州市| 宁都县| 冀州市| 崇礼县| 皮山县| 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