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禮鵬 廣西南寧市第二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0
鋼構橋(steel bridge),全稱為鋼結構橋梁,該類橋梁的主要承重結構采用鋼材。最初的鋼構橋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由英國工程師唐納德·貝雷設計。近幾十年以來,鋼構橋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迅猛的發(fā)展,較為廣泛地應用于工業(yè)領域。鋼構橋的快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客觀上增加了其發(fā)生質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因此,橋梁領域的專家、政府以及普通民眾,越來越注重鋼構橋的使用質量和安全運行。本文在總結鋼構橋的主要病害類型[1]的基礎上,針對性地在闡述鋼構橋中所應用的無損檢測技術[2][4],從而引出運用加固技術對鋼構橋進行加固的需要[3],最終是為了達到保證鋼構橋穩(wěn)定運行和延長鋼構橋壽命。
各種形式的鋼構橋所共有的重大潛在病害之一是組件變形。隨著時間演變,鋼構橋橫向剛度降低,同時在重載荷(如重型卡車等)的作用影響下,斜支撐構件等作用點為主梁(桁架)中心的組件,將逐漸發(fā)生翹曲或彎曲。車輛通過鋼構橋所形成的作用力,由于這垂直桿和桁架對角線等組件相對的剛度較低,而且直徑較小比較細長,一旦受到較大的外界作用力,就會形成組件結構的變形或裂縫、甚至導致斷裂。
橋梁產生裂紋或裂縫最常見的情況主要是兩個:(1)焊口開裂。鋼構橋的主要作業(yè)任務之一是橋梁的焊接,幾乎遍布橋梁的各個連接位置,而焊接施工或焊接材料的缺陷有可能導致焊口的開裂,嚴重的焊口開裂除了會引發(fā)鋼構橋整體力學結構的連鎖反應,還會提供開口讓水分及酸性氣體會滲入,進一步引發(fā)鋼材的銹蝕;(2)應力集中開裂。腐蝕的部分,或高殘余應力,或應力集中,造成鋼構橋關鍵焊接位置的疲勞應力,進而引發(fā)開裂。世界范圍內大型所發(fā)生的鋼構橋主梁坍塌事故中,關鍵問題在于橋梁發(fā)生了剛性斷裂,追根溯源是由裂縫導致。
在不透風、有積水的地方,鋼構橋的油漆涂層的完整程度(銹斑、起皮和剝落等),可以反應鋼構橋的涂層腐蝕情況。對于鋼材的剩余厚度的檢測,在具有嚴重銹蝕的區(qū)域尤為必要,因為斷面經(jīng)腐蝕后的剩余尺寸對特定的鋼結構影響很大 [1]。鋼材的腐蝕是濕度和溫度的共同作用導致,對鋼板的除濕工作是確保橋梁鋼板不發(fā)生銹蝕的重要基礎,保持鋼板的表面干燥是防腐的要點。橋梁的承載能力會因此大大降低,主要是因為鋼材的剛度受腐蝕的嚴重影響。質量檢測時要全面檢測鋼構橋的腐蝕情況,因為其各個部位都有可能產生腐蝕。
無損檢測,是指在以不損壞目標對象為前提所進行的質量檢測[2],實施手段主要為化學或者物理方法,通過借助科技設備和技術,測試和檢測目標的表面以及內部的物理狀態(tài)和幾何結構。本文著重介紹用于鋼構橋的射線檢測技術、渦流檢測技術、超聲波檢測技術和金屬磁記憶檢測技術[2][3],除此之外,無損檢測技術還有磁粉檢測技術和滲透檢測技術等[2][3]。
射線機發(fā)出射線,由于鋼構橋部件中的不均勻厚度差,導致逐漸衰減和被吸收。根據(jù)鋼結構不同部位所吸收和反射的光子數(shù)量不同的原理,將不同的射線強度記錄在介質上,能夠據(jù)此定量分析鋼結構構件的缺陷及其程度[3]。包括鋼材在內的所有的材料都可使用射線檢測,根據(jù)底片形成圖像,實現(xiàn)精確定量記錄缺陷,且易于長期保存。無損性是其突出優(yōu)點,有廣闊的應用范圍,可長期保存底片數(shù)據(jù),直觀清晰地顯示結構圖像,以供支撐分析日后的潛在相關事故等。然而其弊端也較為明顯——(1)射線檢測發(fā)射的射線,對人體在內的生物體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也會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2)必須要采取適當?shù)姆雷o措施回收特殊液體(用于圖像顯示),否則將產生較大的環(huán)境污染。
由于電磁感應效應,鋼構橋的金屬材料含有自由電子,會隨著交替變化的電磁場而產生在金屬材料中循環(huán)的電流,即渦流(傅科電流)。渦流檢測技術的實施過程,主要是根據(jù)渦流的分布以及大小,對比分析金屬材料(如鋼構橋的鋼板和鋼管)中的電流變化,靠近其鋼結構材料表面的缺陷就能夠被發(fā)現(xiàn)。
超聲波檢測技術,是通過激勵探頭產生超聲波,在鋼構橋檢測過程中,該超聲波在其構件上傳播,一旦遇到異常介質(夾渣和氣孔等),部分超聲波會產生異常反射回波[2]。通過處理和放大這些異常反射的超聲波,能夠迅速定位出缺陷回波。超聲波檢測的基本流程為:首先,以特定的方式將超聲波傳入到鋼構橋的金屬組件內部,或者引導一定的超聲波產生于金屬組件自身;其次,金屬組件內部的超聲波在傳播時會發(fā)生變化,體現(xiàn)在傳播方向或速度等方面的變化;接著,檢測工具捕捉到超聲波并檢測到所發(fā)生的改變;最后,啟動檢測設備內的算法程序,對收集到的超聲波進行自動分析,提取鋼構橋金屬組件的結構缺陷特征。
鋼構橋中的金屬磁材料,會產生特定的磁場記憶效應,主要是由于荷載作用以及地磁場環(huán)境共同作用所形成的。金屬構件部位一旦產生缺陷,會形成一種十分特殊的退磁場,將重新具有特別的伸縮性質。通過地磁場和金屬材料內部作用產生的微觀缺陷特性變化,用來檢測和評估金屬磁構件的缺陷和壽命,作為無損檢測技術之一的金屬磁記憶檢測技術十分有效[2]。
到目前為止,我國20世紀60-70年代所建造橋梁的累計使用時間,基本都達到甚至超過了其設計壽命,繼續(xù)使用所帶來的橋梁病害將越發(fā)嚴重,為了保障既有橋梁的安全使用和穩(wěn)定運行,在使用無損檢測技術探測其鋼結構缺陷的基礎上,進行橋梁加固是很有必要的。鋼構橋的加固技術有很多,以下主要從加大截面加固法和粘貼加固法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此外加固方法還有預應力加固技術等[5]。
截面加固方法,是在原來鋼構橋鋼結構的基礎上,在特定位置澆注一定厚度的鋼筋混凝土,以達到增加結構截面的目的,從而提高承載能力,是一種較為常用的鋼構橋加固技術。截面加固法的方式主要有:(1)橋面澆筑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厚;(2)主梁梁肋澆筑鋼筋混凝土,增加寬度和高度。使用這種加固方法可以大幅度增加承載能力,顯著提高橋梁剛度,延長使用壽命 [5]。
粘貼加固方法,使用一種特殊的材料(樹脂、碳纖維增強塑料等)粘貼在混凝土結構上,新材料的表面與原來的結構貼合形成一個整體,粘貼材料分擔所承受的總體載荷,從而減少了作用在鋼結構上的應力,達到了加固的效果[5]。其主要優(yōu)點是:保持鋼構橋的原有屬性的同時,增加了承載力,增強了耐久性和耐疲勞性,提高了耐蝕性。其不足之處在于,彈性模量和強度比較低;在高于60度的材料溫度下,用于粘貼加固的環(huán)氧樹脂等材料將出現(xiàn)軟化,針對此問題阻斷陽光直射鋼構橋是常見手段。
鋼構橋在全世界城市交通具有重要而廣泛的應用,起到了穩(wěn)固連結道路跨越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鋼構橋的材料的本身限制,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克服,以期達到更長的實際使用壽命。本文首先對鋼構橋的三類主要病害進行了總結,接著著重分析了無損檢測技術在鋼構橋中病害檢測中的應用,最后進一步地探討了鋼構橋所用加固技術,希望達到保障鋼構橋穩(wěn)定運行和延長鋼構橋壽命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