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舒悅
摘要:地域文化因素是影響文學鑒賞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響滲透于作品、作家與讀者等方面。作家基于對自然、人文環(huán)境的描寫和對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肖像、動作等的把握,將地域風格滲透于作品中,這其中透露著作家本人對地域文化知識的積累和對地域文化氛圍的理解。而讀者所處地域的文化氛圍同樣對其鑒賞行為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文學鑒賞;地域文化
作為影響文學鑒賞的外部條件之一,地域文化大體上通過兩方面展現(xiàn)其影響力,一是通過鑒賞對象,二是通過鑒賞主體。換句話說,就是通過作家的作品與讀者的鑒賞等方面得以體現(xiàn)。作者與讀者攜帶的不同地域文化,在以讀者為中心的鑒賞下,相互滲透,震蕩,最終完成了整個鑒賞進程。文章將簡要分析地域文化對作品、作者與讀者的影響,并提出在文學鑒賞中應怎樣把握地域文化的特殊美感。
一、地域文化與文學鑒賞
(一)作品與地域文化
文學作品中通常會攜帶有或多或少的地域文化信息,故而地域文化信息在文學鑒賞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攜帶得地域文化信息越多,地域風格越明顯,地域文化在鑒賞過程中也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但作為作品內容的特色,甚至為作為作品標簽而理應由讀者自己在鑒賞過程中探尋發(fā)現(xiàn)的地域文化因素卻往往被讀者忽略。作品的地域風格主要來自在兩個方面,一是作品的描寫對象,二是作家自身。就描寫對象來說,其描寫的特殊的環(huán)境,人物,語言、風俗等自然環(huán)境因素均在此列。除此之外,社會環(huán)境也是反映地域文化必不可少的因素,例如國家政策,軍事形勢等等。這些環(huán)境因素在作品中主要起到一種烘托氣氛的作用,為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比如《孔乙己》中對咸亨酒店內的描述以及對魯鎮(zhèn)格局的描述,又比如《阿Q正傳》中對土谷祠的描寫。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特色,這些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描寫,都能將讀者快速帶入作者營造的文化氛圍當中[1]。
(二)作家的地域文化素質
無論是何種文學作品,都是由作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中融入的無不是作家自身的體驗與經驗這些作者的人生閱歷經過選擇加工和提煉,升華成了我們所看到的文學作品,其中必然攜帶著與作者有關的地域文化因素,這些地域文化因素,可能來自于作者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經歷,來自他的家鄉(xiāng),那里的風土人情,自然風物,文化傳統(tǒng),往往是作家對世界最早的理解,這也形成了作者最早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質,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思鄉(xiāng)之情,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常見于各類作品當中[2]。例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鹅o夜思》,又或是魯迅的《故鄉(xiāng)》,蕭紅的《呼蘭河傳》,我們通常將之稱為鄉(xiāng)土情結,這種鄉(xiāng)土情結往往構成了作家地域文化素質的內核,不論作家今后進行怎樣的創(chuàng)作,我們都能從中看到這種情節(jié)或多或少的影子。也正因如此,大部分能將地域文化特色表現(xiàn)鮮明的作家,大都是從故鄉(xiāng)開始創(chuàng)作。如老舍寫北京,沈從文寫湘西,森林寫白洋淀,莫言寫膠東,趙樹理寫晉中等等。
(三)讀者的地域文化素質
在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作家總是不自覺的將自己的體驗注入其中,而讀者要對這些信息加以欣賞與探究,以達到在現(xiàn)實中日作家交流的目的,同時,進行鑒賞的讀者也同樣具有自己的思考,讀者并不是消極的接受,而是在這種交流中進行選擇,吸取對自己有用的養(yǎng)料,從而開拓視野,并在閱讀中獲得快感。作家賦予作品的地域文化特色越鮮明,就越能夠吸引讀者,也許是喚起了讀者的有關記憶產生共鳴,也許是作者的鄉(xiāng)情勾起了讀者的鄉(xiāng)情,又或者是讀者深陷于作者所描繪的陌生的,異質的地域環(huán)境當中,好奇心與求知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二、把握地域文化的特殊美質
我們在進行文學鑒賞時,為了把握地域文化的特殊美質,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把握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
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我們可以從把握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上入手,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鄉(xiāng)土情結,要想把握這種文化心理,我們不僅要從作品的環(huán)境描寫與烘托手法上入手,還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探求,也就是作品中處于核心位置的人物描寫。文中人物的特質,如方言、衣著、面貌甚至到生活習慣,處事方式,思想情感,都能深刻的傳達出作者想要表現(xiàn)的精神世界,使作品具有另一種更為高級的地域文化的審美體驗[3]。如汪曾祺的《大淖記事》《受戒》等都是借由人為載體歌頌了自由,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二)融入作家營造的地域環(huán)境
除了把握作家的地域文化心理,我們還要善于從作品所營造的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中,去體悟,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和深層次的意蘊[4]。例如蕭紅的《呼蘭河傳》,其中描述了那個閉塞小城中的人們對生活抱著的麻木不仁今天有命的態(tài)度,那里的人對生命,抱有著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冷漠,而對鬼怪等精神依托卻懷抱極大熱情,人們的日?;顒右彩翘笊?,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娘娘廟大會等等。蕭紅借由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描繪了一幅邊遠小城的生活畫卷,為我們展現(xiàn)了當時東北人民的經歷,批判了封建主義思想對人民精神的戕害,蘊含著改造國民靈魂的強烈愿望。
三、結束語
地域文化與文學鑒賞密不可分,文章簡單論述了地域文化與文學鑒賞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如何就地域文化進行文學鑒賞,希望能為讀者今后的文學鑒賞活動起到一點作用。
參考文獻:
[1]何西來.文學鑒賞中的地域文化因素[J].文藝研究,2017 (03):50-56.
[2]鄧嗣明.文學作品中的地域文化與文學鑒賞[J].中學語文,2002 (07):24-25.
[3]周磊.文學地理學關鍵詞:地域與區(qū)域[J].當代文壇,2018 (05):59-63.
[4]曾娟,袁志成.文人結社與近代文學的地域格局[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47 (03):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