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蘑
在中國的古代,有一種樂器叫作竽。竽的聲音高音響亮,低音柔和,合奏起來更是氣勢恢宏。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宣王非常喜歡竽,他宣布:吹竽吹得好的人,將會有機(jī)會成為御用樂師。
這個消息讓齊國人激動壞啦!在大王面前吹奏,是多么榮耀的一件事!一時之間,大家都開始學(xué)吹竽。最積極的就是南郭先生了,他捧著竽,每天都去樂師家學(xué)習(xí)??墒?,不論他怎么吹,聲音總是不好聽。
一天,齊宣王來到廣場,聆聽樂手們的演奏。他喜歡竽合奏時那雄厚的聲音,便命令候選人一起吹竽。幾百人吹奏出的聲音如同奔騰的戰(zhàn)馬、呼嘯的狂風(fēng),齊宣王非常滿意,給了樂手們很多賞賜。圍觀的南郭先生忽然想到一個主意。從這天起,他再也不去樂師家學(xué)習(xí)了,每天只躺在家里睡大覺。
到了選拔樂手的日子,南郭先生帶著竽來到廣場上。果然,齊宣王又命令大家合奏。南郭先生跟著別人的樂聲搖頭晃腦,手指裝模作樣地在竽上按著,其實(shí)根本沒有吹出一點(diǎn)兒聲音。這次樂師們的演奏比上一次還要好聽,齊宣王高興地將在場的樂師都封為宮廷樂師,享受俸祿。
不過,好景不長。不久之后,齊宣王便去世了,他的兒子齊 ? 王成為新的國君。齊 ? 王也愛聽竽聲,但他只喜歡聽獨(dú)奏。這下,南郭先生可著急了:原先和上百人一起吹奏,還能糊弄過去;可現(xiàn)在齊 王讓樂師單獨(dú)演奏,自己豈不是要露餡?萬一被發(fā)現(xiàn),那可就糟了!
南郭先生既緊張又害怕,想來想去,只能一跺腳,抱著竽偷偷地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