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麒博 王天閣
【摘 要】為了更好地提高油層動用程度,結合實際的地質勘探研究、礦場實踐分析等,論文提出在油藏水驅開發(fā)過程中應用周期注水的方法,能夠在高含水期最大程度地提高水驅開發(fā)效果,是現(xiàn)階段我國促進油田開采量提升的關鍵措施之一。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producing performance of oil layer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esearch and field practice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periodic water inj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ater flooding oil reservoir, which can maximize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water flooding in the high water cut period, and is one of the key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oil production in China at this stage.
【關鍵詞】周期注水;油藏水驅;開采率;試驗井;滲透帶
【Keywords】periodic water injection; water flooding oil reservoir; production rate; test well; permeability zone
【中圖分類號】TE341?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2-0187-02
1 引言
我國在進行油田開采的過程中,通常都是利用直接鉆井式的方法進行,但是對于地質情況復雜的區(qū)域來說是有局限性的。在進行油藏水驅開發(fā)的過程中應用周期注水方式,通過水量的調(diào)整來提高油層開發(fā)程度,按照注水井組輪流改變注水方式使得原油從低滲透率小層流入高滲透率部分,最終使得整個油藏水驅的開發(fā)效果得到優(yōu)化,相應的油藏采收率大大提升。
2 調(diào)整周期注水的方法
在進行水井鉆進時,想要在地層中形成一個不穩(wěn)定的壓力場,就必須要通過改變注水周期進行流體的地下分布情況改善,使得注入水發(fā)生層間出現(xiàn)一定的滲流現(xiàn)象,這樣在后期才會根據(jù)壓強的不同使原油在高滲透區(qū)和低滲透區(qū)之間相互置換[1]。為了使注水周期合理化,采取數(shù)值模擬試驗來選擇最為適宜的注水周期,前期分別預測了停注周期為30天、60天、90天、120天、180天,對比不同方案的開發(fā)效果得出:60天和90天的對稱周期比較合理,而且采用對稱周期比不對稱周期的整體采收率更高。在進行半周期長度與采收率關系的試驗中能夠比較得出:注入半周期1h、停注半周期1h的采收率為41.2%;注入半周期1h、停注半周期2h的采收率為40.3%;注入半周期2h、停注半周期1h的采收率為40.3%;注入半周期2h、停注半周期2h的采收率為41.6%。同時,注水量與采出程度息息相關,原注水量為26.04t,日產(chǎn)水為137.4m3,采出程度為32%;當注水量變?yōu)樵⑺康?.5倍時,即25.11t,日產(chǎn)水為138.3m3,采出程度為31.53%;當注水量變?yōu)樵⑺康?倍時,即24.09t,日產(chǎn)水為139.3m3,采出程度為31.09%。
3 試驗方案的實施與結果研究
3.1 試驗井的基本情況
204隊選擇了3口注水井進行試驗,分別命名為喇3-335、喇3-328、喇2-346,該區(qū)域的單井射開巖砂厚度為34.1m,有效厚度為10.8m,底層系數(shù)為3.683μm2·m。在進行試驗之前,每天的注水規(guī)定量為310m3左右,實際的注水量達到了338m3,注采比例為1.05,累積注水量達到了7296.091×100000m3。這三口注水井還需要和其他的聯(lián)通油井一起合作,這些聯(lián)通油井的單井射開巖砂厚度為22.3m,有效厚度為6.8m,底層系數(shù)為0.9046μm2·m。選擇一組日常采油的數(shù)據(jù)作為比較對象:在2017年5月,日產(chǎn)原油液體總量為2544t,最終能夠使用的油量為每日30t,綜合含水量達到了92.67%,靜壓11.55MPa,流壓3.95MPa,累積產(chǎn)油量達到了258.87×100000t。
3.2 試驗井的地質特征
由于試驗區(qū)位于薩東河流三角洲沉積體系,相應的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縱向上厚油層與薄油層以及標外儲層相互交錯分布,非均質性十分嚴重,整體的原油空間錯綜復雜,開采難度較大。
3.3 實施與效果
在第一周期中,增壓周期高滲透帶的原油率先被驅走,含油飽和度被大大降低,另一部分進入低滲透區(qū),含有飽和度提升;當降壓周期發(fā)生變化,低滲透區(qū)的原油被驅動進入高滲透區(qū),兩個區(qū)域的飽和度會再次發(fā)生變化。為了使得周期注水的效果更加顯著,在進行注水井測試后,確保每一個注水井的使用性是良好的,才可以進行配注工作的實施。在第一周期的試驗結束后,相對于注水之前的含量而言,采油井的日產(chǎn)液上升了14t,每天的原油開采增加了2t左右,而且原油液面的位置也從557.36m上升至534.58m。
在第二周期中,需要額外考慮注水過程中點下流體的滲流方向會發(fā)生一定的改變,但是為了使得這一改變始終處于正常的范圍內(nèi),就必須要開井注水,且保障注水量始終保持著1:1的比例。在試驗期間,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累積少注水2400m3時,油井共計每天增加原油產(chǎn)量達到8t,累積少產(chǎn)水560m3。
通過對油井進行周期注水的試驗發(fā)現(xiàn),在喇3-335井、喇2-346井,相應的油層發(fā)育情況不佳,而喇3-328井的油層開采結果十分顯著。因此,對喇3-335井和喇2-346井的油層進行周期性的注水措施應用,使得其內(nèi)部的油層動用狀況得到改善,從而提高出油的效率。
4 結語
在進行油田開采的過程中,傳統(tǒng)、直接的開采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前的油田開采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地質情況復雜多樣的區(qū)域,為了盡可能獲得較高的采油量,在進行油田注水開發(fā)時,通過周期注水進一步促使油層中滲流場發(fā)生滲流效應,從而不斷地將水驅效果進行改善和優(yōu)化,對于提高油田開采量具有關鍵性意義。與此同時,周期注水方式對提高水驅采收率也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郭超.低滲油藏水驅開發(fā)效果評價[J].石化技術,2016,23(12):164.
【作者簡介】王麒博(1991-),男,甘肅寧縣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油氣田開發(f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