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誠
太極拳是文武結(jié)合拳,是文化哲學拳,更是清靜境界拳。什么是太極拳的清靜境界?筆者就訓練境界淺說幾點意見。
一、什么是太極拳的清靜訓練境界
太極拳的清靜訓練境界指拳者的性命雙修、身心同練、意氣流通、陰陽相濟、丹田內(nèi)轉(zhuǎn)、形神妙合、天人合一的程度。這是任何訓練者都逃脫不了且必須面對的問題。
首先須明確清靜含義。清靜指心無掛礙下的全身肉體、關(guān)節(jié)乃至內(nèi)臟與毛發(fā)爪齒的放松。這種放松程度制約訓練境界。
以我的訓練與研究,太極拳的訓練境界可大致分為三級。1.過渡與“畫瓢”境界。過渡境界是指從一無所知地開始訓練,到對太極拳有初步感知的過程?!爱嬈啊本辰?,即俗話說的“依葫蘆畫瓢”,此境界拳者多在外形模擬中上下徘徊。2.運勁境界,在動作、招式、套路較為熟練后,實訓中已感悟到運作中內(nèi)氣與內(nèi)勁的運行,對太極拳滋生了無比濃厚的興趣與愛好,產(chǎn)生了不可阻擋的訓練動力。3.通神與天人合一神明境界。通神指運拳者心意精氣神與皮肉筋骨髓的高度和諧,動作隨心所欲,出神入化。而天人合一的神明境界,指拳者運拳,一舉手一投足,一閃眼,一念間,都在化境中,神妙莫測,功力廣大,別人不知,自己明白,達宇宙與我一體,萬物與我同根之狀態(tài)。這只是一個粗略的劃分,每一層境界還可細分,智者曉了,迷者昏昏。下面對三級境界做具體些的解說。
二、過渡境界與“畫瓢”境界是太極拳的基礎(chǔ)境界
其特點與訓練方法表現(xiàn)是:從無到有,從無極到太極,從無知到有所知,必須有一個過渡期。這個過程中,注重外形的相近相似。足移手出,用意用眼,具有盲目性與不自覺性。過渡階段對太極拳的名詞、術(shù)語的內(nèi)涵必須初步熟悉了解。比如八門五步、十三勢,擁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及常見的三四十個動作名稱,諸如起式、野馬分鬃、摟膝抝步、白鶴亮翅、金雞獨立、倒轉(zhuǎn)肱、攬扎衣、手揮琵琶、青龍出水、摘星換斗等。有的招式一樣,名稱不一,門派不同,說法不一。還須特別注意近似招式中的區(qū)別。比如,同為“捶”,有指襠捶,有指肘底捶,有指進步栽捶,有指撇身捶,有指搬攔捶,各捶的姿勢與力點是有區(qū)別的。從完全生疏過渡到能“依葫蘆畫瓢”要有上千次上萬次的重復,久練形成“動力定型”。這個階段的訓練要有決心與毅力。所謂畫弧走圈知其然。進入“畫瓢”境界還必須對經(jīng)典拳論最重要的觀念有所學習,比如隨曲就伸、無過不及、仰之彌高、俯之彌深、進之愈長、退之愈促、以意行氣、以氣運身、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往復必有折疊、進退定有轉(zhuǎn)換等,對太極拳的特點與訓練原理有所認知,明白太極拳運動基本原則,如依圓造勢、依圓生勁、以圓做功,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有為達無為與無不為,以心意作先行,以腰脊作主宰,以丹田為核心,以腳下為生根等。太極拳打的是形中之神、勢中之理等,雖不能透徹理解某些拳論,但必須有個略知。對于運作程序、勁路走向、內(nèi)外統(tǒng)一、形神兼?zhèn)涞扔谐醪襟w會,在運作中才能產(chǎn)生些淺層的興趣與味道。雖然淺表,但比不打太極拳者明顯有別?!爱嬈啊本辰缫褳樯罨M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三、運勁境界是太極拳訓練的關(guān)鍵境界
訓練者沒有真正進入運勁境界,等于沒有入門,何談登堂入室。這個境界最突出的特點是對內(nèi)勁、內(nèi)氣運行的感知。起先應(yīng)萌生于勞宮穴(俗稱手掌心)的熱脹麻的細微感知,從似隱似現(xiàn)到有明顯的知覺,并非臨時的瞬間,而是一種自在的運行,意氣圈的運作促成氣血的流通無阻。拳論上名“漸悟懂勁”,這個“漸”字不能忽略,含有漸進性,含有豐富的量變積累。不可能一下子了悟,要有一個艱苦的長期的而又快樂的訓練過程。四肢百骸與五臟六腑皆因內(nèi)氣、內(nèi)勁的較長時間的運行改善了機制與功能,某些慢性疾患自然得到控制乃至治療,一天到晚精神勃發(fā),胃與腎功能改善,似乎脫胎換骨,心情陽光,心量廣大。表相看,外部動作似乎與一般習拳者差別不大,內(nèi)在感覺則天差地別。一般沒進入運勁境界者只是外形相似,沒有打出太極拳法味法趣。這種趣味是從內(nèi)部和諧與高度和諧中產(chǎn)生的,因此有無窮的味道。加之所有關(guān)節(jié)的暢通與貫串,身體無一處阻滯。何為貫串?什么貫串?一氣而已,一念而己。勁力從腳下起,沿于腿,主宰于腰,力由脊發(fā),形于手指。一伸一縮,一捫一沉,伸似乎伸到天涯,縮似乎縮到腳下深坑。一捫似乎捫到高空,一沉似乎沉到地心。一呼一吸,一開一合,呼似乎將細胞深處廢氣呼出,一吸似乎吸取九天清氣于體內(nèi)極微之處。開則全身每個毛孔則開,開于六合之外:合則任何一處則合,合于一合身內(nèi)。拳者抱球,無球有球,此球可大可小,可松可緊。抱則胸后意納,放則外現(xiàn)安逸。手上可打出“東西”,手上的“東西”,說不清,道不明。所謂千招一手,一手干招。手上的“東西”與內(nèi)部的“東西”是一個“東西”,你說神玄就神玄,其實質(zhì)就是太極意氣圓而已,幾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拳論所言“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得以體現(xiàn)。與練者處“畫瓢”境界言,已有質(zhì)的飛躍;與平常習慣
訓練者沒有真正進入運勁境界,等于沒有入門,何談登堂入室。這個境界最突出的特點是對內(nèi)勁、內(nèi)氣運行的感知。動作與習慣思維言,雖脫根塵,又不離根塵。從理上言,對經(jīng)典拳論有比較透徹、全面、深刻的認知,能通俗而準確地說出體會,能給人以啟迪。這不是文字游戲,也不是妄語武斷。
四、通神境界與天人合一神明境界
此情此景妙不可言,不可思議。如果說運勁境界可以描述,而通神境界與天人合一神明境界是不可描述的。這是否故弄玄虛、神秘莫測化了呢?不是,這種境界即老子所言“道”的境界。言其“道”,不過一個勉強的名詞。因為,“道”不可道。儒教稱之為“止于至善”,佛家稱之為最大的自性、德能與相好。為了幫助訓練者理解,我們將此通神境界與天人合一神明境界,還是嘗試性地、傾向性地淺說兩點特色。
1.陰陽摩蕩與合德。陰陽互含互轉(zhuǎn)互濟互生,在自在狀態(tài)下進行,用意已不明顯,處似用非用、若有若無狀態(tài),所言“無意用意真用意”,玄與妙均在其中。在一招一式中,在一動一靜中,在惚恍窈冥中,身體似乎失去重量,如同游絲,如同塵埃,似夢非夢,在虛空中蕩來蕩去,沒有阻滯,能自由主宰自己,也似乎主宰虛空。一趟拳打下來,又似乎有無比之重量,可鎮(zhèn)九州。古人所言“手捧太極鎮(zhèn)寰宇”已真實不虛。拳終回昧,成了無以言說的人間享受,超過盛宴之美食與妙樂之欣賞。
2.感而遂通。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感應(yīng)是通天達地、天人合一的。對周圍環(huán)境的細微變化有所感知,比如,有的運拳者可聽到螞蟻爬行與小草拔節(jié)的聲音,可聞到異香,可聽到天籟,可感知體內(nèi)發(fā)出的純美音樂。別人粗心而不知,拳者心細有特感。其呼吸的特點是每個毛孔都在運作,口鼻呼吸還在進行,粗而淺與細而深同時,無什么平日口鼻呼吸感覺?!梆B(yǎng)吾浩然之氣”已被落實,體內(nèi)滋潤而生的玉液瓊漿,有甜味且?guī)юば裕\咽自在,上達口腔,下還丹田,所言“玉液還丹”成了一種實在。內(nèi)氣主導,外氣相輔,與常見外氣主導、內(nèi)氣相從發(fā)生了地位變化。身體形成的勁力,聚焦于太極體內(nèi),如同黃鐘大鼓,叩之則鳴,不叩不鳴,小叩小鳴,大叩大鳴?!皽喩頍o處不丹田”,有觸即發(fā),無觸自在。心包太虛,神游太空。腦袋靈敏異常,所言“千瓣金蓮”不是神話與傳說,而是被練拳者證實。智慧之明達,身心之純美,不可思議。
先賢程廷華在《論八卦掌》中說:“八卦,本是一氣變化之分?!庇终f:“太極之外無八卦?!边€說:“一氣者,太極也?!彼鲝垺靶袆硬浑x圣賢之道,心中亦不離仙佛之門”,他還主張“無事口中可常念阿彌陀佛”。起先我懷疑這是否迷信呢,后來了解“阿彌陀佛”的真實含義是無量光、無量壽與無量智慧之意,從外言是宇宙最強聲波,從內(nèi)言是人人具備之靈性,念阿彌陀佛就是開啟自身的靈性,讓自己性德與宇宙相應(yīng),這正是達天人合一神明境界之舉措。
五、太極拳清靜訓練境界的啟不
1.過渡境界與“畫瓢”境界,具有依賴性、模式性,必須善于向前人學習,吸取經(jīng)驗與教訓。“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重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保ā兜赖陆?jīng)》第27章)
2.運勁境界轉(zhuǎn)入獨立性、自主性,必須充分調(diào)動自我能量。同是運勁,隨各自的體質(zhì)、閱讀、理解能力的不同,運勁境界顯示各自不同的獨創(chuàng)特色,以心所能及與力所能及為指導。
3.通神與天人合一神明境界,具有超越性、前瞻性,心念的力量無比強大,所謂一念悟達天堂、一念迷墮地獄。制心一處,事必有成;一心萬法,舒卷自如;念茲在茲,縱橫無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給我們的啟示是:練拳就是練境界,必須循序漸進,周而復始,螺旋上升。既要在時間上堅持,又要在原理上堅持。練拳其實是練人,人品之高下決定拳品之等次。太極拳的清靜訓練境界可提醒人們?nèi)绾巫鋈伺c如何做事,這正是太極拳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之一的體現(xiàn),它最能體現(xiàn)先祖的心愿與智慧,這也是它的永恒魅力所在。
(編輯/劉強)
運勁境界轉(zhuǎn)入獨立性、自主性,必須充分調(diào)動自我能量。同是運勁,隨各自的體質(zhì)、閱讀、理解能力的不同,運勁境界顯示各自不同的獨創(chuàng)特色,以心所能及與力所能及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