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崇善寺的歷史價值初探

      2019-02-09 19:43:53
      關(guān)鍵詞:大悲文殊菩薩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山西 太原 030027)

      任何歷史遺跡和文物都是一定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生活活動的產(chǎn)物,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崇善寺這座佛教遺跡反映了隋唐以后山西的文化藝術(shù)、宗教信仰,崇善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內(nèi),是一座佛教寺院。創(chuàng)建于隋末唐初,起名白馬寺,曾改名為延壽寺、宗善寺,到明代更名為崇善寺。這座著名的佛教寺院歷史悠久,歷經(jīng)滄桑歲月,雖然原來的風(fēng)貌已經(jīng)破損,但是它的殿堂建筑宏偉優(yōu)美,造型勻稱,堪稱瑰寶。殿內(nèi)保存著大量的歷史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中國歷史上一份豐厚的遺產(chǎn)。在2013年3月5日,國務(wù)院正式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崇善寺保留下來的建筑主要有照壁、山門、鐘樓、東西廂房和主體建筑大悲殿。

      一、崇善寺的歷史淵源

      在中國佛教的歷史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自從東漢年間,佛教傳入中國以后,佛教寺院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經(jīng)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再從隋唐到明清。據(jù)統(tǒng)計,中國佛教寺院有數(shù)萬座,可以說,佛教寺院是中國歷史上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

      明朝以前的崇善寺?lián)f是隋朝時期隋煬帝巡游晉陽的行宮,還傳說是當年武則天少年時出家的地方。山門右額上的四個大字“宗唐遺址”就源于此傳說,總之這個寺廟具有傳奇色彩。根據(jù)記載:晉恭王為紀念其母親孝慈高皇后馬氏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奏請明太祖朱元璋要建立新的寺廟,寺廟是在原寺的基礎(chǔ)上擴建而成,經(jīng)時8年時間才竣工完成,名為崇善寺。其修建的造型完全屬于宮殿式建筑。金剛殿、天王殿、大雄殿、毗盧殿、大悲殿、金靈殿等在中軸線上南北方向上依次排列。一群小院落有序排列在每個大殿的兩側(cè)。這種布局,同北京故宮的排列極為類似。從寺內(nèi)尚存的《崇善寺建筑全圖》中可以領(lǐng)略到當年該建筑群的雄渾壯麗,氣勢宏偉。無論是建筑的壯觀,用材的精良,還是裝飾的考究,造型的精美都是一般佛寺所不能比擬的。明朝的崇善寺還有其獨特的地方,區(qū)別于其它寺廟,不僅是一座佛教寺院還是一座祖廟,屬于朱家。這座祖廟就是金靈殿。位于中軸線上的最后一個大殿,祖廟里沒有設(shè)置帝座,這種現(xiàn)象在我國古代佛教寺院建筑中是少見的。清同治三年(1864年),一場大火焚毀崇善寺里大雄寶殿的主要建筑?,F(xiàn)存的寺廟殿堂主要有大悲殿、山門、鐘樓、東西廂房。山門為無梁密檐式,綠琉璃瓦覆蓋頂部,中門額書“大悲勝境”,左門額書“宗唐遺址”,右門額書“晉源神景”。門外月臺上的兩尊明代鐵獅鑄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古樸威猛、筋骨雄健。到清朝光緒八年,當時任山西巡撫的張之洞奏請朝廷批準,將崇善寺的前院改建成了文廟,因此寺廟面積大大減少,只是原有規(guī)模的四十分之一。

      二、崇善寺建筑的歷史價值

      寺內(nèi)的主建筑大悲殿屬于明代官式木構(gòu)建筑,保存完整。殿字和塑像都是明洪武年間的遺物,它的歷史比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還要早29年,在建筑和雕塑藝術(shù)上極具代表性,反映了山西封建文化的發(fā)展及宗教的興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鑒賞價值。

      從寺內(nèi)尚存的《崇善寺建筑全圖》和自成格局的大悲殿建筑群,可以看出這座古剎的建筑特征是皇宮式的古剎,布局呈現(xiàn)出左右對稱的格局,建筑之間錯落有致,井然有序,繼承了我國古代傳統(tǒng)建筑的風(fēng)格。

      寺內(nèi)中間的位置是大雄寶殿,寬九間,高約30米。樓閣殿堂等一千多間。清朝同治三年即1864年一場大火焚毀了寺廟建筑的大部分。保留下來的部分建筑包括大悲殿、東西兩廂、鐘樓和山門,格局自成一體。著名的大悲殿,寬有七間,深度達四間,重檐歇山頂,呈現(xiàn)出一種莊嚴的美,給人一種富麗、典雅的感覺。它是明代最典型的建筑,具有超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和歷史價值,黃綠色琉璃瓦頂,魅力無窮。大悲殿內(nèi)中間的神臺上供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左邊是千缽文殊菩薩,右邊是普賢菩薩,8.5米高,比例恰當,衣飾舒展,完整無缺。

      大悲殿的面積約900平方米,建筑類型屬于明朝初年典型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鐘、鼓二亭建于殿的兩側(cè),鐘亭和鼓亭相對擺設(shè),遙相呼應(yīng)。鐘亭和鼓亭都用琉璃瓦蓋頂,磚鑲圍欄,玲瓏剔透。大鐘樓位于大悲殿的東南面,建于明代正德年間,臺基高達5米,四周用磚包裹、形狀像城堡一樣,樓上懸掛明代修建的一口大鐵鐘,大鐘9999.5斤重。在中國古代鑄造的大鐵鐘是不能超過一萬斤的,因為皇帝是“萬歲”。大鐘音域渾厚寬廣,輕擊圓潤悅耳,重擊聲音渾厚有力。每逢遇到重要慶典活動,鐘聲響起,聲音渾厚悠揚,響遍全城。

      大悲殿的前門兩側(cè)有一牌匾,是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來參拜崇善寺時親筆所寫的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千手千缽千華子”,下聯(lián)是“大悲大智大愿王”,橫批是:“瑯函寶相”。這幅對聯(lián)用詞對稱,寫出了大悲殿內(nèi)供奉的是大悲觀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愿王普賢菩薩,橫批點注了大悲殿是珍藏寶物地方。

      大悲殿里正面供奉著三尊站立的菩薩,分別是大悲觀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和大愿王普賢菩薩。正中是千手千眼的觀音菩薩,是大悲殿的主角,代表的是大慈大悲。身高8.3 米,左右共40只手,手中握有8種法器,分別是輪、螺、傘、花、魚、瓶、結(jié)、蓋,寓意是大吉大利。千手千眼菩薩實際上僅有二十只手臂,在每個手的中心都有一眼,共有四十只手和四十只眼。按照佛家的說法,四十分別乘以佛家的“二十五有”,構(gòu)成了千手千眼。象征著能洞察世間好壞與災(zāi)難。這尊佛像面龐圓潤,表情端莊、典雅,形態(tài)優(yōu)美。額頭上那只慧眼,表明觀音菩薩聰慧,說明其修行已達到了“ 三摩”境界。手握刀、槍、劍等器具,用于降魔伏妖。兩手高高舉起的日、月,寓意著主宰宇宙,佛法無邊。右旁的千手千缽文殊菩薩像,三頭六臂,金缽?fù)性谑掷铮诮鹄徶卸俗屽饶材岱?,寓意著文殊菩薩智慧無窮。左旁是的普賢菩薩像,溫婉矜持。這三尊塑像體態(tài)健碩,面相圓潤,服飾色彩艷麗,具有一種雍容華貴、慈祥和藹的神韻,它的雕塑風(fēng)格基本繼承了唐代飽滿圓潤的風(fēng)格,是明代雕塑藝術(shù)的杰作,具有珍貴的歷史藝術(shù)價值。

      大悲殿的殿頂天棚上繪有吉祥圖案,是明朝的杰作,據(jù)說大殿在抗戰(zhàn)時期日本飛機朝大殿扔了兩顆炸彈,所幸沒有完全爆炸,只打壞了房頂面。在1957年重新進行了補修。

      幸免于難的大悲殿,雖然在明成化和清嘉慶年間進行過修建,但都是略微修補,大至梁架,小至門窗沒有更換,基本上保持還是明代初修時的模樣。因而具有更高的歷史價值。主要建筑大悲殿,雖然僅是原崇善寺的四十分之一,但它卻是崇善寺的精華所在,保存著價值連城的寶物。大悲殿,也是山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了。由于時間久遠,大殿的地基已經(jīng)下沉。但是它的一磚一瓦無不顯示它傳承著的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歷史價值。

      三、崇善寺壁畫摹本的藝術(shù)歷史價值

      藝術(shù)價值的內(nèi)涵包括審美、欣賞、消遣、借鑒。它們之間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崇善寺的繪畫作品藝術(shù)價值內(nèi)涵豐富,流傳至今,具有欣賞價值。崇善寺內(nèi)珍藏著兩幅畫卷摹本,被譽為國寶。

      為弘揚佛教文化,明朝對崇善寺進行了豪華的裝飾和彩繪,其繪飾唯美。目睹大雄寶殿當年兩掖長廊上的精美繪畫,是先人留下的珍貴壁畫臨摹本。其中壁畫《釋迦世尊應(yīng)化示跡圖》,再現(xiàn)了釋迦牟尼成佛的經(jīng)典故事;另一壁畫《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再現(xiàn)了善財童子參拜諸佛學(xué)法的歷程。這兩套壁畫摹本,雖然歷經(jīng)五百多年,但保存完好,做工精美,裝幀考究,被譽為“寶石畫”。這兩套繪畫是崇善寺繪畫藝術(shù)的集中代表,給予我們美的享受,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研究中國繪畫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長廊雖然被大火焚毀,但兩套精美的摹本卻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這兩套摹本大小相同,長51 公分,寬37 公分,封面是黃色緞料,內(nèi)頁是紙骨絹面。第一部摹本《釋迦世尊應(yīng)化示跡圖》有84幅畫,裝幀精美,講述了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化的故事。第二部壁畫摹本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有53幅畫。再現(xiàn)了善財童子參拜諸佛學(xué)法的故事。摹本情節(jié)生動、逼真,波瀾迭起,壁畫再現(xiàn)了釋迦牟尼為了出家修行,不惜拋棄富貴榮華,與親人家室別離,歷盡艱難困苦的堅韌形象,也讓人感受到釋迦牟尼慈悲救世、普渡眾生的一顆似海悲心。人物形象塑造鮮活,故事情節(jié)連續(xù)完整,藝術(shù)感染力極強。

      在繪畫風(fēng)格上,繼承唐宋宗教繪畫風(fēng)格,形象豐腴飽滿、色彩艷麗。筆墨精細、畫構(gòu)圖飽滿、服飾艷麗。在繪畫藝術(shù)手法上,在人物和場景描繪上善于運用線條色彩藝術(shù),,運用線條色彩藝術(shù)是這兩套壁畫的藝術(shù)特色。中國繪畫的特點是線的藝術(shù),繪畫中線與色有機結(jié)合,中外繪畫技巧相融合,古樸雄健的線條與絢麗和諧的色彩相統(tǒng)一,這些特點在這兩套壁畫中表現(xiàn)得可謂淋漓盡致。這兩套壁畫的技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充分反映了明代畫師在繪畫上的藝術(shù)造詣以及中國佛教繪畫藝術(shù)發(fā)展到明代時的卓越水平。這兩套壁畫摹本如今保存完整無損,畫稿鮮艷如初,可謂是彌足珍貴。

      四、崇善寺藏經(jīng)的歷史價值

      文物的時代特點具有歷史性,能幫助人們恢復(fù)歷史原本的面貌,這是文物歷史價值所在。崇善寺保存的珍貴文物是藏經(jīng)。寺內(nèi)藏經(jīng)數(shù)量繁多,版本眾多,收藏豐富,保存完好,是稀有的佛教遺產(chǎn),是研究我國宗教歷史和宗教藝術(shù)的寶貴資料,也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學(xué)、藝術(shù)、印刷技術(shù)、雕刻的稀世珍品。

      據(jù)統(tǒng)計,寺內(nèi)有北宋以來的各種刻印、手抄的經(jīng)書總計約3萬余卷。有宋代的《磧砂藏》、明代的《普寧藏》《南藏》《北藏》《華嚴經(jīng)》、日本影印的《大藏經(jīng)》,還有一部泰山拓碑《金剛經(jīng)》和部分道藏。這些珍貴的佛、道藏版本,都是難得的善本,不僅是中國木刻印刷史上早期的標本,而且是難得的古代書法、雕刻藝術(shù)佳作。

      寺內(nèi)珍藏的北宋時期的《崇寧萬壽藏》和南宋時期的《磧砂藏》,是我國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貴版本。除這兩個版本外,還有明版藏經(jīng)《南藏》和從大同移來的《北藏》等。特別是石刻《金剛經(jīng)》拓本,是來自東岳泰山上一部金剛經(jīng)石刻的拓片,共1043字,屬于唐朝的作品。還保存著金字《華嚴經(jīng)》《法華經(jīng)》及刺血《華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是一部用血寫成的經(jīng)書,據(jù)說是明朝時期凈潔和尚用自己舌頭上的鮮血寫成的,血經(jīng)共60萬字,用十多年時間寫成,是佛教界中的一件珍寶。藏經(jīng)呈現(xiàn)的版本不同,時期不同,特色各異,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學(xué)、哲學(xué)、印刷技術(shù)、書法藝術(shù)、和宗教歷史的成就,在佛教寺院當中崇善寺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有著豐富的歷史價值。

      五、崇善寺金菩薩雕塑的藝術(shù)價值

      中國佛教最早來源于古印度,在兩漢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國,到目前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學(xué)、藝術(shù)等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由于統(tǒng)治者的倡導(dǎo),佛教在中國發(fā)展十分迅速,佛教開始遍布全國各地,佛教建筑、石窟造像、金銅造像、紛紛涌現(xiàn)。這些精美的佛教造像雕塑藝術(shù)品,是人類文明寶庫中光彩奪目的瑰寶。雕塑藝術(shù)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反映,大悲殿里供奉著三尊金菩薩立像是明代的雕塑藝術(shù)品,彌足珍貴。

      大悲殿里供奉著三尊金菩薩立像,比例適當,衣飾優(yōu)美流暢,雕工精美細膩。傳說這三尊金菩薩像是明代洪武年間塑造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崇善寺“三寶”當中的其中一寶。

      走進大悲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菩薩立像,左邊為普賢菩薩、中間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右邊是千手千缽釋迦文殊菩薩。三尊立像金箔覆身,金光閃閃。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釋迦摩尼被稱為華嚴三圣。文殊菩薩執(zhí)掌佛的智慧寶藏,普賢推展佛的廣大行愿。所謂文殊述德,普賢啟行。

      大殿正中央的觀世音菩薩,是大悲殿的“主角”。身著飄動的衣帶,端莊典雅大慈大悲的面部表情,千手千眼風(fēng)格獨特,充分表現(xiàn)了佛教文化藝術(shù)的豐富想象力。觀音菩薩表達的是大慈大悲。慈的寓意是快樂,悲的寓意是解脫苦惱和痛苦。大慈大悲的涵義就是慈悲、憐憫、救護眾生,教導(dǎo)人們要心懷慈悲,幫助他人,造福社會。在千手千眼觀音塑像前,供奉了釋迦摩尼坐像。

      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教導(dǎo)眾生要性情柔和,要有容忍、忍讓、寬宏大量的心,有利益眾生的心。因而文殊菩薩,被塑造成三頭六臂的形象。千輪千華普賢菩薩,形象矜持溫婉,宛若常人。名號為“大行普賢”,手持如意,坐蓮花座,座下一頭六牙白象。普賢菩薩同文殊菩薩,是娑婆世界釋迦摩尼佛的右、左脅持,被稱為華嚴三圣。文殊執(zhí)掌佛的智慧寶藏,普賢推展佛的廣大行愿。普賢是知行合一的菩薩,強調(diào)實踐和應(yīng)用。在三大菩薩立像兩旁還供奉著地藏菩薩和準提菩薩。大殿西側(cè),供著地藏王菩薩像。地藏代表了孝順、恭敬。大殿的東邊,供著準提菩薩。準提菩薩是意為感應(yīng)強大、救度無量眾生的大菩薩,受到信眾的普遍景仰。守護眾生脫離一切災(zāi)難,使眾生、增壽、增祿、增財,滿足重生的一切愿望。他能守護眾生離于一切災(zāi)障,并使之得以增財、增祿、增壽。修持者凡所祈愿,皆能成就。被塑造成十八臂三目的形象。大悲殿里五大菩薩左起依次排列為: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準提菩薩。有關(guān)公和韋陀兩位護法護持在大殿眾菩薩塑像的兩側(cè)。

      大悲殿內(nèi)還保留著一些木雕禮佛用品, 例如巨大的明代木雕長供桌,在香案兩側(cè)陳列著各種法器, 選材精心, 制作考究。特別是供桌前面雕刻的七條一米多長的青龍, 盤繞飛騰, 形態(tài)各異, 真是罕見的佳品。大悲殿被譽為“佛像雕塑的藝術(shù)博物館”

      崇善寺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明代風(fēng)格的典型建筑,殿內(nèi)三尊佛像雕工技藝精湛,是明代的稀有藝術(shù)珍品。殿內(nèi)藏有眾多藏寶,有大量聞名遐邇的藏經(jīng)和壁畫臨摹本,出自宋、金、元、明、清時期的經(jīng)書3萬多卷,有的經(jīng)書已超過千年的歷史,這些經(jīng)卷寫法獨特,有的用赤金粉寫成的、有的用鮮血寫成的、有的用墨寫成的。大悲殿里的藏經(jīng)十分豐富,價值連城,非常罕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

      猜你喜歡
      大悲文殊菩薩
      “超大悲”
      意林(2023年2期)2023-04-28 07:15:05
      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
      黃河之聲(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2
      倪進明
      文殊菩薩啟智圖
      寶藏(2019年2期)2019-03-20 05:20:44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酒泉文殊山萬佛洞西夏四角天王圖像初探
      西夏學(xué)(2017年2期)2017-10-24 05:34:54
      情人
      詩潮(2017年2期)2017-03-16 11:06:16
      遼代八大菩薩造像研究
      佛像面前的菩薩
      武乡县| 枝江市| 荃湾区| 通州区| 凌海市| 珲春市| 黔南| 洞头县| 比如县| 浮梁县| 健康| 全椒县| 明星| 阜平县| 芜湖县| 肥西县| 通江县| 安顺市| 江川县| 泽普县| 永顺县| 张家港市| 腾冲县| 平安县| 蓝田县| 韶山市| 阳泉市| 军事| 德阳市| 禹城市| 乳源| 潮安县| 西青区| 渑池县| 久治县| 伊春市| 渝中区| 都匀市| 孙吴县| 本溪市|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