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紅
(陜西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yī)院,陜西 寶雞 721000)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于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而造成,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黏膜、皮膚和鞏膜發(fā)黃[1-2]。本研究主要探討了撫觸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護理效果。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兒科進行診治的84例新生兒黃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2例,男23例,女19例;日齡1 ~ 13 d,平均日齡( 3.69 ± 1.45) d;其中出生1 ~ 2 d者 15例,出生 2 ~ 3 d者 13例,出生超過3 d者 14 例;平均胎齡(38.14 ± 2.37) 周;平均出生體重 (3239.52 ± 257.49) g。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日齡1 ~ 13 d,平均日齡( 3.75 ± 1.26)d;其中出生1 ~ 2 d 者 14例,出生 2 ~ 3 d者 13例,出生超過3 d者 15例;平均胎齡 (38.21 ± 2.45) 周;平均出生體重(3243.78 ±256.25) g。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采用新生兒黃疸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聯合采用撫觸護理干預,可以選擇在地板上、床上或膝蓋上開展撫觸護理干預,新生兒由于對溫度極為敏感,極易散發(fā)熱量,因而室內的溫度應當調整適宜。通過對新生兒黃疸的足三里穴實施撫觸,可以顯著增強患兒的脾胃功能,降低腹瀉以及腹脹等消化疾病的發(fā)生率,增加新生兒對營養(yǎng)的吸收量,有助于促進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在進行撫觸護理干預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盡可能地維持視、聲、觸的同步,并對患兒進行早期教育。
檢測兩組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比較兩組的黃疸消退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和胎便轉黃時間。
觀察組的總膽紅素水平為(7.53 ± 2.65)μmol/L,直接膽紅素水平為(2.43 ± 1.57)μmol/L,間接膽紅素水平為(5.49 ± 1.26)μmol/L,對照組的總膽紅素水平為(13.45 ± 4.27)μmol/L,直接膽紅素水平為(4.73 ± 1.25)μmol/L,間接膽紅素水平為(8.26 ±1.54)μmol/L,觀察組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的黃疸消退時間為(7.54 ± 1.38)d,首次排便時間為(6.23 ± 1.14)d,胎便轉黃時間為(33.59 ± 10.24)d,對照組的的黃疸消退時間為(12.69 ± 2.53)d,首次排便時間為(8.57 ±1.39)d,胎便轉黃時間為(45.13 ± 12.49)d,觀察組的黃疸消退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和胎便轉黃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新生兒黃疸的黃疸程度大于生理性黃疸時,有可能發(fā)生溶血癥,且應當考慮有無加重黃疸的其他因素,如缺氧、窒息、感染、膽汁淤積綜合征以及先天性膽道畸形等。溶血癥時有較為顯著的黃疸、貧血、肝脾大、心力衰竭和水腫等表現,病情嚴重者會發(fā)生新生兒敗血癥、核黃疸癥狀[3-6]。撫觸護理干預可以滿足新生兒的情感需求。本研究結果發(fā)現,觀察組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黃疸消退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和胎便轉黃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撫觸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兒黃疸的膽紅素水平,縮短黃疸消退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和胎便轉黃時間。
綜上所述,撫觸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具有較為滿意的臨床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