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慧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醫(yī)院肝病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是目前臨床治療子宮腺肌癥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該疾病具有病程時間長、病情發(fā)作反復特點,加之部分患者缺乏對疾病和手術治療的認知,易引發(fā)出現(xiàn)負性心態(tài),影響治療效果和術后機體恢復[1]。對此,護理干預配合的及早開展非常重要。故本文經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做如下歸納。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行腹腔鏡子宮腺肌癥子宮全切術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1例。其中,對比組年齡28~59歲,平均(43.5±2.2)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3.4±0.2)年;研究組年齡29~60歲,平均(44.3±2.3)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3.5±0.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比組者開展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密切觀察,定期對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jiān)測,包括呼吸和脈搏、血壓和體溫等,同時還要查看手術切口是否有滲血情況,各管道是否暢通;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病房溫濕度適宜。
在對比組的基礎上,研究組者開展綜合護理,①心理疏導:積極主動和患者溝通交流,綜合評估其心態(tài)想法,并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對疏導方案合理制定;讓患者知曉保持良好心態(tài)對病情恢復的重要性。②術前:結合化驗、影像檢測,將術前評估工作做好,依照是否伴其他病癥,對術前干預措施人性化、個體化制定。將患者血糖、血壓水平控制好,同時做好會陰區(qū)、下腹部消毒準備工作。排空膀胱與胃腸道,若患者伴胃腸脹氣,建議采取胃腸減壓,能使穿刺并發(fā)癥發(fā)生降低。③術中:對患者生命體征情況予以監(jiān)測,并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一旦有異常情況發(fā)生應馬上告知醫(yī)師,對應對措施予以制定。③術后:嚴格開展全麻術后的常規(guī)護理,防止患者術后發(fā)生認知功能障礙;對患者意識、面色和心律等指標情況進行監(jiān)測,指導患者行平臥位,頭部向一側位置側偏,能使患者口腔內分泌物順利流出,確?;颊吆粑鼤惩?,減少窒息情況發(fā)生。
比較觀察對比組與研究組的腸道恢復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情況。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組的腸道恢復時間為(2.74±0.42)h,首次下床活動時間(2.42±0.28)h,住院時間(8.22±1.47)d,均明顯長于研究組的(1.16±0.36)h、(1.00±0.13)h和(6.01±1.66)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8.289,29.453,6.382,P=0.001<0.05)。
子宮腺肌癥是一種能對女性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的婦科腫瘤疾病,因此對于此疾病的治療,臨床多選擇采取手術療法進行。子宮全切術是臨床常用治療手段,但其也存在局限性,能一定程度影響患者生理,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負性心態(tài),如抑郁、焦慮等,甚至還會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2]。另外,麻醉藥物的神經阻滯和手術導致的盆底損傷,均易導致胃腸道不適。如果術后排氣較晚,阿虎啊則易誘發(fā)酸堿失衡、腹脹情況發(fā)生,甚至還會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如肺部感染、腸梗阻等[3]。所以,護理干預配合的及早開展非常重要。綜合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方法,其主要對患者、護士和醫(yī)生,及社會間的協(xié)助及交流進行重點強調,對護理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4-5]。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腹腔鏡下子宮腺肌癥子宮全切術者82例為對象,經對上述闡述的歸納總結,并結合所得結果得出,綜合護理措施的實施對提高對加快患者機體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有較好臨床應用價值。
總之,將綜合護理用于腹腔鏡下子宮腺肌癥子宮全切術中,能加快患者腸道恢復,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機體康復,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