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蓮,姚永祥
(青海省藏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產后風亦稱之為“月子病”,它是婦女在分娩時期,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侵入而引起的怕風、怕冷、出虛汗、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病情常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近年來,藏醫(yī)藥浴治療產后風有顯著的療效,被患者們一致肯定。藏醫(yī)藥浴又稱五味甘露浴,最早記錄于藏醫(yī)藥經典著作—《四部醫(yī)典》,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它是指將人體全身或部分肢體浸泡于煮熬的藏藥浴中,在水的熱能和藥物的藥力作用下,打開人體的毛孔,打通經絡,使藥物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毛孔透皮滲透,被毛細血管吸收進體內,然后臥熱炕發(fā)汗,是腠理開泄,祛風散寒,化淤活絡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療法[2]。
藥浴前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既往史,女性患者是否是經期。仔細核對醫(yī)囑,熟知浸泡的部位,浸泡的溫度及時間。藥浴前向患者及家屬做解釋工作,說明藥浴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的顧慮取得合作。告知患者及家屬備好浴巾、拖鞋、干凈的睡衣、溫開水。關閉門窗,病室溫度適宜,拉好浴簾保護患者的隱私。
將一克麝香放入500 ml的青稞酒中搖勻,根據醫(yī)囑將配好的五味甘露液加熱至38~43度,再把30毫升的麝香酒倒入浴池中備用。
備齊用物后再次核對患者床號、姓名、解釋。藥浴時所需溫度根據患者自身對熱的耐力而定,坐浴時間為8~15分鐘為宜。協(xié)助患者進入浴池后取得舒適的體位,水位一般不能淹沒前胸,以雙乳以下為宜,以免引起心慌、氣短、眩暈或休克。坐浴期間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出汗情況,了解患者的感受,如藥浴時患者有不適應立即停止坐浴,并通知醫(yī)生處理且協(xié)助。
坐浴完畢后,協(xié)助患者用干毛巾迅速擦去身上的汗及藥液,披上浴巾快速到床上,蓋上被子右側臥位,熱炕發(fā)汗3分鐘,若年老、體弱、出汗較多的患者不易發(fā)汗。
發(fā)汗后擦干汗液換上干衣服,囑患者多飲溫開水。患者在不出汗時可在病房中適當活動,此時千萬不能去吹風,受涼,關節(jié)處要注意保暖。在治療期間穿寬松,舒適的衣服并且洗浴后要穿襪保暖。告知患者藥浴期間不能受風、受凍、受潮濕、避免用涼水洗手洗衣,禁止洗澡,洗頭。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涼性的食物,禁煙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宜食高蛋白、低脂肪、中熱量易消化的食物。
藥浴時水溫在38~42度之間,具體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定,第一次藥浴水溫為38度,時間為8~10分鐘為宜。藥浴液的高度以雙乳下為宜,以免引起不適。飯前飯后半小時內不宜藥浴,飯后1小時為藥浴最佳時間。藥浴前、中、后應適當補充水分,以免出現虛脫現象。皮膚有傷口,對藥浴液過敏者以及正處于月經期的婦女禁止藥物洗浴療法。藥浴后注意避免風寒,秋冬尤須避風。藥浴時患者出現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應立即停止藥浴。
適應癥: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婦女產后風、強直性脊柱炎、痛風以及各種皮膚病。
禁忌癥:發(fā)燒、妊娠、嚴重高血壓、嚴重心腎疾病、外傷、肺結核等。
藏藥浴中的藥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處、并經吸收、循行經絡血脈,內達臟腑,由表及里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行氣血、濡養(yǎng)全身等養(yǎng)生功能,藥浴液中加入的麝香酒也具有殺菌、抗炎、鎮(zhèn)痛、芳香等作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