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l世紀以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迅速成為影響全社會的重大疾病。作為最常見神經變性病之一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在我國已有近300萬病人,每年約新增10萬病例。PD包括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強直等運動癥狀和睡眠障礙、認知損害、體位性低血壓等非運動癥狀。多數病人有數十年的病程,需要長期藥物治療,中、晚期病人將出現劑末、異動等運動并發(fā)癥,晚期病人因吞咽困難、反復跌倒易出現肺部感染、骨折等并發(fā)癥,臨床治療非常棘手,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
目前針對PD的治療不再局限于運動癥狀的改善,也絕非單純藥物治療。非運動癥狀的診療、手術治療、神經保護治療、專業(yè)護理已成為PD治療的重要組成,本專題論壇將圍繞PD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的熱點進行討論。
臨床上約有30%以上的PD病人存在OH。病人在疾病早期有可能出現無癥狀的OH,隨著疾病逐漸進展到中晚期,發(fā)生OH的比例明顯增高,病人表現為頭暈、視物模糊、乏力,甚至出現暈厥和跌倒。重視OH的發(fā)生,了解相關因素,對病人血壓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是PD全面管理的重要內容。
認知障礙不僅是PD早期的非運動癥狀,還可能早于運動癥狀出現。病人最初多以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起病,隨著病程的進展,相當部分中、晚期病人轉化為癡呆,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給照料者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PD病人認知功能相關因素方面的研究將有助于提高臨床早期診斷率,為PD早期干預治療提供可能。
75%以上的PD病人存在口咽期吞咽障礙,吞咽障礙可導致營養(yǎng)不良、誤吸、吸入性肺炎、社交障礙等,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PD相關吞咽障礙診斷率較低,且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對于吞咽功能均沒有很好的療效,成為中、晚期病人治療中的難點。對病人進行正確的攝食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人吞咽障礙的發(fā)展,改善病人吞咽功能。??仆萄收系K的評估和護理在PD規(guī)范性治療中不可或缺。
DBS是將電極植入病人腦部的特定核團,結合皮下的脈沖發(fā)生器刺激核團,從而改善臨床癥狀,具有可逆性、高安全性和可調節(jié)性的優(yōu)點。手術的成功除了靶點計算的準確外,靶點的選擇也至關重要。針對病人臨床癥狀特點選擇合適靶點已成為神經外科醫(yī)生關注的熱點,也是個體化、精準治療理念的體現。
免疫/炎癥機制參與PD的發(fā)病,病人黑質部位存在大量激活的小膠質細胞,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的異常積聚是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自噬功能障礙是導致α-synuclein清除障礙和異常積聚的重要原因。炎癥和自噬目前已成為PD基礎研究的焦點,阻斷炎癥反應、調節(jié)自噬功能的藥物很可能會延緩病情進展,發(fā)揮神經保護作用。從目前臨床常用藥物(如米諾環(huán)素)著手將有利于尋找有PD治療潛力的靶點藥物。
在兩百多年PD疾病的診治過程中,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入,臨床治療目標和策略不斷翻新,目前已形成藥物治療為主,包括手術治療、康復治療和專業(yè)護理在內的全程化、個體化、精準化的診療模式,非運動癥狀和神經保護治療已成為臨床治療的重要專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