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450000)禹冰
1.1 基本資料 挑選于本院進行分娩的足月新生兒120例,時間為2018年1月~2018年7月,經數字隨機表法分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均為60例,其中男新生兒67例、女新生兒53例。所有新生兒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不給予特殊的護理模式,對新生兒進行正常的監(jiān)測,出生后進行身高體重的測量。一些常規(guī)的護理操作與對照組相同。實驗組采用袋鼠護理模式進行護理:①前期準備。進行疼痛實驗前,將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好準備工作,選擇專業(yè)的護理人員,挑選合適的空間。實驗房間保證適宜的溫度,遠離繁華熱鬧的街市,保證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進行實驗。同時做好防護工作,保證母親的隱私部位不被暴露,也要為新生兒提供安全溫暖的環(huán)境。調整好床的高度,使新生兒與母親處于舒適的位置。因為新生兒最好只穿紙尿褲,所以要做好保暖工作。在此期間可以放著柔和的音樂,舒緩疲勞,使母親和新生兒心情良好。②母嬰肌膚接觸。進行母嬰的皮膚接觸,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母親躺在預先已經調整好高度的床上,保持舒適的體位,護理人員將嬰兒小心地交到母親懷中,最好脫去衣物,真正達到皮膚之間的接觸。正確姿勢為新生兒面部朝上,雙手抱住母親,頭在兩乳之間,盡量使新生兒身體全部貼近母親[1]。由于沒有衣物的遮擋,可以在房間隔一個簾子,防止隱私被暴露,將準備好的毯子可以護住新生兒的后背,防止著涼。做好一切保護措施。在母親懷里的新生兒非常安靜,母親可以進行親吻,觸摸,讓新生兒感受到母親的氣味和溫度,加深交流。母親靠在舒適的被子上,在護士的幫助下變換姿勢,避免長時間的保持一個姿勢出現疲勞不適。該過程持續(xù)時間為1小時。由于這種體位有可能不利于新生兒的呼吸,所以要密切觀察新生兒的臉色,是否只有正常的吸氣和呼氣的動作,如果發(fā)現異常,及時停止,進行搶救。住院時的這些操作要準確告知母親和其家屬,以便出院后可以正確的進行演示,袋鼠式護理整個過程為30天,即使母親和新生兒出院,護理人員也會按時進行電話追訪,解答家屬遇到的問題,也會定期進行家訪,檢查操作是否合格。提供準確到位的指導,避免一切意外的出現。③母嬰情感交流。實驗過程中,良好的母嬰交流是非常有意義的,不僅可以讓新生兒良好的感知母親的溫度,促進彼此間的交流,對于媽媽來說,有利于泌乳,防止乳腺相關疾病的發(fā)生,預防產后抑郁。④疼痛實驗操作由專業(yè)的醫(yī)務人員進行,都是經過專業(yè)培訓,在實驗操作前后,母親均需進行袋鼠式護理模式。
1.3 評價指標 本實驗主要選用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將實驗的評分進行分析計算,這種評分主要是觀察新生兒適應環(huán)境能力,睡眠質量、面部有無疼痛表現等,進行綜合評分,得分越高則疼痛程度越大,分數越低,疼痛感越弱[2]。最高分是6分,最低分是0分。還有就是根據實驗過程中新生兒哭鬧時間進行判斷。評分均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分析處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20.0分析數據,其中計數資料采用率或百分比進行一般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一般描述,組間比較采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檢驗水準為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實驗組新生兒的疼痛平均得分(2.13±0.83)與對照組(3.67±1.28)相比,得分較低,說明經過袋鼠式護理后,實驗組新生兒的疼痛感明顯減輕,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實驗組新生兒的哭鬧時間(42.45±17.62)min與對照組(53.16±19.65)min相比明顯縮短,說明經過袋鼠式護理后,效果顯著,差異是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P<0.05)。
疼痛是很難受的感知覺,對于成年人來說是一種非常難過的經歷,更何況是對于新生兒。由于不能表達出內心的感覺,無法進行交流,使疼痛感覺擴大,會對嬰幼兒心理產生一定的負擔,是不利于其成長發(fā)育的。所以,提出了袋鼠式護理模式,首先是在國外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遠期希望是有意義的??梢跃徑馓弁?,促進健康成長[3]。袋鼠式護理可以保證新生兒盡快適應于當前的環(huán)境中,在母體環(huán)境的影響下,使得孩子的神經緊張性得以降低,體內生長激素、兒茶酚胺水平明顯增高,最終達到促進胃腸分泌及生長激素分泌的結果。從母體的角度上考慮,該方式可以保證其與孩子進行親密的接觸,為母親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打下基礎,也有助于泌乳量的增加,有助于母乳喂養(yǎng)的養(yǎng)成。
相關研究發(fā)現,新生兒期間通過皮膚之間的接觸,對新生兒神經系統(tǒng)及智力的發(fā)育具有更好的促進作用;臨床上對于新生兒,由于其臟腑功能發(fā)育尚未完善,護理上稍有不善可引起新生兒臟腑功能發(fā)育不全或死亡,以往的臨床研究,已有學者將袋鼠式護理應用到新生兒的護理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近年來,“袋鼠式”護理在我國新生兒護理領域也逐漸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