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影
(北京市豐臺區(qū)蒲黃榆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北京,100075)
失眠癥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嚴重影響個人生命質(zhì)量,并且給社會帶來很大的經(jīng)濟負擔。根據(jù)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ICSD-3),慢性失眠癥診斷標準如下:且標準A~F都必須滿足:A.患者報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顧者觀察到患者存在下列1條或以上:1)入睡困難;2)睡眠維持困難;3)比期望的起床時間醒來早;4)在適當?shù)臅r間點不肯上床睡覺;5)沒有父母或照顧者干預(yù)難以入睡。B.患者報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顧者觀察到患者存在下列與夜間睡眠困難相關(guān)的1條或以上:1)疲勞或萎靡不振;2)注意力,專注力或記憶力下降;3)社交,家庭,職業(yè)或?qū)W業(yè)等功能損害;4)情緒不穩(wěn)或易激惹;5)日間瞌睡;6)行為問題(比如活動過度,沖動或攻擊性);7)動力,精力或工作主動性下降;8)易犯錯或易出事故;9)對自己的睡眠質(zhì)量非常關(guān)切或不滿意。C.這些睡眠/覺醒主訴不能完全由不合適的睡眠機會(如充足的睡眠時間)或環(huán)境(如黑暗,安靜,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解釋。D.這些睡眠困難和相關(guān)的日間癥狀至少每周出現(xiàn)3次。E.這些睡眠困難和相關(guān)的日間癥狀持續(xù)至少3個月。F.這些睡眠困難和相關(guān)的日間癥狀不能被其他的睡眠障礙更好地解釋。短期失眠癥的診斷標準與慢性失眠癥類似,但病程少于3個月,且沒有頻率的要求。
老年患者中失眠癥高發(fā),根據(jù)老年人氣血陰陽盛衰的判斷,以及氣滯、血瘀、痰凝的特點,現(xiàn)總結(jié)我在中醫(yī)睡眠門診應(yīng)用中醫(yī)藥治療案例,報道如下:
案例1:患者,男,63歲。主訴:失眠1年。刻下癥見入睡難,甚至徹夜不眠,白天無困倦,乏力,焦慮,抑郁,煩躁易怒,肢體無處安放感。大便粘,小便正常,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中醫(yī)診斷:不寐。中醫(yī)證型:痰熱上擾,瘀血內(nèi)阻。治法:清熱化痰,活血化瘀。方以黃連溫膽湯和血府逐瘀湯加減。藥用黨參20 g、黃連10 g、茯苓15 g、法半夏10 g、陳皮15 g、枳實10 g、竹茹10 g、石菖蒲15 g,桃仁10 g、紅花5 g、赤芍15 g、川芎10 g、當歸15 g、生地黃15 g、柴胡10 g、川牛膝15 g、桔梗10 g、炒棗仁15 g、珍珠母30 g(先煎)。7劑,水煎服,2次/d,早晚飯后0.5 h服用。
以此方為底方加減,服藥1個月諸證消除。
案例2:患者,女,80歲。主訴:失眠數(shù)年,加重1年??滔掳Y見入睡難,甚至徹夜不眠,白天無困倦,乏力,怕冷,胃脘涼,四肢涼,心悸,胸悶。大便稀。舌淡暗,苔白滑,脈沉細澀。
中醫(yī)診斷:不寐。中醫(yī)證型:心脾腎陽虛,痰瘀內(nèi)阻。治以溫陽化痰,活血化瘀。方以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合枳實薤白桂枝湯加減。藥用制附子10 g、黨參15 g、干姜10 g、炙甘草6 g、白術(shù)15 g、熟地黃15 g、山藥15 g、山茱萸15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澤瀉15 g、桂枝10 g、牛膝15 g、枳實10 g、薤白10 g、瓜蔞15 g、炒棗仁15 g、生龍骨30 g(先煎)、生牡蠣30 g(先煎)。7劑,水煎服,2次/d,早晚飯后0.5 h服。
以此方為底方加減,服藥1個月諸證消除。
案例3:患者,女,80歲。主訴:失眠3個月。刻下癥見入睡難,甚至徹夜不眠,喜悲哭,情緒低落,幻覺,乏力,多思慮,怕冷,納差,胃脘涼,四肢涼,夜間后背冷汗淋漓,胸悶。大便稀,小便多,舌淡暗,苔白滑,脈沉細澀。
中醫(yī)診斷:不寐。中醫(yī)證型:脾腎陽虛,肝郁脾虛,心脾不足。治法:溫補脾腎,疏肝健脾,補脾養(yǎng)心。方以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歸脾丸合逍遙散加減。藥用制附子10 g、黨參15 g、干姜10 g、炙甘草6 g、白術(shù)15 g、熟地黃15 g、山藥15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黃芪30 g、當歸15 g、茯神15 g、遠志10 g、五味子6 g、木香6 g、柴胡10 g、白芍15 g、炒棗仁15 g、琥珀粉1 g(沖服)。7劑,水煎服,2次/d,早晚飯后0.5 h服。
以此方為底方加減,服藥2周幻覺消失,其余諸癥大減。1個月諸證消除。
案例4:患者,女,67歲。主訴:失眠5個月??滔掳Y見入睡難,焦慮煩躁,易怒,輾轉(zhuǎn)難眠,怕熱,面紅目赤,頭暈,聲音高亢,口干口渴,納可,汗出,胸悶,血壓高。小便略黃,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中醫(yī)診斷:不寐。中醫(yī)證型:陰虛火旺,肝陽上亢。治法:滋陰降火,平肝潛陽。方以當歸六黃湯合天麻鉤藤湯加減。藥用當歸15 g、黃芩10 g、黃連10 g、黃柏10 g、生地黃15 g、熟地黃15 g、黃芪15 g、天麻10 g、鉤藤10 g(后下)、梔子10 g、石決明30 g(先煎)、牛膝15 g、炒棗仁15 g、生龍骨30 g(先煎),生牡蠣30 g(先煎)。7劑,水煎服,2次/d,早晚飯后0.5 h服。
以此方為底方加減,服藥1個月諸證消除,血壓恢復(fù)正常。
按:老年患者中失眠癥高發(fā)。先判斷老年人氣血陰陽盛衰情況,以及氣滯、血瘀、痰凝的復(fù)雜特點,中醫(yī)證型多呈現(xiàn)幾種證型同時存在的特點,因此在治療中,要抓幾個主要證型辨證用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失眠癥患者的情緒問題要多關(guān)注,在門診中給與適當?shù)氖鑼?dǎo)和指導(dǎo),糾正患者的不良睡眠習(xí)慣和過度關(guān)注睡眠的心理,都會對患者的睡眠有幫助。